电气时代网 电气时代网 电气时代网

西门子:合同能源管理引领绿色、节能新理念

访西门子基础设施与城市业务领域楼宇科技集团中国区总经理邵康文

能源紧缺已成为影响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为了实现持续健康的经济增长,“开发与节约并举,以节约为重”的策略显得格外重要。一种新型的节能市场化模式——合同能源管理(EPC——Energy Performance Contracting)在国外迅速发展,并在美国、巴西和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的“十二五”规划已将环保提到了极其重要的高度,而低碳建筑更是“十二五”期间建筑领域的发展重点。为了提高我国能源的利用效率,近年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被引入国内,并对推动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和节能减排工作产生了重要意义。由于我国公共建筑的管理水平较低,公共建筑的能耗水平差异较大,无论是维护结构还是用能系统上都存在很大的节能潜力。合同能源管理也必将在建筑节能改造中发挥重要作用。在能源紧缺且节能事业发展空间广阔的背景下,合同能源管理可能成为我国经济的新增长点。作为全球最大的环保技术供应商之一,西门子一直致力于以创新的、可持续发展的技术和解决方案,为中国城市的绿色创新添砖加瓦。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合同能源管理在我国的应用现状,我刊记者采访了西门子基础设施与城市业务领域楼宇科技集团中国区总经理邵康文先生,请他结合西门子在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方面的经验和成功案例,对合同能源管理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及未来智能楼宇的发展趋势等作相关介绍。

 

创新机制 护航节能改造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新型的市场化节能机制。其实质就是以减少的能源费用来支付节能项目全部成本的节能业务方式。这种节能投资方式允许客户用未来的节能收益为工厂和设备升级,以降低运行成本;或者节能服务公司以承诺节能项目的节能效益或承包整体能源费用的方式为客户提供节能服务。“合同能源管理是有效推进建筑节能的一种方式,通过合同方提供技术、服务的支持,为用户解决项目初期的一些资金欠缺问题。相比国外来说,我国的合同能源管理在推进的过程中,技术、资质、节能效果评估及评价体系各方面的对接等还有待进一步完善、提高。”邵总说道。

西门子在合同能源管理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过去的20多年中在全球已完成了近2 000个项目,项目类型涵盖学校、医院、写字楼和商业建筑,共为用户节省200多亿元的能源费用,减少了大量CO2排放,节能减排效果显著。近几年,西门子的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国内进行了大量推广与应用。如为北京朝阳区政府办公楼进行的节能改造,第一年的节能量超过200万kW·h,节约人民币超过100万元,原计划5年收回的投资3年半便得以实现;为上海杨浦区政府办公楼进行的节能升级改造服务,包括改善供暖和空调系统、照明和楼宇自动化系统,改造后的办公楼每年可节约16%的能源成本,减排CO2 数百吨。另外,西门子还与一些商业建筑、商场和工厂有良好的合作。2013年9月,西门子为广交会展馆完成了一期节能改造项目,对A区展馆制冷空调通风的自动化控制系统以及A区部分室内、外照明和照明控制系统进行节能改造与系统升级。据介绍,广交会展馆节能改造之前,暖通空调能耗占场馆总能耗的23%左右,照明能耗占总能耗约31%。此次设备改造是场馆节能改造项目的第一部分,整个改造项目包括前期分析、设计、设备采购、工程施工以及后期维护保养在内的整体解决方案。


通过对广交会展馆A区空调通风系统如制冷站的改造和展厅空调系统运行的优化,展馆实现了对制冷站的优化控制和能耗监督,空调系统可以实现自动运行。改造后A区展馆的控制总线由4条增加到12条,支持以太网控制节点;总线前端的带宽从9 600 K增加到100 MB,满足了大量数据处理的速度要求;在原系统约6 000个控制点的基础上拆除并重新连接了约700个控制点,新增约2 000个控制点。照明系统改造包括A区公共区的照明、红外感应控制楼梯间照明功能及室外照明。公共区域使用了更高效的灯具,改造完成后照明灯具的照度值不低于改造前,但降低了照明系统的能耗;A区系统能耗计量和分析软件让展馆的使用者和管理者可以时刻了解能耗去向,为进一步提高能效提供了数据分析基础。在完成场馆部分楼宇设备的节能升级改造后,操作人员可以在中控室通过管理平台控制设备运行状况。针对广交会展馆的特征, 西门子以硬件与软件相结合,提供量身定制的节能方案。通过对展馆内外空气温湿度、CO2浓度等参数的实时测量,以创新性的优化控制逻辑系统,实现展馆自动化控制,降低了建筑能耗。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在这个项目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根据合同能源管理协议,西门子承诺改造后的广交会展馆每年节省用电量不低于270万kW·h,每年实现年节能收益约250万元。整个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将历时5.5年,预计于2019年完成。据悉,广交会展馆节能改造项目是国内单体建筑节能改造最大的一个项目,已成为我国绿色展馆的典范。

邵总说:“西门子有两种方式落实合同能源管理。第一种,通过与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公司合作,把西门子的技术、产品提供给客户,其中,西门子协助或者参与到合同能源管理服务公司的咨询和方案建设中,但是由合同能源管理公司为客户提供最终的服务和节能担保;第二种,西门子自己作为能源管理服务公司,直接跟业主签订合同,提供西门子的产品、技术、服务和采购等,以及由西门子担保后期的节能效果。”

此外,邵总就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中融资困难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资金一直是困扰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实施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西门子财务租赁有限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融资方面的支持。这也是西门子作为跨国际、跨领域的大企业的优势之一。财务租赁公司为客户提供设备租赁和融资服务,西门子楼宇科技集团为客户提供技术和全面的节能服务并保证节能效果,客户向财务租赁公司返还节能效益。这种独特的融资绩效担保模式解除了客户的后顾之忧,使合同能源管理模式不再成为难题。”从交谈中可以看出,邵总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在国内建筑节能市场中的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他同时对合同能源管理的未来发展提出了建议:一方面,应加强日常的计量工作,这种计量的投入会延长合同能源管理的回报期;另一方面应着重将节能服务产业链条延长,辐射带动节能服务产业的发展。

智能楼宇 引领未来城市

谈到智能楼宇的发展趋势时邵总讲到:“首先,每个地区的楼宇自控市场都具有差异性及共同点。从技术应用环境方面来说,与欧美相比,中国市场在气候、区域分布方面具有一定差异。如中国存在寒冷地带、夏热冬暖地带和夏热冬冷地带等,在这些地区的技术应用与相对比较寒冷、比较温暖的地区是有差异性的;其次,具体的系统应用结构也存在差异。因此,西门子针对中国市场的特定需求,把欧美成熟技术引进来,并进行有针对性地开发、调整,以更好地满足中国本土市场的需求。在未来,智能楼宇将朝着集成化、高效化和专业化与个性化三个方向发展。”

一是集成化。未来,各系统将更加广泛和有机的集成,使得整体建筑运行为使用者、管理者服务。举例来说,西门子提倡TBS集成,能够把暖通空调控制、能量分布监测管理、照明控制、安防和消防等进行有机结合,使其具有很好的联动性,从而为管理与使用人员带来更加方便、安全和舒适的体验。二是高效化。节能环保在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中越来越重要,而建筑节能在其中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发展中国家近40%的能源消耗在建筑物上。楼宇建筑在保证其功能需求、舒适和安全的基础上,需要不断改善及提高能效利用率以及降低CO2的排放。如今,业内已有很多提高建筑能效的成功案例,低碳建筑、零碳建筑和负能耗建筑等都将是未来智能楼宇发展的重要趋势。三是专业化与个性化。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各种场所的功能需求不断升级,智能建筑是针对特定客户群体的需求而设计的更具实用性与个性的多功能建筑。如客人在入住酒店时越来越强调感官与个性化的体验,因而对于不同的酒店在主题及功能需求方面需要进行更具专业化与个性化的设计。个性化的发展趋势要求系统能提供多方面个性化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用一套系统满足所有客户的需求。西门子在这方面也做了很多功课,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随着房地产、公共基础设施的飞速发展,更好地解决好发展与能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平衡关系成为重中之重。城市的快速发展带来对专业化、个性化以及能源需求的提高。对于西门子来说,要为客户提供既满足专业化和个性化需求,同时又极具节能环保效益的解决方案。在建筑节能方面,西门子楼宇自动化系统通过改变或限制使用者的用能习惯,从而保证大楼设备之间有机结合以实现高效运行。”邵总补充道。

西门子在楼宇绿色节能方面拥有先进的产品、技术及应用系统,包括一些诊断工具及服务,能够为客户提供从能源、系统到末端使用的整体解决方案。把成熟的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广泛地推广应用到各类新建建筑及现有建筑改造中,为新老客户进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的节能改造,提供诊断、分析、设计、施工、改造、设备更新及后期的运行、维护服务。近年来,西门子在楼宇绿色节能领域取得的成绩主要包括:在国内外市场,通过合同能源模式为更多的客户提供绿色节能改造解决方案;为各类新建筑、新项目提供节能的产品、技术和方案等,通过节能改造与设备升级,传统智能建筑在楼宇自动化基础上实现了更好的节能功效,从而使建筑的实用性能够充分满足使用需求,以及使整栋楼宇运行的能源使用效率达到最大优化。

未来,西门子楼宇科技集团将不断研发、革新技术,以更好地服务中国市场。“为了更好地覆盖中国二、三线城市,西门子在中国的研发中心推出了S.M.A.R.T.概念产品,即Simple(简单易用)、Maintenance-friendly(维护方便)、Affordable(价格适中)、Reliable(可靠耐用)和Timely-to-market(及时上市)。中国市场与欧美市场的需求有很大不同,我们需要为中国客户开发更多的本土化产品。如今,‘SMART for China’是我们更坚定的理念。”邵总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