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时代网 电气时代网 电气时代网
近日,美国能源部(DOE)宣布了高达4,500万美元的研究资金,以推进太阳能硬件和系统的集成,包括创建一个致力于开发现代化电网控制技术的资本运营机构。 尽管,目前太阳能仅占美国电力的3%,但预计到2050年,这一数字将达到18%,需要增加数百吉瓦的太阳能容量。DOE正寻求新的解决方案,可以将大量太阳能电量安全可靠地引入电网,并可以确保在这些安装中使用美国制造的硬件。 能源部长丹·布劳耶特(Dan Brouillette)说:“美国的太阳能使用量正在上升,资助创新的研发项目将确保我们使用的技术使美国经济受益,同时安全地为所有美国人提供可靠的电力。”太阳能技术办公室(SETO)2021系统集成和硬件孵化器资助计划将在两大领域推进太阳能:系统集成和硬件的孵化器。 一、系统集成 当今的电网使用多种能源来发电,电网的能源结构正越来越多元化、经数字化和复杂化。将太阳能可靠、安全地连接到电网,无论是作为光伏地面电站还是户用和工商业系统,都将面临以下两个主题领域的挑战。与三个美国能源部国家实验室和两所大学合作开发的新的《网格形成逆变器研究路线图》将有助于随着这些技术的发展而指导研究,鼓励美国的大学,公司,非营利组织以及州,地方和部落政府在此主题下提出申请。 能源部寻求创新项目: 电网形成技术研究联合会:2500万美元,1个奖项 电网形成技术自动协调逆变器和其他资源在电网中启动和维持。SETO和风能技术办公室(也在EERE内)将支持成立一个联合体,以推进电网形成技术的研究和全行业合作,并确保这些技术能够促进电力系统的运行。 将表后太阳能资源集成到公用事业数据系统中:600万美元,2-3个奖项 集成通信系统,能够消化分布式能源的传感器测量值,尤其是光伏系统的仪表后测量值,是公用事业管理电网所必需的。这些系统将提高光伏系统的可视性,并使整个电力系统的控制和运行更加灵活可靠。选定的项目将获得200万至300万美元不等的资金。 二、硬件孵化器 2019年,美国有90亿美元用于光伏硬件采购,只有不到一半用于美国本土硬件。美国太阳能硬件制造业能为美国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活动,促进能源安全。本专题旨在通过更快地将创新技术推向市场,增加美国太阳能制造业,也只有美国的营利性实体可申请本项资金。 能源部寻求创新项目: 1. 产品开发:600万美元,6-12个奖项 本主题领域的目标是将新技术和制造工艺引入原型阶段,并开发和验证商业成功的途径。选定的项目将获得50万至150万美元不等的资金。 2. 产品开发和演示:800万美元,1-4个奖项 用于产品或解决方案进行中试规模的测试和演示。例如,太阳能硬件的大批量或高产能制造工艺;生产大量用于现场测试和验证的设备;以及用于试验新硬件的演示系统(如微电网)。选定的项目将获得150万至300万美元不等的资金。...
12月8日,英国驻华大使馆联合国际能源署在京举办《世界能源展望2020》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会。来自中英政府、学界及业界的代表与会,解读该报告的分析结论,共同探讨2020年后清洁能源发展的关键机遇。 国际能源署在报告中评估认为,202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下降5%,能源投资将下降18%,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下降7%。预计今年全球电力需求将下降2%,天然气需求下降3%,石油需求下降8%,煤炭用量下降7%,与可再生能源小幅增长形成鲜明对比。   报告认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对能源产业造成较大损害,其影响还会持续多年。着眼未来十年关键时期,报告深入探讨了化解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并且研究消除疫情影响的不同途径。 基于疫情等主因,以及最新的能源市场数据和能源技术发展趋势,报告还研究了既定政策情景、经济复苏延迟情景、可持续发展情景、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新情景下的不同发展趋势。报告显示,在所有上述情景中,可再生能源均预期实现快速增长,太阳能成为新的“电力龙头”,其相关技术创新处于发电技术发展中的核心位置。在既定政策情景中,可再生能源将可满足未来10年80%的全球电力增长需求,并在2022年后将每年刷新新增装机纪录;煤炭需求将不会恢复到疫情前水平,煤炭在2040年能源比重中将降至20%以下,这是自工业革命以来的首次;全球石油需求将在2030~2039年趋于平稳;到2040年,全球天然气需求将增长30%,增长主要来源于南亚和东亚。 而在可持续发展情景中,清洁能源政策和投资激增能使能源系统步入全面实现可持续能源目标(包括《巴黎协定》、能源获取和空气质量目标)的正轨。国际能源署认为,可持续发展情景中所描绘的雄心勃勃的途径有赖于各国和各企业及时全面地实现净零排放目标,而实现2050年之前全球净零排放,需要各方在未来十年继续付出不懈努力。 会上,英国驻华大使馆、国际能源署相关代表发表了视频致辞。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能源经济中心主任高虎,英国外交、联邦和发展办公室气候公使Nick Bridge,国际能源署能源供应及展望部主管Tim Gould,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副院长杨雷就“中国与国际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
12月1日,彭博新能源财经(BNEF)发布《中国加速低碳进程》白皮书指出,工业和交通领域电气化加速,以及可再生能源等零碳行业的快速部署,有助于中国顺利完成在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值的目标,并将进一步助力2060年前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BNEF指出,中国目前约90%的碳排放来自电力和热力生产、工业和交通等领域,基于“加速转型情景”,中国应该在2023年前构建规模更大、更清洁化的电力系统,即将交通、建筑、工业领域的直接电气化进程提速,并进一步普及零碳能源供应。电气化加速可从三个方面着手,其一实现终端用能部门电气化,其二提高零碳电源渗透率,其三用零碳氢气取代化石电源。 基于“加速转型情景”,BNEF预计,中国电力行业排放量最快有望于2024年达峰,此后将迅速下降,尽管用电需求仍将不断上升,但年度碳排放量将以1.5亿吨的速度下降。预计到2050年,电力将占中国终端能源消费比重的53%,其中,92%的电力将由光伏和风电为主的零碳能源提供。 BNEF中国研究负责人寇楠楠表示:“性能更优、成本更低的清洁能源技术,对全球各国实现清洁能源转型都大有益处。” 事实上,中国的光伏和风电产业发展已经相当成熟,继续扩大市场规模有利于产业可持续发展。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全国并网风电2.1亿千瓦、并网太阳能发电2.0亿千瓦;预计到今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将达21.3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比重将上升至43.6%。 “我们认为,中国在2030年前碳排放达峰,完全不是问题,挑战在于达峰之后如何快速实现碳中和,加速电气化无疑是一大有效途径。”BNEF高级分析师刘雨菁称,“中国应继续推进电力市场改革,优化可再生能源的投资环境,同时通过更清洁的创新方案来降低对煤电的需求。”她强调,充分调动公共部门和私营企业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积极性,将助力中国经济加速低碳转型。 毋庸置疑,中国在迈向碳中和目标的过程中,各关键低碳技术领域将吸引高达数万亿美元的新增投资。除了日渐成熟的光伏、风电、新能源汽车等行业,氢能也将是中国未来能源结构中必不可少的角色,将为中国工业在国内和国际市场上创造新机遇。 氢能未来的定位是解决难以减排行业的碳排放,如钢铁、水泥、建筑物、运输等行业。虽然中国氢能应用的试点首先在交通领域展开,但这并不意味着交通是氢能唯一或是最重要的应用场景。BNEF指出,工业、电力和建筑物等领域的氢气需求都有可能呈现明显增长。 其中,氢燃料发电等零碳可调度电源对于电力系统加速减排至关重要,风电和光伏发电成本虽低,但无法确保全天候供电,氢气则可以作为重要的调度能源。BNEF指出,过去5年,制氢电解槽成本已降低40%,如果能实现规模生产,成本还有望进一步下降。中国目前是电解槽成本最低的国家,如果要在制氢电解槽等新兴技术行业领先全球,应该制定更为明确的政策鼓励机制,帮助钢铁和水泥等脱碳“困难户”转用氢气。 刘雨菁指出,虽然要实现于2060年前达成碳中和的目标任重道远,但中国此举仍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浓墨重彩的一笔”。 彭博慈善基金会全球气候与环境项目负责人杨爱伦也对中国低碳转型予以了极高评价,称随着全球从新冠肺炎疫情中逐渐恢复,中国的碳中和承诺对全球气候治理起到关键性的推动作用。“随着中国在气候变化上投入足够的资源和资金,其不仅将收获一个低碳社会,更将为其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2日下午在人民大会堂同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共同主持中俄总理第二十五次定期会晤。会晤以视频方式举行。 国务院副总理、中俄投资合作委员会、能源合作委员会中方主席韩正出席。 12月2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同俄罗斯总理米舒斯京共同主持中俄总理第二十五次定期会晤。会晤以视频方式举行。 国务院副总理、中俄投资合作委员会、能源合作委员会中方主席韩正出席。(图片来源:新华社 姚大伟 摄) 李克强表示,中俄互为最大邻国,始终相互尊重,奉行睦邻友好政策,致力于实现互利共赢。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中俄携手合作,抗击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今年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多次通话,引领两国关系持续高水平发展。在世界经济严重萎缩、全球贸易投资低迷背景下,两国合作的脚步不仅没有放缓,很多领域还有新的进展,贸易紧密度进一步提升,跨境电商等新业态蓬勃发展,能源等战略大项目稳步推进,远东及地方合作取得新成果,充分体现了双方合作互补性强、潜力巨大。中方愿同俄方一道,更好总结合作成果和经验,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新动力。 李克强和米舒斯京听取了韩正,国务院副总理、中俄人文合作委员会中方主席孙春兰,国务院副总理、中俄总理定期会晤委员会、中国东北地区和俄罗斯远东及贝加尔地区政府间合作委员会中方主席胡春华,以及有关机制俄方负责人、俄第一副总理别洛乌索夫,副总理戈利科娃、诺瓦克、特鲁特涅夫、切尔内申科等的工作汇报。 两国总理充分肯定双方各委员会一年来高效务实的工作,各层级、各领域交往合作保持良好发展态势。李克强指出,中俄共同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维护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不仅有利于双方,也有利于世界。中方愿将共建“一带一路”同俄方发展战略更好衔接,巩固传统领域合作基石,推动经贸、能源、农业等合作取得新突破,不断提升合作水平。积极打造开放合作新领域,在联合制造、和平利用核能、数字经济、中小企业等领域加快合作步伐。继续加强人文交流,深化教育、青少年、旅游、冬奥会等领域合作,夯实两国友好的民意基础。 李克强介绍了当前中国经济形势,指出中国作为最大发展中国家,是具有成长性的大市场。中方愿同俄方共享发展机遇,扩大相互开放,深化互利合作,推动中俄各领域合作取得更多新成果。 米舒斯京表示,面临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俄中相互支持帮助,各机制、各领域对话与合作高效运转,充分体现了俄中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高水平。俄方愿同中方团结一致,携手抗疫,加强疫苗、医药研发合作。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双边贸易投资尽快回到增长轨道,促进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基础设施等领域合作,挖掘数字经济合作等新增长点。俄方祝贺中国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在月球表面着陆,愿加快推进两国航天合作。办好两国科技创新年,加强在基础科学、应用科学等领域合作。深化人文文化交流,密切地方合作,加强在上海合作组织战略协作,推动俄中关系不断迈上新台阶。 两国总理共同宣布通过《中俄总理第二十五次定期会晤联合公报》及双方金融、海关、知识产权等领域合作文件。 全国政协副主席、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何立峰参加上述活动。...
11月19日,国家电投旗下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简称“中电国际”)顺利完成对墨西哥大型清洁能源平台公司Zuma Energía(简称“Zuma能源”)并购项目的交割。这是中国电力企业在墨西哥电力市场的首次重大直接投资,也是拉美地区今年以来交割规模最大的可再生能源并购项目。 能源是墨西哥领先的清洁能源独立发电商,专注于清洁能源项目开发、融资、建设和运营,目前拥有4座总装机容量为81.8万千瓦在运新能源电站,4座电站均地处墨西哥风光资源较好区域。 国家电投于2018年底提出到2035年建设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清洁能源企业的战略目标,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国家电投实现“2035一流战略”的必经之路。中电国际作为国家电投境外开发主力平台,致力于成为国家电投国际清洁低碳能源投资平台、国际综合智慧能源开发平台、国际先进能源技术引进平台。 截至2020年10月底,国家电投的电力装机容量达1.65亿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53.3%,是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企业,是我国清洁能源比重最高的大型综合能源企业。此次收购墨西哥新能源项目后,国家电投拥有境外发电装机容量达605.8万千瓦,70%为清洁能源,境外业务覆盖46个国家,其中“一带一路”沿线国家37个。...
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发布最新一版短期能源展望,预计美国电力部门天然气发电厂发电量占比将从2019年的37%增至2020年的39%。2021年,由于天然气价格上涨,预计天然气份额将下降至33%。 煤炭发电量的预测份额从2019年的24%下降到2020年的20%,然后在2021年增加到25%。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从2019年的18%上升到2020年的20%和2021年的22%。可再生能源份额的增加是新增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能力的结果。 EIA预计2020年和2021年,核能发电量将下降约2%,反映出近期和计划中的核能发电能力将退役。近年来,美国核电站在美国发电量中所占份额仍接近20%。 EIA预测,到2020年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增长最快的发电来源,预计美国电力部门将在2020年新增23.2吉瓦的风电容量,并在2021年新增7.9吉瓦的风电容量。预计公用事业规模的太阳能发电量在2020年将增长12.8吉瓦,2021年将增长13.0吉瓦。 EIA预测,美国能源相关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19年较上年减少2.6%后,由于所有化石燃料的消耗量减少,到2020年将减少10%。EIA预计煤炭排放量将比2019年下降18%,石油排放量将比2019年下降13%。排放量的下降是由于应对新冠疫情而导致的经济增长放缓导致的能源消耗减少。EIA预测随着经济复苏和能源使用的增加,2021年美国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2020年的基础上增加6%。...
2018年可再生能源投资达到3220亿美元,预计2019年将继续温和增长。然而,世界要实现国际商定的气候目标,步伐必须大大加快。为了确保气候安全的未来,到2050年,对可再生能源的年度投资——包括各种类型的发电、太阳能热和生物燃料——必须增加近三倍,达到8000亿美元。 随着新冠肺炎的爆发,2020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投资较上年同期下降了34%。 可再生能源投资五年趋势(2013-2018年) 尽管由于技术成本较低,2018年的投资有所下降,但可再生能源总装机容量仍在持续增长。 2013-2018年,太阳能光伏和陆上风力发电技术巩固了它们的主导地位,在五年内分别吸引了46%和29%的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 太阳能热电投资(6%),包括集中太阳能发电(CSP)和太阳能加热系统,已经逐渐放缓。它们已经落后于海上风电(7%),后者自2014年以来在可再生能源投资中占据了第三大份额。在此期间,水电投资占投资总额的4%,而其他可再生能源投资仅占3%。 资金来源 私营部门仍然是可再生能源资金的主要提供者,在2013年至2018年期间占该领域投资的86%。项目开发商提供了46%的私人资金,其次是商业金融机构,占22%。 项目级股权最初是最广泛使用的金融工具,与2013-2016年35%的可再生能源投资相关。自2017年以来,它已被项目级常规债务所取代,该水平在2017-2018年达到32%。 2013-2018年,公共财政占可再生能源总投资的14%,主要通过发展融资机构提供资金。公共筹资资源虽然有限,但在减少风险、克服初期障碍、吸引私人投资者和使新市场成熟方面可发挥关键作用。 区域分布 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吸引了最多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占2013-2018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承诺的32%,主要由中国推动。西欧和美洲的经合组织国家(包括加拿大、智利、墨西哥和美国)紧随其后,分别占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的19%和18%。 由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主导的地区仍然代表性不足,2013-2018年只吸引了全球总份额的15%,主要集中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5%)、南亚(4%)以及中东和北非(2%)。 离网可再生能源融资 2019年,对离网可再生能源的年度资金承诺达到4.6亿美元,高于前一年的4.29亿美元,2013年的估计2100万美元,以及2007年全球已知的25万美元。然而,即使是现在,离网可再生能源仍只占扩大能源可及性项目总融资的1%。 私人投资者为离网可再生能源提供了大部分资金支持,在过去13年(2007-2019年)中占67%。私募股权、风险投资和基础设施基金贡献最大,占总额的35%。除私人基金会外,机构投资者在离网可再生能源领域表现得相对不活跃。 开发性金融机构是最大的公共资本提供者,占同期公共投资的67%。相反,政府机构和政府间机构的作用显著下降,从2013年占总投资的21%降至2018年的2%,并在2019年进一步降至1%。与能源获取项目的总体情况相比,离网可再生能源往往更多地通过股权融资,而较少通过债务工具融资。 2007-2019年,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吸引了全球离网可再生能源投资的65%,投资尤其集中在东非。其中大部分都被用于非电网的可再生能源住宅。 执行摘要 2013年至2018年,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取得重大进展,累计投资1.8万亿美元。由于技术的改进和采购机制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而造成的安装费用的降低已证明是增加投资和建立额外能力的有效催化剂。 《全球可再生能源金融前景》第二版按地区和行业列出了2013年至2018年全球投资的主要趋势,描绘了不同金融工具的作用,并探讨了私人和公共行为体之间的主要差异。虽然乍一看形势令人鼓舞,但数据表明,国际社会要达到实现国际气候和发展目标所需的投资水平,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该分析还描绘了一幅不平等的可再生能源融资图景,严重偏向于在少数几个关键国家开展业务的私营部门。虽然中国、美国和西欧的可再生能源投资保持稳定,但拉美和加勒比地区、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等地区在当前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中的比例仍然偏低。 本报告还首次关注了对离网可再生能源技术的资金承诺,这为确保普遍获得可持续能源的挑战,特别是农村地区的人口和企业,提供了一个令人信服的、具有成本效益的答案。本文对离网可再生能源投资进行了深入分析,为可再生能源在能源获取领域日益重要的作用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在新冠病毒爆发后,2020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投资较2019年同期下降34%。展望未来,全球危机对能源和金融领域的影响可能会对可再生能源投资产生负面影响,阻碍全球能源转型的进程。然而,当前的大流行似乎增加了投资者对可再生能源等更可持续资产的兴趣,因为与传统资产相比,可再生能源已被证明对新冠肺炎危机造成的波动更具弹性。通过将可再生能源置于其绿色刺激计划的核心,政府可以发出对该行业的长期公共承诺的信号,提高投资者信心,并吸引更多的私人资本进入该行业。 新兴趋势和全球概览 可再生能源投资从2013年水平继续稳步增长,2017年达到3510亿美元的峰值,2018年下降到3220亿美元。全球投资水平的放缓掩盖了这样一个事实:技术成本的下降,使得每投资1美元就会产生更多的发电容量。加上前几年的有利投资,2018年年底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增加,太阳能光伏(PV)和风能(陆上和海上)的装机容量增加了1490亿瓦,比2017年增加了6%。 增加的规模经济,生产和技术改进,更激烈的竞争在供应链,对研究和发展的支持,和直接部署策略(例如,拍卖和上网电价),支持可再生能源的吸收和增加成熟度除去成本减少了12%的电力,太阳能光伏为14%,陆上风力在2017年和2018年之间。 虽然趋势投资,产能增加和除去成本都建议在可再生能源领域令人鼓舞的进展,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仍然未达到需要把世界放在一个通路兼容保持全球气温的上升低于2°C和向1.5°C在本世纪。每年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需要增加近三倍,从2013-2018年的平均略低于3000亿美元增加到2050年的近8000亿美元。将需要进一步投资于系统集成技术,例如分布式能源、电池和储能,以便能够将新增加的能力集成到能源系统中。 虽然扩大可再生能源投资是必要的,但这本身是不够的。在扩大可再生能源投资的同时,必须大幅减少化石燃料投资并重新调整方向。尽管电力部门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超过了化石燃料,但化石燃料的总体投资(包括基础设施投资)远远超过了可再生能源。2018年,可再生能源投资3220亿美元,主要集中在电力领域,而化石燃料领域投资9330亿美元,其中1270亿美元用于发电。 投资技术 2017年和2018年,太阳能光伏和陆上风电巩固了它们在可再生能源市场的主导地位,平均占可再生能源总融资承诺的77%(图1)。这些技术的高度模块化特性、项目开发周期短、由技术和制造业改进驱动的不断增强的竞争力,以及适当的政策和措施,在解释这些技术在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中所占的巨大份额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2013年至2018年期间,全球海上风电投资平均每年吸引210亿美元,占2018年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容量的8%。根据IRENA报告,海上风能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并将在实现支持脱碳增长轨迹的部署水平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投资地区 东亚和太平洋地区吸引了,平均32%的全球可再生能源金融承诺在2017- 2018年,达到1250亿美元在2017。这主要是由太阳能光伏支出增加和在岸和离岸风能在中国,代表,平均有93%的可再生能源投资在该地区在2013年和2018年之间。 美国的投资持续增长,大大促进了对美洲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经合发组织)成员国的投资。这些国家共同构成了2017-2018年承诺的第二大目的地,吸引了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的22%,2018年达到820亿美元的峰值。 西欧继续是可再生能源投资的主要目的地之一,2017-2018年平均收到510亿美元,占该领域总投资的15%。相比之下,经合组织国家在亚洲的投资在2017-2018年下降了53%,与2015-2016年的水平相比,部分原因是日本的太阳能光伏投资下降。 2013年至2018年期间,中亚、东欧、拉丁美洲和加勒比、中东和北非、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平均只吸引了总可再生能源投资的15%,即450亿美元。 金融工具 可再生能源项目的融资主要来自项目级常规(即非优惠性)债务,2017年达到峰值1190亿美元,平均占2017-2018年总投资的32% 包括股权和债务在内的资产负债表融资也支持了可观的投资,它们平均占2017-2018年总承诺的27%(合54%)。资产负债表融资几乎完全用于资助太阳能光伏和陆上风电的发展,而项目级常规债务则用于更广泛的技术,包括海上风电。 绿色债券有潜力将大量资金引导到可再生能源领域。近年来,每年专门用于可再生能源的绿色债券发行量快速增长,从2013年的20亿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380亿美元。绿色债券通常用于对现有资产进行再融资,由于其票面规模大,可以吸引机构投资者。 公共和私人财政 2013年至2018年期间,平均86%的可再生能源项目总投资来自私人融资,相当于每年2570亿美元的承诺。同期公共财政年均达到440亿美元。 2013-2018年,项目开发商仍然是私人融资的主要参与者,2017-2018年平均占私人融资总额的56%,主要是通过资产负债表融资,或通过债务或股权融资(图2)。 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平均占2017-2018年私人融资总额的25%,通常向太阳能光伏、陆上风电以及海上风电等成熟技术提供非优惠债务。2017-2018年,机构投资者(包括养老计划、保险公司、主权财富基金、捐赠基金和基金会)对新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平均直接投资仅占私人直接投资的2%。 近年来,非能源生产企业在可再生能源领域的作用引起了人们的关注,2017-2018年,非能源生产企业平均占到私人融资的6%。非能源生产公司的可再生能源投资的动机主要是由于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价格竞争力日益增强、长期的价格稳定和供应安全以及社会和环境方面的考虑所产生的成本节约潜力。企业行为者在能源部门的脱碳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因为他们占世界能源消费的三分之二。 2013年至2018年,公共财政平均占总投资的14%,2017年达到峰值,占19%,原因是中国、哥伦比亚、墨西哥和土耳其的国家开发金融机构的投资激增。国家、双边和多边发展中国家始终提供大部分公共投资,2013年至2018年平均每年承诺370亿美元。2017-2018年,各国政府平均直接提供9%的公共财政,高于2015-2016年的5%,其中大部分直接提供给太阳能光伏和陆上风电项目。 公共财政在向仍然需要额外支助以降低资金成本的技术和区域提供资金方面可发挥关键作用,例如通过提供风险缓解工具。公共部门也可以通过展示难以进入的行业和市场的商业潜力来降低技术成本,比如农村地区的离网可再生能源。 离网可再生能源投资趋势 目前,世界还没有走上到2030年实现普遍能源获取的轨道。截至2018年,约7.89亿人没有电力供应,根据目前和计划的政策,估计到2030年仍有近6.2亿人处于这种状况。分散的可再生能源是实现电气化的一种具有成本效益的解决方案,特别是在电网扩张可能不可行的农村地区。 2007年至2019年间,离网可再生能源累计吸引了约20亿美元的投资,其中7.34亿美元投向了能源供应不足的国家,这些国家的人口占世界人口的80%,缺乏足够的能源供应。 对分散可再生能源的年度财政承诺从2007年的25万美元增加到2019年的4.6亿美元。尽管有这种增长,离网可再生能源解决方案的投资仍然只占能源可及性融资总额的很小一部分——不到可及性赤字国家总能源可及性投资的1%。 建议和结论 国际气候会议目标,作为协议设定的巴黎,需要加速全球能源系统的转换,不仅包括可再生能源,而且可再生能源系统集成和支持技术,节能措施和电气化的增加用途广泛(例如,加热和运输)和基于可再生能源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这将要求逐步减少对化石燃料的投资。 需要包括政策制定者、资本市场参与者、发行方和投资者在内的各种利益攸关方的共同努力,将投资从化石燃料转向可再生能源行业的所有现有资本来源。 1.利用公共财政来挤进私人资本 近年来,私营部门主导了可再生能源投资,并可能填补大部分融资缺口。尽管如此,有限的公共资源是缩小差距的关键。应当战略性地使用公共财政,以便吸引更多的私人资本,特别是在较困难的部门和区域。例如,可以通过能力建设、支持试点项目和创新融资工具、混合融资倡议和提供风险缓解工具(例如担保、货币对冲工具和流动性储备工具)来实现这一目标。 2.动员机构投资可再生能源 机构投资者管理着大约87万亿美元的资产,在达到当前全球能源转型所需的投资水平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机构资本的更大参与将需要有效的政策和法规、满足这一投资者阶层需求的资本市场解决方案(如绿色债券),以及机构投资者方面的各种内部变化和能力建设的组合。 3.推动可再生能源更多地使用绿色债券 绿色债券可以帮助吸引机构投资者,并在可再生能源领域引入大量额外的私人资本,以弥补巨大的未偿还投资缺口。对于决策者和公共财政供应商推荐行动进一步增加绿色债券发行包括绿色债券的采用标准符合国际气候目标,提供技术援助和经济激励绿色债券市场发展,并创造大量的项目管道。 4.加强企业的参与 虽然生产可再生能源的公司已经在该部门提供了大量投资,但非能源生产公司通过推动对可再生能源的需求,在能源转型中可发挥突出作用。通过建立正确的授权框架,政策制定者可以鼓励企业积极寻找资源,释放该领域的额外资本。建议的行动包括,例如,建立一个透明的可再生能源属性证书认证和跟踪系统,允许公司和独立发电商之间的第三方销售,并创建激励公用事业公司为公司提供绿色采购选项。 5.扩大对离网再生能源的融资 到2030年实现普及现代能源需要每年投资450亿美元。对离网可再生能源项目来说,缺乏可负担得起的融资仍然是最大的挑战之一,对项目开发商来说是上游,对能源用户来说是下游。因此,需要采用新的融资方法(如基于成果的融资)和工具(项目文件标准化和汇总),以确保更好地获得资金,并达到到2030年实现普遍能源获取所需的投资规模。 本文翻译自IRENA在2020年11月刚发布的报告Global Landscape of RenewableEnergy Finance 2020。作者:李天枭...
在11月12日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商务部部长助理任鸿斌表示,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多元,要把加快对外贸易创新发展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对外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正式印发。任鸿斌表示,《实施意见》聚焦创新驱动,强调深化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和业态创新,提出外贸创新发展的着力点和新路径。同时,《实施意见》强调要统筹好优化国际市场布局和优化国内区域布局的关系。支持中西部地区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提升中西部地区贸易占比。 在回答经济日报记者提问时,商务部对外贸易司司长李兴乾表示,我国今年出台的稳外贸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稳住了外贸主体,稳住了市场信心,稳住了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稳住了国际市场份额,稳住了外贸外资基本盘。商务部进行的相关专题评估显示,企业普遍认为稳外贸各项政策起到了有效帮扶作用。 从出口退税看,今年我国足额提高了1464项产品的退税率,已有2.5万家出口企业享受到这项政策红利。同时我国提高了退税办理速度,出口退税平均办理时间由过去的10天缩短到8天以内,减少了企业资金占压问题。 从出口信用保险看,前三季度,出口信用保险为近14万家外贸企业提供帮助,同比增长近28%。其中,小微企业超过11万家,占比近80%。 此外,外贸信贷支持力度明显加大。目前,全国已经有近20个省份建立了“信保+担保”融资模式,推出了相关产品,有效缓解了中小微外贸企业融资过程中的抵押、担保等难题。 世界银行发布的《2020年营商环境报告》显示,我国单个集装箱进口、出口环节的合规成本,已分别降至318美元和330美元。今年9月,我国进口、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分别为35.02小时和1.86小时,通关效率明显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持续提升。 同时,我国支持适销对路的出口产品转内销,稳定了外贸主体和产业链供应链,满足了国内消费和产业升级需求,创造了新的市场机遇和发展空间。据了解,商务部对4130家外贸企业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已有超过四成的外贸企业开展出口转内销业务。 外资企业是我国对外贸易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谈到《实施意见》对外企的影响,任鸿斌表示,推进外贸创新发展,对外资企业来说是重大利好。希望外资企业抓住机遇,积极作为,获得更大发展。  ...
“虽然目前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持续蔓延,但第三届进博会各方合作意愿热度不减,按一年计,累计意向成交726.2亿美元,比上届增长2.1%。”在10日的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闭幕新闻通气会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副局长孙成海说。 据介绍,这一成绩高于首届的578.3亿美元,也高于第二届的711.3亿美元,实现了“越办越好”的目标。分析认为,在全球经贸面临严峻挑战情况下,进博会成交逆势增长更为不易,进一步彰显中国市场的巨大机遇。 成绩单上亮点纷呈。本届进博会展示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411项,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连续参展比例近80%,布展水平进一步提升,特装比例达到94%。 大型贸易投资对接会通过线下线上结合方式,为674家参展商、1351家采购商提供专业服务,达成合作意向861项;举办10场投资推介会,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以及四川、贵州、浙江等地方政府和企业开展投资推介。 六大展区各具特色,各有突破:食品及农产品展区参展企业数量最多,有来自93个国家的1264家企业参展。汽车展区世界前七大整车集团悉数到场,展区内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参展面积超过90%。技术装备展区突出展示自动化、智能制造、工业数字化、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等内容,引领行业创新趋势。消费品展区展览面积超过9万平方米,成为本届进博会面积最大的展区。服务贸易展区汇集金融、物流、咨询、检验检测、文化旅游等五大板块全球顶尖企业,全力打造智慧服务赋能全产业链。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新产品新技术首发数量最多,总数超过120件,制药行业排名前10和医疗器械行业排名前14的企业全部参展。首次设立的公共卫生防疫专区集约化展示国际先进公共卫生防疫产品、技术和服务,企业报名踊跃,面积多次扩容。 6天展期内,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参展企业携大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首发首展,举办101场配套活动,近40万名专业观众注册报名。另外,多个部委继续推出税收优惠、通关便利、市场准入等支持政策,为展客商带来更多实惠。 更大的利好还将加速释放。在进博会开幕式上,我国宣布,预计未来10年累计商品进口额有望超过22万亿美元,并推出系列开放举措。这也进一步加大了进博会的磁吸力,并直接促成更多企业积极报名第四届进博会。孙成海介绍,截至目前,已有数百家企业报名、签约参展第四届进博会。...
新冠肺炎疫情是否对“一带一路”有关多边合作带来负面影响?对此,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4日在例行记者会上通过介绍一系列事例作出明确回应。 汪文斌说,共建“一带一路”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积极支持多边主义。前段时间,各方合作伙伴在多个领域建立了多边合作机制。尽管新冠肺炎疫情对国际交往活动带来影响,但今年以来我们看到,“一带一路”合作伙伴在多边合作层面仍举办“线上”或“线上+线下”国际会议20多场。 他举了以下事例: ——今年6月,各方举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来自25个国家的部长和世卫组织总干事、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与会,会后发表了联合声明,各方承诺继续加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 ——“一带一路”银行间常态化合作机制发布《支持中国等国家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倡议》,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团结合作。“一带一路”税收征管合作机制先后举办疫情防控背景下的各类税务专题会议,为经济恢复提供服务和保障。中欧班列运输联合工作组也举行会议,推动中欧班列相关合作;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一带一路”绿色投资原则合作方、“一带一路”可持续城市联盟分别召开会议,共商建设绿色丝绸之路、开展绿色投融资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等相关事宜; ——为落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有关成果清单,国际商事争端预防与解决组织正式成立,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基金正式建立,“一带一路”国家会计准则合作论坛举办了第二届会议; ——丝路国际智库网络举行2020视频年会并发出联合倡议,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呼吁坚持全球化和多边主义。“一带一路”纪录片学术共同体、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联盟、丝绸之路国际剧院联盟等平台积极开展线上活动,增进民心相通。 汪文斌最后总结说,我们相信,“一带一路”多边合作将继续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助力各方抗击疫情、促进经济社会恢复、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作出更大贡献。...
日本太阳能发电协会(JPEA)于本年度8月4日开展了与「太阳能发电主力电源化」相关的线上会议。 在会议上,事务局局长铃木先生表示:“从今年春天开始,有关太阳能发电的限制及政策相继出台。在自然灾害激增及异常气象频发的现在,与环保和能源相关的讨论出现了很多的争议”。 在面向“再生型能源社会”发展的途中,太阳能设备的制造、管理、运维、安全、信用的方方面面都显得异常重要。 本次会议的讨论主要是针对如何在早期实现「主力电源化」,以及在实现过程中,环境省能源科、安全科将如何展开协同工作。 制度改革的方向性 目前世界上的可再生能源产出总量逐渐追赶传统化石能源,并有了即将超过化石能源的倾向。 特别是在新能源中,太阳能、风能又是成本相对低廉的廉价能源。 除去水力发电,在日本国内的可再生能源产出总量由2011年的2.6%,上升至了2018年度的9.2%。 目前日本的可再生能源导入总量是全世界第六位,其中太阳能发电的倒入量更是世界第三。 其整体增长速度位居世界前列 据日本政府研究统计,在未来日本只要保持目前的增长速度,就能够充分的完成能“混合能源社会”的目标。 另一方面2020年度日本政府的电力回收预算是3.8兆日元,电力附加税的预计收入为2.4兆日元,如何在这样的背景下降低目前电力的价格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在FIT制度迎来结束的同时,如何在能源领域开辟新的市场成了大家最关注的目标,目前最受关注的模式是自家消费、紧急电源等。 政府推测正要迎来转换期的市场将会于(1)电源特性、(2)市场规则、(3)更新换代 三个方面进行转变与突破。未来制度的改革需要基于成本削减、税额负担减少、电力系统统合这三个大方向。太阳能发电作为未来的一种能源基础设施,可以想象到将会被大规模设置及投入,这些大规模的建设及投入又回直接导致FIP(变动制)制度的出现。在这种大环境下,政府需要做的不仅仅是维护一个新出现的市场,同时还要保护社会的基础设施、推出保险制度、完善审核制度等。 目前遇到的问题 与新能源产业的迅速扩张不同,相关行业的从业者受到老龄化为主的影响,出现了大幅度减少的趋势。 特别是从事与电力安全有关工作的人才出现了较大的缺口。 目前电站的检测人员、安全技术人员过度依赖于那些拥有经验的作业人员。 未来随着电站及设施数量的不断增加,如何保证这些设施及机器正常运作,并继承相关的工作技术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这告诉我们,未来还需要建设一个与新能源领域相关的技术类人才相关的人力结构。 目前经济省正在针对这一课题,建设官民联动的相关技术人才网络。 另一方面,电站及发电设备数量上的猛烈增加,无疑会提高事故发生的概率。 电力安全、电力制度、电网运输这些环节也无一可以避免自然灾害,感染病突发症带来的冲击。 在今后重新制定电力安全法,设置明确的安全准则与安全机制是一定会发生的。 目前日本政府已经针对森林砍伐、景观、住民不满等问题出版了「太阳能发电环境指南」,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制度及说明,出版了第二版的「太阳能保守检测指南」。 尽管现在我们还在坚持使用以煤炭为主的化石能源,但是不得不的说的是,可再生能源的主力电源话不是一天或一段时间就能完成的。 在进行主力电源化的同时,可以肯定的是将会出现大批以“资本优先“的既得利益者的声音。 这些人无疑会尽可能的反对或阻挠相关制度的推行及实施。 因此能源行业的从业者应当提前做好准备,用于承担社会及国际责任,做好与政府协调联动的准备。 当哪一天能源界需要我们向前迈出一步,作出改变的时候。我们个人能否从容的迈开腿,代表着整个行业未来的希望。 政府推行的各种制度及政策,是一种限制,同时也是相关给从业者一的种信心。...
日前,约旦驻国际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特使在第19和20次IRENA理事会会议上指出,2020年新冠疫情大大地加剧了中东地区国家对可再生能源技术的需求,各国需要继续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以提升潜力,进一步面对疫情危机对世界经济的负面影响。近年来,阿拉伯地区可再生能源技术的发展、能源多样化的趋势,以及大型商业项目的建设见证了地区可再生能源的快速发展。疫情期间中东地区许多国家的政府,包括约旦,实施了全面戒严及封锁措施,并因此减少了对电力的需求,疫情中需求量介于15%—30%之间, 电量趋于过剩。 特使表示,2019年6月约旦政府公布了《约旦能源部门全面战略(2020-2030年)》:“确保未来可持续的能源供应,使国家能源结构多样化,增加对当地能源资源的依赖,并加强能源安全。”。根据战略,到2030年,约旦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31%和总能源结构的14%,并力争到2030年将能源消耗降低9%。未来约旦能源发展方向主要是可再生能源,其中太阳能、风能、电力存储技术、氢能源、热能在多领域中的应用。 ...
去年11月4日,美国政府正式通知联合国,要求退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巴黎协定》。根据《巴黎协定》规定,退出过程需要一年时间。这也就是意味着,今年11月4日,也就是今天,美国正式退出《巴黎协定》,成为迄今为止唯一退出《巴黎协定》的缔约方。 《巴黎协定》于2015年12月在巴黎气候变化大会上达成,是《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下继《京都议定书》后第二份有法律约束力的气候协议。《巴黎协定》指出,各方将加强对气候变化威胁的全球应对,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升高控制在2℃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之内而努力。 根据协定,各方将以“自主贡献”的方式参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发达国家将继续带头减排,并加强对发展中国家的资金、技术和能力建设支持,帮助后者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协定生效后,就条约文本中所规定的内容,对所有当事缔约国将产生法律约束力,除非当事国决定退出。 ...
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2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今年上半年中国吸引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规模逆势增长,既是外界对中国经济发展投下的信任票,也是中国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交出的成绩单,充分彰显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和中外互利合作的广阔前景。 有记者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27日发布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FDI同比下滑49%,流入中国的FDI规模相对保持了韧性。该组织官员还表示,截至今年9月,中国吸引FDI规模相较去年同期已呈增长趋势,增幅达2.5%。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外资逆势增长既是外界对中国经济发展投下的信任票,也是中国持续推进改革开放交出的成绩单。”汪文斌说,今年以来,中国两次出台稳外资新政策,发布新版全国和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设立海南自由贸易港,增设3个自贸试验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在全球跨境直接投资大幅下降的背景下,中国吸收外资连续6个月实现单月正增长。1至9月,中国实际利用外资以美元计同比增长2.5%,新设或增资合同外资1亿美元以上大项目达到574个,一大批大项目在华增资扩产,充分彰显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和中外互利合作的广阔前景。 他表示,当前,中国正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事实证明,新发展格局是中国同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各国共商共建共享共赢的发展格局,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长远发展,也将为世界各国带来更多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 “中国将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各领域开放合作,同各国一道为早日彻底战胜疫情、推动世界经济复苏而共同努力。”汪文斌说。...
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开幕式将于11月4日在上海举行。国家主席习近平将通过视频发表主旨演讲。习近平主席连续第三年在进博会这一全球开放合作的重要平台发表主旨演讲,举世关注。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坚定扩大开放、支持多边贸易、致力于合作共赢的主张和行动,正是当前世界经济复苏发展所迫切需要的正能量。 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风,这考验着世界经济的韧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今年全球经济将萎缩4.4%;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最新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同比下滑49%;世贸组织曾预测,今年全球贸易可能大幅缩水13%到32%。风险挑战叠加,究竟应该如何应对?各国必须全力以赴控制疫情,坚定不移加强开放合作,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以牵手的合力化危为机。作为“买全球、卖全球”的国际贸易盛会,第三届进博会承载着助力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保持稳定、助力世界经济恢复增长的使命,符合世界各国共同利益。 作为世界上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大型国家级展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日渐形成“展品变商品、展商变投资商、采购商变贸易商”的良性“生态圈”。展览规模更大、展区设置更优、展商质量更高的第三届进博会,势将再一次兑现“越办越好”的承诺。“十三五”期间,中国市场规模不断迈上新台阶,2019年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1.2万亿元,成为世界当之无愧的第一大市场。当前形势下,作为率先实现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对外贸易回暖的主要经济体,中国为促进世界经济复苏注入的推动力、创造的机遇更是弥足珍贵。“我们在进博会感受到了中国市场的开放与包容”“进博会既是一个全球性的盛会,也是一个企业参与和分享中国稳健经济增长机遇的重要窗口”……各国参展商的心声,代表了各国企业借力进博会深耕中国市场、共享中国机遇的心愿。 迎五洲客,计天下利,这就是中国胸怀。世界能够清晰感触到中国扩大开放的决心、中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信心、中国风雨无阻向前进的坚定步伐。“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推动更深层次改革,实行更高水平开放,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强大动力”……习近平主席的话语铿锵有力,宣示中国在更高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的决心。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国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开拓对外开放新局面。中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意味着中国发展的空间更大、世界发展的机遇更多。 放眼第三届进博会,世界能透过上海浦东开发开放30年的伟大成就,重温中国人民在改革开放中敢闯敢试、先行先试,在荆棘中闯出一条条新路的传奇,进一步感知中国奋进的足音。作为上海又一个标志性的开放“标签”,进博会正向世界展现着“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的坚定承诺。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中国,将与世界各国携手前行、合作共赢,继续书写共享机遇、共同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国家统计局10月19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GDP增长0.7%,实现由负转正,中国经济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率先复苏受到全球关注。围绕中国经济复苏及其对区域增长和全球发展的积极作用等话题,经济日报记者专访了惠誉评级首席经济学家布莱恩·考尔顿。 考尔顿称,惠誉评级近期调高了对中国经济增速预期,这一决定基本反映了中国经济活动近来快速反弹的现实情况,这一反弹速度远快于惠誉评级5月下旬的预期。中国工业生产率先复苏,固定资产投资、住房和汽车销售、信贷规模增长均较今年4月份和5月份明显改善。此外,在全球经济陷入衰退情况下,中国出口表现不俗且好于惠誉评级早前预期。上述事实有力支持了惠誉评级调高中国经济增速预期的决定。 考尔顿表示,工业是一个更为资本密集型的行业,且对保持社交隔离等抗疫措施相对不敏感。因此,中国工业自全面解除社交隔离以来复苏势头迅猛。早在今年4月份,惠誉评级的客户们就开始报告称,得益于中国工厂重新复工复产,全球制造业供应链面临的巨大压力得以显著缓解。 此外,基础设施投资迅速回暖是另一个受益于政策支持的显著成果。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前,中国经济正致力于向消费驱动型增长转型。当前复苏进程中,投资与消费双双升温的态势显得尤为难得,令人鼓舞。 关于中国经济稳健复苏对区域增长和全球发展的促进作用,考尔顿认为,中国经济复苏将通过贸易和投资渠道支持东盟、“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等伙伴增长。例如,中国是东盟最大的出口市场,中国经济复苏有助于化解东盟成员国面临疫情对经济形成的下行压力。同时,由于中国经济复苏有助于改善区域市场环境和预期,东盟内部投资将受此鼓舞转暖,“一带一路”相关国家更将受益于来自中国的直接投资。 考尔顿表示,在全球层面,目前还难以全面评估中国经济复苏的影响。但有一点可以明确的是,中国经济复苏对提振全球投资者预期具有重要作用,尤其将在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升中扮演重要角色。需要指出的是,中国经济周期对其他新兴经济体、欧元区尤其是德国有很强的正向“连锁反应”。因此,中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如5G、人工智能等“新基建”倡议,对全球都具有积极意义。 面对此次疫情给全球经济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中国可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何种作用?考尔顿表示,当前全球化倒退是全球经济面临的重大风险,这对国际贸易多边主义框架构成了重大威胁,不少人开始质疑全球化给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带来的成果。因此,中国在维护经济全球化中可作出重要贡献。...
光照条件优越,地面广阔的澳大利亚一直是全球重点光伏市场。根据可再生能源机构IRENA发布的数据,2019年澳大利亚新增光伏装机4.625GW,其中三分之二的新增近容量是屋顶光伏,大型地面电站宣布投资和开始建设的项目超过了3GW,但是由于开发和建设周期的原因,去年并网的在1.6GW左右。据了解,今年澳大利亚的户用市场有可能超过去年,但地面光伏电站的建设和并网受疫情影响严重,此外,混合储能、微网系统和光伏制氢等创新能源模式正在澳洲蓬勃发展。 户用或超3GW,单体容量限制正在成为发展桎梏 光伏們通过采访得知,2020年前三季度,澳大利亚每个月的新增屋顶光伏均超过了去年的数据,尽管四月份由于疫情第一波高峰期导致同比下降10.7%,但是1-9月屋顶光伏累计接近2GW,加之四季度是传统旺季,在疫情不出现再次恶化的前提下,今年全年户用极有可能超过3GW。根据澳大利亚清洁能源监管机构的数据,大约29%的澳大利亚家庭在屋顶上安装了光伏系统,在昆士兰州这个比例高达42%。 澳洲居民用电价格居高不下,安装了屋顶光伏(及储能系统)不仅可以满足生活用电,还可以获得当地州政府的特殊补贴,这是屋顶光伏一直火热的原因。但是目前澳洲电网对逆变器上限5 kWp的容量输出限制正在成为这一光伏市场持续发展的桎梏。随着户用系统大容量发展的趋势,澳洲的住宅系统平均已达到约6.6kW——即可以连接一个5kW逆变器的光伏阵列的最大功率(高于这个数字的系统将拿不到政府补贴或抵税)。这意味着光伏产业在推广更大的户用系统方面受到了严重的限制。 疫情爆发导致两次封城,地面电站大幅停滞 澳洲自上半年三月份至今,已经经历了疫情二次爆发,目前疫情已经逐渐好转。根澳洲光伏从业人员表示,“这两次封城对澳大利亚各州的经济影响非常大,尤其是第二次以维多利亚州为主的封城措施,基本上打破了全球封锁时长的记录。由于人员限制的原因,一些大型地面电站的建设进程都陷入了停滞,保守来看,今年澳大利亚能够完成1GW的地面光伏装机就很不错了。” 也有一些分析机构表示,“在澳大利亚对大规模地面光伏电站的投资似乎正在放缓。去年有很多来自英国、美国和西班牙的石油巨头、开发商在澳洲投资项目,但是今年明显少了很多。无论是疲软无力的输电系统还是并网后的发电量限制,都让投资者感到不安。只在今年三季度宣布了几个地面项目和风电光伏和储能的混合项目。”相对来说,澳大利亚前三季度的出口量比较稳定,2019-2021年是澳洲地面光伏集中开发和并网的时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疫情导致今年的地面项目并网量少于去年。而且明年建设和并网的项目也将持续减少,总量将不会超过1GW。 令人欣慰的是,今年八月澳大利亚西部的Merredin大型电站在疫情期间完成了并网,这个由东方日升承担一揽子工程的132MWdc的项目,是为数不多的在今年完成并网的电站。 电网承压之下,储能、微网系统发展迅速 澳洲的电网系统在近两年经历了很多次考验,台风、森林大火等极端天气下供电能力匮乏,南澳州频频出现的大面积电网瘫痪。这给当地造成的损失不计其数,这不禁让各州政府开始将目光转向分微网系统、蓄电池储能以及电力负载管理等最新领域。 澳大利亚电网AEMO首席执行官奥黛丽.齐贝尔曼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随着越来越多人选择非传统发电机,家用屋顶太阳能的使用量也在不断增加。我们在电网方面遇到了新的挑战。不过,创新的技术也因此有机会进入市场,大型储能可能对电网运行越来越重要。” 根据澳洲能源研究机构Cornwall Insights的保守计算,到2030年,小型光伏和分布式电池储能的总容量将达到32GW,其中储能系统的装机容量将在未来十年达到7.4GW(假设每个电池至少为6kw)。以西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州为例,所有的吉瓦级可再生能源计划都包含储能在内。 氢能开发一直走在前列 尽管澳大利亚还没有提出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目标或零碳的方案,但是近日能源部表示,在未来十年内投资180亿澳元(合130亿美元),以减少碳排放。其中重点投资之一就是氢能源。 澳大利亚政府在今年七月宣布了八项国际标准来规划氢能燃料的未来,这些标准的应用不仅能够支持用户的安全---在储存、运输和燃料补给方面提供指导,还有可能促进国际贸易。根据一份最新的报告估计,到2030年,全球对澳大利亚出口的氢气的需求可能达到近一百万吨;到2050年氢能产业将为澳大利亚提供每年110亿澳元的GDP增长。   以Austrom Hydrogen为代表的澳洲创新可再生能源公司,纷纷宣布了吉瓦级的绿色氢能项目。不仅要做本地绿色氢能,还计划将产品出口到海外。澳大利亚政府制定了大型氢气出口计划,政府资助的清洁能源金融公司(CEFC)承诺提供2.1亿澳元的债务或股权融资;澳大利亚可再生能源署(ARENA)将在2021年为超过10MW氢气电解项目提供5000万澳元资金。ARENA已筛选出7个申请项目,预计这些项目将在未来12个月开始建设。澳大利亚还与韩国和日本签署了建设国际氢气供应链的协议。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西南威尔士大学的科学家不断发现可以降低氢能生产成本的方法,以离网光伏发电制氢为例,虽然系统规模、资本成本和电解槽效率被认为是降低离网太阳能电解成本的最重要因素。但是通过研究发现,如果电解槽遵循光伏行业的发展路线,采用同样的学习率驱动的成本下降约18%,那么未来随着清洁电力单位成本的下降,氢的价格有可能降到能与化石燃料竞争的阶段。 能源转型在促进澳洲实现净零排放目标方面至关重要,同时,大力支持光伏发电、储能、绿色氢能也将为澳大利亚疫情之后的经济复苏带来更多活力和就业机会。...
我们平常提到最多的海上风电实际属于“离岸风电”的一种,除此以外,还涵盖一些内陆水域,如湖泊,以及峡湾、有遮蔽的沿海地区水域建造的风电场。今天我们提到的这座离岸风场就是位于荷兰艾瑟尔湖中的Windpark Fryslan离岸风场。 艾瑟尔湖(Ijsselmeer)面积1100平方公里,平均深度5~6米,原是荷兰中部的内陆海湾。上世纪二十年代,荷兰开始建设须德海,筑起长29公里、宽90米、高出海面7米的拦海大坝。1933年,阿夫鲁戴克大堤(Afsluitdijk)将须德海隔开后,形成了人工湖。艾瑟尔湖成为这围海造田的产物,是现在西欧最大的湖泊。 QQ截图20201026092508.jpg 而我们都知道离岸风场在建设期一般需要足够面积的码头作为临时场所,用于组装或存放风机、基础、塔筒、叶片等大部件的场地,也方便将设备运到指定场址。但满足条件的临时场地往往属稀缺资源,不仅难找且改建或租用成本高昂。 这不,为了满足荷兰WindparkFryslan离岸风场的建设需要,EPCI联合体Van Oord和西门子歌美飒可再生能源公司计划建造一座人工岛作为建设期基地。这座人工岛位于 Kornwerderzand附近,面积2公顷,淹没的浅水区25公顷,并修建800米的坝堤防止基地受海浪的影响。 最有趣的是,这座人工岛在完成建设期的使命后将被用作鸟类栖息地和人工鱼礁。 WindparkFryslan离岸风场将安装89台西门子歌美飒4.3MW风机,总装机382.7MW。全部基础将于2021年1月就位。内部阵列电缆将于12月开铺,明年2月完成。所有内部电缆先汇集于Breezand岛上的变电站,并通过外送线路连接至电网公司TenneT的高压电网。 全部风机将于明年3月开始安装,并在夏天并网发电。一旦投产,WindparkFryslan将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安装在内陆水域的风场。...
据韩媒报道,当地时间22日,韩国执政党共同民主党党首李洛渊会见日本驻韩国大使富田浩司,要求日方公开福岛核电站核污水处理相关信息。 李洛渊称,日方应该透明公开所有与福岛核污水处理的相关信息,并在得到国际社会的同意下进行有关工作。 富田浩司回应称,日本政府尚未敲定具体处理方针,但他了解韩方的担忧并接受有关提议。他还表示,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已表明日方的核污水排放方案具有技术可行性,且符合国际惯例。 此外,李洛渊还表示,韩日合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希望向着共同的目标努力。 富田浩司对韩日双边关系的重要性表示认同,称将以日本新任首相菅义伟上任为契机致力于改善双边关系。...
据外媒报道,智利的AES Gener已经开始安第斯山脉太阳能II-B太阳能+储能项目的建设工作,Capo Lindo风电场的建设工作也在同步进行中。 安第斯太阳能II-B项目是智利的首个太阳能储能项目,该项目落地于该国北部的安托法加斯塔地区,包括一个180MW的太阳能园区和112MW的电池储能系统。 该太阳能系统将包括澳大利亚公司5B的Maverick技术的一个10MW的试点,它使用模块化和预制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在三分之一的时间内安装,并占据一半的表面。 剩余的170兆瓦将采用双面太阳能板,用于80兆瓦的安第斯太阳能II-A项目的扩建,该项目于今年早些时候开始运行,计划用于哥伦比亚东部的59兆瓦的圣费尔南多太阳能项目。 该112MW锂电池储能系统采用的是Fluence的第六代Sunstack解决方案,存储容量为5小时,预计将成为拉丁美洲最大的锂电池储能系统。 73MW坎波林多风电场位于洛杉矶附近的智利中部Biobio地区。风电场将由几个发电机组共同构建,最终装机规模为480MW,坎波林多风电场是该项目首个投建的风电场,目的是在建设和运营期间产生规模经济。 AES Gener首席执行官Ricardo Falu表示:“这两个项目都是我们Greentegra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这个战略,我们正在加快该国启动的能源转型进程,以建立更具竞争力和可持续的电力矩阵。” AES Gener的Greentegra战略旨在通过开发新的和创新的解决方案,使AES Gener成长为该地区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导者,这些方案也可以推广到世界其他地方。 该公司计划到2024年在智利再新增超过2300MW装机量的可再生能源容量和电池。...
韩联社10月15日报道, 据业界15日透露,美国交通安全局(NHTSA)正在对通用(GM)雪佛兰Volt电动汽车3起火灾事故进行调查。调查对象为2017-2020年车型,共计7.7842万辆。NHTSA表示,火灾损失主要集中在电动汽车动力电池部分,根本火灾原因尚不明确。GM Volt电动汽车搭载是LG化学的电池。最近,现代汽车因受到火灾事故的影响,决定在国内外召回7.7万辆科纳电动汽车,该车型使用的动力电池也是LG化学产品。 据外电、业界透露,宝马公司认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PHEV)有发生火灾的危险,决定在全球范围内召回2.67万辆电动汽车。福特也证实了今年6月前销售的翼虎(KUGA) PHEV等2万多车型因电池过热引发数起火灾的事实,并于8月宣布召回2.7万多辆该车型。福特和宝马召回的车辆中搭载的电池制造商是三星SDI。此外,搭载日本松下电池的特斯拉Model S和Model X车型中,也因电池异常问题决定召回,业界普遍认为召回规模将达数十万辆。 韩国国土交通部8日指出,科纳EV电动车失火原因可能是电池组有问题。对此LG化学立即反驳称,在再燃实验中没有发生火灾,不能说是电池组不良。 由于LG化学、三星SDI、SK innovation等韩国企业引领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比起其他国家,韩国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大。 业内人士表示,即使不是电池质量问题,但仅从出现异常这一点来看,投资的不确定性及消费者的负面认识就会增加,当前企业正面临困境。...
国际能源署(IEA)美东时间周二(13日)预计,太阳能发电量将在未来10年引领可再生能源供应的激增,在目前情况下,可再生能源占全球发电量增加值的80%。 IEA在年度《世界能源展望》(World Energy Outlook)中表示,在其核心情景下(反映出已宣布的政策意图和目标情况下),到2025年,可再生能源有望取代煤炭,成为主要的发电方式。 报告称,到2030年,太阳能光伏(PV)和风能在全球发电总份额中的比重将从2019年的8%上升到30%左右,光伏产能将以平均每年12%的速度增长。 “我认为太阳能将成为全球电力市场的新霸主,”IEA执行干事法提赫·比罗尔(Fatih Birol)表示,“根据目前的政策设定,2022年以后每年的太阳能部署都将创下新的记录。” IEA表示,成熟的技术和支持机制降低了大型太阳能光伏项目的融资成本,有助于降低总体产出成本。该机构称,当前太阳能光伏发电成本,已经比大多数国家新建的燃煤或燃气发电厂更便宜。 IEA补充称,在202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是唯一持续增长的主要能源。报告称,全球更远大的设想,包括到2050年实现零碳排放的目标,也将使光伏发电的表现更加强劲。 报告还指出,尽管太阳能和风能发电有所增长,但碳排放预计在2020年下降2.4吉吨(Gt)之后,将在2021年回升,并在2027年超过2019年的水平,到2030年达到36吉吨(Gt)。 IEA表示,在许多情况下,长期目标与近期具体减排计划之间仍存在差距。 该报告还称,将新的风能和太阳能发电整合起来,主要取决于对系统各部分的充分投资,包括对配电网络的投资。 报告还提醒称,收入不足——潜在的原因可能是需求低于预期、未支付账单或发展中经济体公用事业融资偏离正轨,可能会使电网成为一个薄弱环节。...
全球风能理事会(GWEC)已发布其首个全球海上风电安装船数据库,作为该行业的重要资源。 安装船在扩大市场方面起着关键作用。随着海上风电继续加速向新市场的增长,该行业必须继续展望未来并预测增长,以避免任何潜在的瓶颈,并能够满足对海上风电不断增长的需求。据GWEC称,可能会减慢海上风电安装的潜在瓶颈是船只的可用性。 全世界已经安装了137艘船,其中82艘是自升式船,55艘是重型起重船,它们参与了风力涡轮机的安装工作。在这些船只中,有61%在欧洲,其余39%在中国。此外,有16艘定制的自升式船舶在建中,其中4艘由欧洲船舶经营者预订,8艘由中国公司订购,3艘由日本公司订购,1艘由美国运营商订购。 截至2020年第三季度,另外五艘定制的海上风电起重船正在建造中,其中四艘是由欧洲公司订购的,另一艘是由台湾合资公司订购的。欧洲目前有足够的船只容量来满足该地区的年度安装水平。 另一方面,考虑到当前的安装急需在2021年底之前将海上项目连接到电网以接收上网电价,中国的船舶可用性可能会成为瓶颈。 目前,中国正在建设超过10GW的海上风电,而船只能力每年只能支持6GW的安装。美国,越南,日本,韩国和台湾等新兴市场将能够使用来自欧洲的船只来满足海上风电需求。 预计海上风机的尺寸将显着增加,包括机舱,塔架和基础的重量以及轮毂的高度,船只将需要进行相应的适应,以便能够安装这些更大的涡轮机,以避免将来出现瓶颈。 目前,全球仅有9艘船舶能够支持安装10MW以上的风机,随着全球对这些更大,功能更强的风机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将需要迅速改变。...
9月29日,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发布数据显示,可再生能源创造了数以万计的工作岗位,并持续带来社会和经济效益。第七版《可再生能源与就业——年度回顾》(Renewable Energy and Jobs – Annual Review)显示,去年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就业人数达到1150万,其中太阳能光伏行业就业人数最多,约380万,占总就业人数的三分之一。 IRENA总干事Francesco La Camera表示:“无论是在相对发达还是发展中的能源市场,采用可再生能源都能创造就业机会,提高当地收入。” “尽管今天我们只看到少数几个国家处于领先地位,但每个国家都可以利用其可再生能源潜力,采取措施利用当地资源和能力促进相关产业发展以及工人培训。” 最新报告显示,去年亚洲区域的可再生能源就业占全球总数的63%,树立其全球市场领先者的地位。生物燃料产业就业岗位达到250万,仅次于太阳能光伏。其中相当数量的工作岗位由劳动密集型的农业供应链所提供,特别是在巴西、哥伦比亚、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等国。水电和风电分别提供了近200万和120万个工作岗位,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另外两大雇主产业。 可再生能源就业相比较化石能源行业显示出更具包容性,以及更好的性别平衡。报告强调,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女性从业人员占比为32%,而在化石能源行业该比例仅为21%。 尽管目前尚缺乏精确的估计,绝对数字也相对较小,但离网可再生能源应用,尤其是离网太阳能技术所创造的就业机会不断增长。分布式可再生能源也可以推动在农村地区的生产性应用。在农业生产和食品加工、医疗保健、通信和地方贸易中可以看到这种就业倍增效应。 以教育和培训措施为主导的综合政策,包括劳动力市场干预,以及支持利用当地资源的产业政策,对于维持可再生能源就业的壮大至关重要。 2020年版《年度回顾》(Annual Review)强调了一些在支持工人教育和培训方面极具前景的举措。其中包括职业培训、课程建设、教师培训、信息和通信技术的使用、促进创新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关系,以及针对譬如女性等代表性不足群体的招聘。 决策者必须优先考虑对已经失去或可能失去生计的化石能源行业工人的再就业技能培训。其中许多工人可以在重新培训后利用其娴熟的技能和专长为清洁能源行业做出贡献。 全球可再生能源工作岗位的增长振奋人心。采取全面和综合政策以推动能源转型可以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此关键时刻,这种推动的重要性尤为明显。即便当前全球仍在对抗新冠冠状病毒的蔓延,人类也几乎每天都会收到提醒,如果我们无法解决日益加剧的气候变化问题,将面临什么样的后果。...
9月22日,破解气候环境危机国际论坛在京召开。论坛首次发布《破解危机》和《可持续发展之路》两项成果,全面对接《巴黎协定》和联合国《2030议程》,以“中国方案”推动破解世界气候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难题,促进全球能源互联网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推动能源转型应作为 疫情后经济复苏核心 论坛指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资源匮乏等全球危机正严重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加快化解危机、促进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的目标和任务。 联合国副秘书长刘振民表示:“我们必须加快清洁能源转型,也必须加快解决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在消除贫困等可持续发展目标方面取得长期的效益。通过以上的方式,我们可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去践行绿色生活,推进诸如粮食和农业等其他系统的转型,从而减轻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压力。” “为了实现《巴黎协定》设定的将温升控制在1.5摄氏度的目标,我们必须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如果现在不采取行动,到本世纪末温升有可能会达到5摄氏度。”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塔拉斯表示,现在能源消耗仍主要来自于煤炭、石油和天然气,需要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的进展对全球减排至关重要。 针对后疫情时期经济发展,国际可再生能源署总干事卡梅拉认为,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冲击巨大,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恢复道路,但如果所有国家都能将能源转型作为核心,将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能源转型所需的结构性转变应当从政策制定者开始,这样才能加速低碳发展进程。” 卡梅拉建议各国减少对化石能源领域的投资,保障现有可再生能源项目发展,为加快培育能源转型所需的劳动力提供大力支持,促进供应链多元化以及发展当地产业、支持清洁能源解决方案等。 卡梅拉表示,实现政策与投资对接非常重要,这样能够支持相关创新行动。例如,绿色氢能经济可加速推进,可再生能源在交通运输、核工业部门等终端部门的使用也应继续加强。 加快实现 能源系统全面脱碳 “化石能源大量开发使用是导致气候危机的根源,破解危机的根本出路是加快实现能源系统全面脱碳。”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主席刘振亚指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将加快世界能源绿色转型,实现能源生产清洁主导、能源消费电能主导,能源发展与碳脱钩、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为全球气候环境治理提供重要载体,为落实《巴黎协定》、破解全球气候环境危机开辟新道路。 刘振亚表示,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物质基础,能源永续供应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障。全球能源互联网本质是互联互通、共建共享的全球能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有力载体,将以能源为纽带,全面对接联合国《2030年议程》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有力促进能源与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 “据测算,以全球能源互联网推动落实《巴黎协定》,每投资1美元就能获得9美元的综合效益,全社会碳减排边际成本仅为15美元/吨,远低于其他方案(30-100美元/吨),具有显著优势。”刘振亚说。 “应对气候变化破解环境危机是国际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也是我们的共同责任。”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董事长毛伟明表示,近年来中国围绕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做出了一系列部署,这些部署为国家电网公司加快电网技术进步和创新发展,促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毛伟明指出,近年来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发展成本快速下降、装机规模快速增长,为构建以清洁能源为主体的能源体系、破解气候环境危机提供了可能,但是新能源发电具有间歇性、波动性等特点,其大规模开发运用给电网平衡和调解,稳定安全控制带来了巨大的挑战,这是一项世界性难题。 “我们一直在为解决这一难题而努力,在中国东部的江苏省,我们建成了世界上首个大规模‘源网荷’友好互动系统,显著提高电网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积极探索全清洁能源供电试点,今年成功创下连续31天全清洁能源供电的世界纪录,面对越来越严重的全球气候变化和生态保护形势,国家电网公司期待与各国同行一道进一步的加强交流、分享经验、合作创新、共同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可持续发展 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案 《破解危机》在本次论坛上正式出版发行。《破解危机》对当前人类面临的重大危机进行反思,揭示气候环境危机将是全人类即将遭遇的最致命危机;针对破解危机的“困与难”,提出清洁发展思路和全球能源互联网方案,阐释了这一方案在现实可行、技术经济、发展方式、全球合作等方面的特点和作用,展望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化解气候环境危机的巨大价值,以及各大洲清洁低碳发展行动路径。 《破解危机》指出,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已在诸多领域对地球和人类社会造成重大影响,发生概率和灾难后果远远超出人们想象。破解危机的关键是要转变发展方式、走绿色低碳的创新之路。全球能源互联网由清洁主导的能源生产系统、互联互通的全球电力网络、电为中心的能源利用系统组成,具有理念领先、技术先进、经济高效的特点,通过优化配置资源差、时区差、季节差、电价差,实现优质、低廉的清洁能源以光速传输配置到全球各地。 同日发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全称为《可持续发展之路——全球能源互联网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路线》),基于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在推进全球能源互联网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研究与实践,系统阐述了全球能源互联网对联合国《2030年议程》17项目标的推动作用,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全面落实《2030年议程》的十大行动和六大合作机制,为全面落实议程目标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案。 据了解,2015年联合国提出《2030年议程》,明确经济、社会、环境三大领域17项可持续发展目标,为各国携手应对挑战、共创美好未来提供了行动纲领。2017年合作组织与联合国经济社会事务部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共同举办高级别研讨会,发布《全球能源互联网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行动计划》。 论坛现场宣读并发布了《危机宣言》。《宣言》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是划时代的能源革命,是破解人类危机的重要途径,按国内互联、洲内互联、全球互联三个阶段建设,将根本改变世界能源格局,打造“绿色地球”。《宣言》呼吁增进绿色低碳发展的国际共识,完善多边合作机制,以更高效的方案和更务实的举措严控温室气体排放,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和电力互联互通,加快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
法国电网运营商RTE的新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底,法国可再生能源总发电能力达到54,690兆瓦,较上年增加2,431兆瓦。 仅在第二季度,就有333兆瓦的可再生能源与城市电网相连,包括159兆瓦的风电和172兆瓦的太阳能发电。 今年4月至6月,包括水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为30.4TWh,占法国总用电量的33.2%,打破了2018年第二季度创下的30.7%的历史最高纪录。这一新的里程碑的实现要源于COVID-19危机导致的大都市地区用电量的下降。 在这三个月内,太阳能光伏电站的发电量为4.5TWh,而风力发电厂的发电量为6.9千瓦时。 在过去的12个月里,法国风电场的装机容量为1236兆瓦,到今年6月底,法国风电场的装机容量为16930兆瓦。因此,它已经实现了到2023年拥有24,100兆瓦陆上风能资产目标的70%。 与此同时,该国的太阳能发电机组由9912兆瓦的发电厂组成,相当于2023年太阳能装机容量目标的49%。 截至6月底,水力发电总量为25705兆瓦,每年增长160兆瓦,而该国生物能源设施的总产能为2143兆瓦。...
历经3年不懈努力,克服高海拔、缺氧、强日照、以及严峻的新冠肺炎疫情考验,2020年9月,中国电建上海电建EPC总承包的南美洲最大的光伏电站项目——阿根廷胡胡伊省高查瑞光伏电站一期工程顺利并网发电。 这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中阿两国元首见证签署的首个在阿根廷开花结果的项目,也是南美洲最大的光伏电站项目;由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融资;它采用世界的先进光伏发电技术以及高海拔的建设经验;它的建成结束了胡胡伊省一直从其他省份购买电力的历史,一举实现电力的自给自足。 并网当日,胡胡伊省省长拉尔•莫拉莱斯(Gerardo Morales)在社交媒体上宣布,高查瑞光伏发电站已开始向阿根廷(SADI)国家电网供电,并强调说“由胡胡伊省生产的包括太阳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已经通过国家电网系统的输电线到达阿根廷全国各地”。 项目建成后,不仅极大缓解当地用电负荷紧张,结束胡胡伊省长期从外省购电的历史,降低当地民众用电价格,有力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还将减少化石燃料消耗,调整当地能源结构,实现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整个项目建设过程中可以创造约1500个就业岗位,大概相当于当地十几个村庄人口的总和,能大大提供当地人收入,改善生活条件。 随着胡胡伊高查瑞光伏电站一期项目的并网发电,二期工程也开始酝酿之中,安第斯山脉上的上海电建足迹,正越走越深,越走越远……...
美东时间18日(周五),摩根士丹利发布报告看好特斯拉电池日预计发布的电池信息。此外,投行Piper Sandler称,特斯拉能源业务年收入将超过2000亿美元 ,并将特斯拉目标价上调至515美元(周五收盘价为442美元)。周五特斯拉逆市收涨逾4%。 特斯拉的电池日定于美国当地时间下周二(9月22日),分析师和投资者都对其寄予了厚望。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汽车分析师亚当·乔纳斯(Adam Jonas)周五表示:“我们预计,这一事件可能会改变特斯拉和电池市场的表述方式。”他关注的一些关键因素包括特斯拉电池制造和生产效率的更新。 此外,投行Piper Sandler的分析师Alex Potter周五将特斯拉的目标股价从每股480美元上调至515美元,同时维持增持评级。 “在分析了特斯拉业务中两个不太被理解的方面后,我们上调了目标价格,并重申了增持评级。这些(未被充分理解的部分)包括:1)能源部门和2)马斯克的薪酬“,Potter写道。 特斯拉能源业务潜力大 Potter称特斯拉能源业务是“每个人都试图避免的话题”,因为许多分析师的预测中没有包含该业务线。然而,Piper Sandler认为,这项业务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并为特斯拉的估值提供了上行空间。 “我们现在预计,特斯拉能源部门的年收入最终将超过2000亿美元/年,特斯拉将控制固定电池市场的三分之一以上。我们预计对这些产品的需求将大幅上升,特别是在本世纪20年代末和30年代,因为可再生能源将占到发电总量的40%。”Potter表示。 特斯拉旗下有汽车和能源两大业务,其汽车是当前最主要的业务线,而能源并不为外界所熟知。特斯拉的能源业务分家用和商用两部分,家用有太阳能屋顶Solar Roof和家用储能电池Powerwall,商用部分则主要是大型储能电池Megapack和中型储能电池Powerpack。 风险投资专家、Social Capital公司CEO查马斯·帕里哈皮蒂亚7月曾表示,未来特斯拉的增长点不再是汽车,而是其能源业务。他认为,能源业务将推动特斯拉市值突破万亿美元。 马斯克薪酬计划的拖累 至于马斯克的薪酬计划,Potter指出,它对公认会计准则(GAAP)收益产生了重大拖累,尤其是在2020年下半年,因为其业绩里程碑很可能会实现。 “(每当)越过业绩的一个里程碑,并触发一批既定期权时,TSLA股东必须忍受股票型薪酬(SBC)突然上涨。”这一项目在未来几个季度将尤其沉重,预计特斯拉将在2020年下半年录得10亿美元以上的股票型薪酬(SBC)。”Potter称。 股票型薪酬(SBC)是一项非现金支出,但它确实会影响GAAP收益,而后者是标准普尔500指数(S&P500)首选的衡量标准。 虽然该计划在未来几个季度的影响可能会很明显,但Potter指出,该计划的最高补偿已经在该计划建立之初就被确定了。 “重要的是,与马斯克薪酬计划有关的总费用是已知的(约23亿美元),所以主要的问题是与这些费用的时间有关。” 根据2018年马斯克薪酬支付方案,他在特斯拉不领薪水,只拿期权,特斯拉设定了12个市值目标,起步为1000亿美元,市值每增加500亿美元,马斯克就能获得一次期权奖励。每次期权授予机制被触发,马斯克都可以按每股350.02美元的价格购买约169万股特斯拉股票。...
南非政府将组织采购11,813兆瓦的新电力基础设施的项目,其中包括6,800兆瓦用于可再生能源。 矿产资源和能源部表示,南非国家能源监管局(NERSA)已同意其在2020年2月发布的增加产能的决定。 在另一份声明中,南非电力公司Eskom表示支持南非国家能源监管局的决定。 此次采购将开启多个投标窗口,包括可再生能源产能的投标窗口5 (BW 5)。大约6800兆瓦的风能和光伏发电(PV)、513兆瓦的蓄能、3000兆瓦的燃气发电能力和1500兆瓦的燃煤电厂将投标。 美国能源部表示,该项目计划从2022年起开发11,813兆瓦的电力。 NERSA做出上述决定后,Eskom首席执行官安德烈·德·鲁伊特(Andre de Ruyter)表示:“考虑到目前的供应限制,新增发电能力是迫切需要的,这将对结束负荷削减和确保该国的能源安全做出重要贡献。” 在技术不可知风险缓解独立发电商计划(RMIPPP)下,目前正在采购2000兆瓦的应急电力,除此之外,还将增加装机容量。 新的采购计划符合南非的综合资源计划(IRP 2019),该计划制定了2030年之前南非的能源议程。IRP 2019为可再生能源留出了数十亿瓦的发展空间,因南非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目前煤炭仍将是南非最大的电力来源。...
欧洲风能协会(WindEurope)首席执行官 Giles Dickson 近日在一个漂浮式风机论坛上发布预测说,到2030年,欧洲漂浮式海上风电装机容量有望达到7GW。欧洲是漂浮式风电装机的领先地区,目前起码有7个国家建立了漂浮式海上风电安装计划。 WindEurope首席执行官 Giles Dickson 表示,漂浮式海上风电具有“巨大的增长潜力,不再是边缘和小众技术”,并且商业规模的项目已准备就绪。 这是Dickson在法国马赛举行的漂浮式海上风电机组论坛( FOWT 2020)上所发表的言论。 在过去的几年中,漂浮式风电已经成熟,并实现了显著的成本降低趋势。要进一步降低成本,将取决于未来的装机数量。如果欧洲能够制定正确的政策,到2030年,更高容量的漂浮式风电机组可以将漂浮式海上风电的成本降低至40-60欧元/兆瓦时(合47-71美元/MWh)。 欧洲已成为漂浮式海上风电的全球技术领导者,已安装有苏格兰30 MW Hywind项目和葡萄牙 24 MW WindFloat Atlantic项目。在未来十年中,至少有七个国家有具体的漂浮式风电安装计划,包括法国、英国挪威、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和瑞典都有具体的项目发展计划。 进一步扩大漂浮式风电项目的计划规模,是开发漂浮式风电时降低成本潜力的关键。 欧洲希望到2050年海上风电能占其全部电力的25%。WindEurope分析了北海、大西洋和地中海地区海上漂浮式风力发电的潜力,统计出到2022年及之前最多可安装330MW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但是,到2030年则可发展到7GW。而要实现欧盟的扩张目标,到2050年欧洲应该有150GW的漂浮式风电项目正式运营。这意味着到2050年,所有海上风电项目中,有多达三分之一的项目是漂浮式风电项目。 目前,欧洲总共62MW容量的漂浮式风电装机,只占欧洲海上风电总装机量的极小部分。但是漂浮式风电技术增加了海上风电场发电的潜力。因为固定基础的海上风电只能安装在浅水和海床条件好的海岸线附近,但漂浮式基础则具有无限的全球扩展潜力。最近在亚洲的韩国也有大动作,全球油气巨头道达尔强势进入韩国市场,将建2.3GW漂浮式海上风电项目。世界各国政府都对漂浮式海上风电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也为欧洲风能产业提供了在全球扩张的巨大机会。...
据行业资讯网站“可再生能源世界”报道,英国即将迎来一波风机“退役潮”。咨询公司CornwallInsight预测,2027—2023年,英国将有总规模约3.6吉瓦的风电机组因竞争力不足而面临退役,若装配这些风机的老旧风电场不能在此前完成翻修改造,英国将无法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目标。 CornwallInsight公司指出,目前,风机容量在2兆瓦及以下的老旧风电场盈利空间已经开始缩减。数据显示,近几年投运的风电机组装机规模平均在3兆瓦以上,最新投运的风电机组装机规模约在5—6兆瓦,差距悬殊。“更高的风机容量则意味着更多的发电量,老旧风电场已经无法和新建风电场相竞争。”CornwallInsight公司经理JamesBrabben说。 同时,老旧风电场的运维成本也更高。行业分析机构伍德麦肯兹的数据显示,老旧风电场的运维成本比投产5年以内的“年轻”风电场高出50%,在收益率不断降低、经营成本持续提高的情况下,改造老旧风电场已经成为更经济的选择。 与此同时,英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也正在倒逼老旧风电场改造。目前,英国施行的是“可再生能源义务政策”。英国政府每年确定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再通过监管机构向供电商分配义务目标,要求其电量销售中可再生能源须达到一定比例,并逐年提高。然而,未来10年内,英国大部分供电商的可再生能源义务期即将结束。CornwallInsight认为,如果在义务期结束后,老旧风电场仍没有完成改造,英国风电装机规模将迅速下降。 JamesBrabben说:“2027—2030年,英国将有装机量约3.6吉瓦的风电场不再享有可再生能源义务政策,对这些老旧风电场实施改造关乎英国能否在2050年前实现净零排放目标。此外,新建风电项目的可选用地也越来越少,获得土地许可以及申请并网所耗时间越来越长,为此,改造老旧风电场可谓更优选择。” ...
中外经贸合作还有哪些增长空间?以旅游和教育为代表的服务行业正在成为各国寻求的新发力点。 “中澳两国相互合作,促进了两国经济的繁荣发展。”出席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澳大利亚贸易投资委员会贸易投资专员保罗·切恩(Paul Cheyne)说,澳大利亚是全球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这得益于其有效的监管体系和质量保证。澳中投资合作领域非常广泛,从最初的农业、矿产采集业方面发展到了包括服务行业在内的更多领域。 “我们已经意识到服务领域有着更深的合作潜力。”保罗·切恩指出,“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服务领域市场,2019年澳大利亚服务贸易对中国的出口上涨了7.9%。中国是澳大利亚最大的留学生来源国,也是澳大利亚最大的国际游客来源地。” 由于澳大利亚边境管控,今年中国游客和留学生入境澳大利亚都受到了影响。保罗·切恩希望,在边境管控措施结束之后,尽快恢复旅游和教育行业发展。“我自己也曾在中国人民大学留学,受益颇多,在留学交往方面我有很深的感触。” 澳大利亚国际商业产业园董事局主席韩凯然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澳大利亚在医疗、教育等服务贸易领域有着丰富的经验,而中国服务贸易领域有很大市场,澳方的“经验”加上中方的“市场”必将碰撞出更多火花。 距离中国较远的拉美国家同样看到了增长点。 拉丁美洲中国政治经济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马可为在视频演讲中介绍说,阿根廷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在过去20年里有巨大增长,中国成为阿根廷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阿根廷出口到中国的产品大都来自动植物,比如大豆、牛肉、鱿鱼、豆油;几乎所有的进口产品都是电子产品和服装。“这意味着在服务领域双方仍有很大发展余地,我们看到最大的机会在教育和旅游行业。” 马可为提出,为了吸引更多中国游客,阿根廷将为旅行社等中小企业创造更多机会,同时希望吸引一定比例的中国留学生来阿根廷留学。 一带一路拉美共同体经济促进会副会长孟佩霖告诉记者,中国企业到拉美国家的投资从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建设等方面慢慢转向文化、科技等更为多元的领域。同时,包括智利、阿根廷、哥斯达黎加、乌拉圭在内的拉美国家,在信息技术类服务业方面已经释放出强大的出口需求和信号。 “‘后疫情时代’创造经贸增长空间的秘籍,在于国际间更广泛的合作,真正做到优势互补。”孟佩霖说。...
记者从2020国际教育服务贸易论坛上获悉,近年来,我国致力于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对外开放格局,深化同世界各国的教育合作与交流。目前,中国已与188个国家和地区、46个重要国际组织建立了教育合作与交流关系,与54个国家签署了高等教育学历学位互认协议。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司长刘锦在此次论坛上介绍,中国是全球最大留学生源地国,出国留学人员约有160万人,目前在海外约140万人。在来华留学方面,中国政府设立了“丝绸之路”奖学金项目,助力“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同时打造“留学中国”品牌;来华留学学历生比例逐年提高,2019年已达54.6%。此外,中国还持续加强中外合作办学,目前在办的各级各类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达2282个。 刘锦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重塑了世界格局,在新形势下,中国将继续致力于深化拓展与世界各国在教育领域的互利合作和交流互鉴,加大中外合作办学改革力度,打造“一带一路”教育行动的升级版,鼓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秀青年人才来华学习并扩大教育国际公共产品供给,向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2020国际教育服务贸易论坛是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的专题论坛之一。10多位中外嘉宾在此专题论坛上,交流探讨全球化背景下的国际教育服务贸易发展趋势及后疫情时代教育发展的新机遇。 ...
联邦经济部已经泄露了德国可再生能源法修正案的初稿。德国pv杂志已获得一份副本。预计将于2021年1月1日生效的新法律包括一项针对太阳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的招标计划,该计划可能导致2021年至2028年部署18.8吉瓦的光伏发电容量,最低1.9吉瓦每年计划最多分配2.8吉瓦。 在总容量中,屋顶部分将招标5.3吉瓦,而大型光伏项目将再分配13.5吉瓦。屋顶部分的招标将适用于大于500kWp的系统,而最高500kW的系统将有资格获得电价。 通过这些新招标,德国联邦政府希望进一步降低光伏技术的最终价格。根据草案,地面安装系统的招标最高价格应从目前的0.0750欧元/千瓦时降至0.0590欧元。对于屋顶系统,设想的最大值为€0.090/kWh。 此外,德国政府似乎有利于将太阳能项目的规模限制从目前的10兆瓦提高到20兆瓦。EEG草案还显示,未来将有大型屋顶项目的单独招标。到目前为止,这些项目必须与地面安装的太阳能发电厂竞争,招标规模从750kW到10MW的光伏发电厂,通常机会很少。 此外,该草案还为光伏项目定义了一个框架,该框架将使他们的20年FIT合同到期。这些系统的运营商将来将有权获得特别关税,因为政府意识到直接销售到现货市场仍然无利可图。但是,也有人指出,联邦政府希望“尽可能以市场为导向”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EEG草案的其他核心要素包括确定到2050年使德国实现天然气中和的目标。此外,新法律生效后,将开始实施2030年气候保护计划。该计划将把德国电力消耗的65%可再生能源目标包括在内。为此,为各个技术定义了扩展路径,以实现该目标。对于光伏发电,目标是将安装容量从当前的52GW增加到100GW。陆上风电的目标是71GW,海上风电的目标是20GW。...
作为水资源大国的巴西,目前国内发电结构仍以水力发电为主,水电在电力结构中占比超过七成。巴西东南部经济活动比较发达,随着该地区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当地用电需求不断增加。但近十年来,当地降雨偏少,让以水力发电为主的电力供应面临不小的挑战。加之巴西国内环保执法日趋严格,在热带雨林区域新建水电站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因此加大力度开发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就成为大势所趋。 资源充足适合产业发展 巴西国家电力应用研究所工程师罗德里格斯向科技日报记者介绍,巴西由于国土面积大多处于低纬度地区,光照资源非常充沛,是全球为数不多的年日照时间超过3000小时的国家之一。巴西还拥有安装太阳能发电设备所需的大片土地,并且拥有生产太阳能发电设备所需的硅矿,十分适合发展太阳能发电产业。 近年来,巴西政府积极推动太阳能产业的发展,为相关基础设施和项目提供资金、政策支持。根据巴西国家能源局提供的数据,至2035年,全国电力产业总投资规模将超过300亿美元,其中70%的投资用于太阳能光伏、风电、生物质能及海洋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预计至2035年,巴西可拥有超过80万套太阳能光伏设备,装机容量超过2000兆瓦。 多方合力提供政策优惠 巴西政府也为太阳能生产企业提供了一系列优惠政策。 为鼓励太阳能产业研发,巴西政府出台了《半导体和显示器工业科技发展支持计划》,规定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的太阳能电池和面板生产企业,在2014—2015年必须投入3%的净利润用于产业技术研发,这一比例在2016—2018年提高至4%,2019年以后升至5%。 巴西议会也计划近期通过一项法案,拟对满足条件的太阳能企业部分进口生产设备和零配件实施减免关税的优惠政策。巴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银行承诺,为相关企业提供市场上最优惠的长期低息贷款。巴西国家电力局发布的《巴西太阳能发电技术和商业计划》承诺,对投入运行的太阳能光伏电站用户的收费优惠由50%提高到80%,优惠期长达10年。 拉动经济帮助疫后复苏 罗德里格斯称,仅在2019年一年内,太阳能发电行业就为巴西带来了107亿雷亚尔(约合19亿美元)的新投资,并提供了约6.3万个工作岗位。他表示,作为拥有两亿多人口的拉美第一大国,巴西整个市场体量巨大,虽然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对巴西经济造成了很大冲击,但历史表明巴西拥有很强的自我修复功能。 无论是从对经济的拉动方面,还是从对环境的改善方面而言,大力发展太阳能产业都是一剂良药,有助于巴西经济在疫情过后快速复苏。“我看好巴西太阳能市场的潜力。”罗德里格斯自信地说。...
新冠疫情肆虐,人类社会面临重大抉择:孤立还是合作,携手还是“脱钩”? 2020年,在全球多地新冠疫情至暗之际,一种力量却坚韧活跃。它以“亮线”的流动传递着温暖;它以“光点”的跃动播撒着希望。它就是“一带一路”和海外中企带来的力量。 架设“健康丝路” 4月14日,在德国杜伊斯堡,北威州交通部长亨德里克·于斯特(右二)和嘉宾出席中欧班列接车仪式时保持安全距离合影。这是采取疫情防控措施以来,从武汉开出的首趟中欧班列,标志着中欧班列(武汉)恢复常态化运营。新华社发(中国驻杜塞尔多夫总领馆供图) 疫情肆虐德国时,《西德意志汇报》网站刊出一张照片——四名身着黄色安全背心、戴着头盔的中德工作人员保持几米安全距离微笑合影。这是德国杜伊斯堡迎接疫情暴发后首列来自武汉货运列车时的暖心情形。 这张普通工作合影,却在德国走红。《南德意志报》做了特别描述。当时,德国防护物资需求量很大,中国列车送来急需物品。在德国记者马库斯·巴尔泽看来,这得益于“一带一路”带来的中欧班列大发展。今年上半年,中欧班列累计开行5122列,同比逆势大幅增长36%! 这条“健康丝绸之路”上,不仅有横贯东西、风雨兼程、双向满载、互利共赢的“大动脉”跃动,还有一个个闪烁着人道主义光辉的暖亮光点—— 在饱经战乱摧残、医疗卫生系统薄弱的伊拉克,中国援建的核酸检测实验室在关键时刻建立。 在疫情重灾区南美大国巴西,一条中资企业物资捐赠绿色通道发挥了重要作用;南里约格朗德州的拉东卡车厂安装了中国产红外热成像系统,该厂负责人马特乌斯·帕尼奥说:“中国‘智造’名不虚传。” …… “一个新时代已经来临。”意大利洛伦佐·梅迪奇国际关系研究所专家马西莫·帕伦蒂感慨,成为七国集团中第一个同中国签署“一带一路”谅解备忘录的国家是意大利的正确决定,在公共卫生领域“一带一路”必定大有作为。 重燃“希望之火” 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已经夺去80多万人的生命。世界银行预测,2020年全球经济将下滑5.2%,是“二战以来最严重经济衰退”。 关键时刻,海外中国企业不惧风雨,以坚守和奋战点亮希望—— 在辽阔戈壁中的中国埃及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突如其来的疫情并未给合作按下“停止键”,招商引资持续进行。 连接柬埔寨首都金边和西哈努克港,正在建设的金港高速公路已经初具规模。中国路桥的建设者们正全力以赴战疫情、保施工,推动这条“柬埔寨经济发展高速路”顺利建设。 在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以色列特拉维夫红线轻轨、老挝中老铁路、阿根廷孔多克里夫与拉巴朗科萨水电站、斯里兰卡科伦坡港口城、马尔代夫马累维拉纳国际机场……战“疫”时期,来自中国的建设者们与当地人共同抗疫、共同建设。 4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3号隧道,工人们庆祝隧道贯通。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 关键时刻,海外中国企业的努力直抵人心,带来温暖和力量—— 在世代缺水的非洲国家安哥拉卡宾达省西芬布村,中国铁建二十局集团安哥拉公司的建设者们冒着感染风险、克服艰苦条件,抗疫复工两手抓,只为让当地人早日喝上一口干净水。 8月5日,当地居民在安哥拉卡宾达新建的供水项目取水点取水。中铁二十局承建的安哥拉卡宾达供水项目当日顺利实现部分通水。新华社发(梁丽萍摄) 中国公司承建的普特拉姆燃煤电站是斯里兰卡第一座燃煤电站,为保障疫情期间正常运转,来自中国的运维团队所有成员全天候奔波在一线。 合奏“共赢交响” 4月22日,中国工程师在阿根廷孔多克里夫与拉巴朗科萨水电站施工现场讨论施工方案。新华社发(中国能建葛洲坝集团阿根廷孔拉水电站项目部供图) 在全球抗击疫情的关键时刻,有的国家“退群”筑墙、“甩锅”推责,把病毒污名化、将疫情政治化。而中国则在全球范围内迎危驰援,不断推动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一带一路”等全球公共产品和中国企业与世界风雨同行,作出贡献,收获成果,深入人心,赢得声誉。 6月18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级别视频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主席在书面致辞中谈到疫情带来的一系列深刻启示时特别指出:各国命运紧密相连,人类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无论是应对疫情,还是恢复经济,都要走团结合作之路,都应坚持多边主义。 同舟共济,命运与共。中国贡献的全球公共产品和奋战在世界各地的中国企业,以合作、坚守、奋进和“智造”带给世界普惠,展现出计利天下的格局取向,凸显了勇敢向前的精神气质,担负起与世界共赢的崇高使命。 这是7月15日在老挝拍摄的中老铁路班纳汉湄公河特大桥。新华社发(梅征友摄) …… 健康与繁荣是人类永恒的希望。中国以共商共建共享的理念和行动,为不确定的世界注入了更多确定性。 “努力为全球尽早战胜疫情、促进世界经济恢复作出贡献”,这是中国对世界的庄严承诺;“努力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这是中国面向未来的坚定行动,也是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强大力量。...
江苏电网最高负荷5次破亿千瓦,浙江电网最高负荷6次创历史新高,湖北等12个省级电网负荷合计30次创历史新高……入夏以来,全国日发电量和统调用电负荷屡创新高,被视为经济运行“晴雨表”的社会用电量上涨劲头十足,折射出中国经济复苏向好的趋势。 电力消费复苏快 进入8月,全国日发电量和统调用电负荷快速攀升,创出新高。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截至17日,全国日发电量最高达到246亿千瓦时,比去年峰值高出6.86亿千瓦时;统调用电负荷最高达到10.76亿千瓦,比去年峰值高出2400万千瓦。 “初步分析,全国日发电量和统调用电负荷连创新高,既有持续高温晴热天气导致空调负荷快速增长的影响,同时反映了国民经济继续稳定恢复。”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说。 传统制造业稳步复苏,直接体现在用量需求上。南方电网能源发展研究院的数据显示,1-7月,南方五省区制造业同比增长1.0%,较上半年加快2.3个百分点,增速实现由负转正。其中与“新基建”密切相关的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强劲反弹,5、6、7月当月分别同比增长6.8%、10.7%、10.8%,连续3个月高速增长,引领工业增长。 此外,大部分消费品制造业用电量增速由负转正,体现出国内消费稳步复苏态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杨晶介绍,二季度,消费品制造业用电量环比增长46.1%;同比下降1.3%,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8.6个百分点。其中,6月消费品制造业用电量实现正增长,同比增加1.9%;部分行业用电量大幅回升,甚至达到两位数增速。例如,主要立足于国内市场的食品制造业、饮料制造业、家具制造业和烟草制造业用电量分别同比增长18.1%、10.0%、10.0%和8.2%。 电力投资增长快 用电需求和电网负荷连攀高峰,电力供给是否“吃得消”? 从产量、产能和设备利用程度看,供电稳定有保障。看产量,发电量持续增长。7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同比增长1.9%。其中,水电、核电、风电发电同比分别增长6.1%、6.7%、23.2%。看产能,发电装机容量保持同比增长势头。截至7月底,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9.5亿千瓦,同比增长6.7%。看设备利用程度,1-7月份,全国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2074小时,比上年同期降低111小时。 入夏以来,面对电力需求走高,电力供给侧持续发力。国家电网数据显示,今年夏季,已有华东、西南2个区域电网和15个省级电网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加上夏季暴雨、台风、雷电等多发,多地电网在恶劣天气中受损严重。面对疫情和恶劣天气,国家电网广大干部员工经受住多重考验,有力保障了用电高峰期间的生产生活用电。目前,全国各地电网整体运行平稳。 电子投资快速增长,电力工业发展后劲足。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的1-7月份全国电力工业统计数据显示,1-7月,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容量5409万千瓦,同比增长701万千瓦;电源工程投资完成2139亿元,同比增长51.0%,其中风电1112亿元,同比增长164.0%;电网工程投资完成2053亿元,同比增长1.6%;新增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长度约1.9万千米,比上年同比增加899千米。 新产业用电增长快 用电量快速增长的背后,还反映出中国经济向更高质量发展的态势。 电能替代拉动用电需求增长明显,经济发展更“绿”了。数据显示,今年以来,电能替代继续保持较大规模增长,通过加强港口岸电、充电等设施建设推动以电代煤、以电代油,上半年电能替代电量规模达1100亿千瓦时左右。据统计,截至6月底,中国各类充电桩保有量已达132.2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55.8万个,数量位居全球首位。 高技术产业用电需求大,经济发展新动能凸显。二季度,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6%,超出工业用电量增速约2个百分点。其中,对比4月来看,5月和6月高技术行业用电量同比增速分别快速反弹至5.4%和8.4%。进入7月份,汽车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0.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等用电量增速也都在两位数以上。 新业态用电量激增,经济发展新意十足。杨晶介绍,上半年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网络信息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7.7%。其中,互联网数据服务业用电量同比激增71.6%,反映出线上教育、网络会议等新方式正在快速普及。 “高技术装备制造业用电量较快回升、网络信息服务业用电量‘快跑’等,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中电联专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于崇德说,用电量增速逐月回升中有气温升高的因素,但经济总体逐步复苏、新动能保持强劲支撑是最主要原因。...
据外媒消息,沙美商业委员会近日表示,到2030年太阳能光伏和光热发电将占沙特电网新增可再生能源总量的77%。 为此,目前沙特正在推行一项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战略,计划在2030年前为国家电网增加近60GW清洁能源装机。据沙特阿拉伯能源部称,其中40GW将来自太阳能光伏发电厂,16GW来自风力发电,2.7GW来自光热发电。 图:沙特2030年可再生能源规划 此前,正主导建设迪拜950MW光热光伏项目的ACWA Power公司的资产管理总监兼Noor Energy 1执行董事Abdulhameed Al-Muhaidib表示,“沙特阿拉伯正在密切关注迪拜的这一超级项目,因为它的超低电价及规模效益是极具吸引力的。” 据沙美商业委员会首席经济学家阿尔巴拉·阿尔瓦齐尔(Albara'a Alwazir)发布的报告介绍:“为了实现中长期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沙特必须在预算规划中优先考虑发展清洁能源,并允许继续吸引外国投资。” 该报告还指出,假设可再生能源仍然是优先领域,预计在未来10年内风电、光热和光伏的持续投资将创造多达75万个就业机会。尤其是制造业基地的本地化将提供大部分就业机会,因为沙特王国的目标是到2028年及以后将制造业本地化比例提升至40%至45%。 沙特阿拉伯是欧佩克的创始成员国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现在沙特正逐渐由采用化石燃料发电向发展可再生能源供电转变,以腾出更多原油进行出口。 为推进该战略,沙特王国能源部于2018年专门设立了可再生能源项目开发办公室,以监督太阳能和风能项目的开发。 就在今年早些时候,沙特阿拉伯启动了第三轮可再生能源计划,旨在为该国电网增加总计1.2GW的太阳能光伏发电能力。 此外,沙特王国还正在开发其第一个风力发电计划,即在Al-Jouf地区建设一个400兆瓦的风电场。该项目被授予阿布扎比的马斯达尔(Masdar)和法国电力公司(EDF),并已于去年完成了融资。 但是,沙美商业委员会方面表示,由于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带来的经济影响,沙特雄心勃勃的可再生能源计划可能会被推迟。新冠病毒大流行对可再生能源部门的负面影响导致了国家可再生能源计划(NREP)第二轮拍卖中标人的选择和确定工作被迫延迟,第二轮的最终选择原本计划在2020年4月进行,但被迫推迟了。 目前来看,新型冠状病毒很可能将第二轮可再生能源招标项目的完成时间再推迟一年,但前提是疫情尽快得到控制。 截至目前,沙特阿拉伯已拨款2700亿沙特里亚尔(约合人民币4976亿),以帮助私营部门应对新型冠状病毒大流行所带来的经济挑战。...
“人类是休戚与共、风雨同舟的命运共同体,唯有相互支持、团结合作才是战胜危机的人间正道。”大疫当前,人们更能体会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近日,英国医学期刊《柳叶刀》发表社论,点赞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行动,并认为中国的防疫经验可供世界其他国家学习借鉴。在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前,中国的理念和行动有目共睹、有口皆碑。从毫无保留地同国际社会分享防控经验和诊疗方案,到承诺待中国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从建立30个中非对口医院合作机制,到落实“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世界各国并肩作战、共克时艰,始终为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为全球抗疫贡献中国智慧、中国力量。一个个务实的行动,让世界感受到什么是大国担当,也生动诠释着什么是人类情怀。 当人类的共同敌人新冠病毒迅速在全球蔓延时,人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意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由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首次提出,并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的重大理念,既来自“天下一家”的中华文化传统,也彰显着一个百年大党的世界胸怀。面对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全球性危机,中国共产党不仅坚持以“生命至上、人民至上”对14亿中国人民负责,也坚持以“守望相助、同舟共济”对全球公共卫生事业尽责。今年4月2日,中国共产党同世界上100多个国家230多个政党联合就加强国际抗疫合作发出共同呼吁,表达携手合作、共克时艰的政治意愿。共同呼吁从提出想法到最后发表,用时不到10天,创造了政党交往史上的一个纪录。 中国共产党是为着中国人民幸福、中华民族复兴而诞生的,因此始终坚持“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情”,但中国共产党人从来都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者,一直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中国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大的政党。大就要有大的样子。”这样负责任的宣示,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的大境界、贡献人类的大担当。大党之大,不仅仅在于体量大、块头大,更在于胸襟大、担当大。放眼世界,很少有哪个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一样,把“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写入自己的章程。今天,当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贡献率接近30%,当中国让8亿多人口摆脱贫困、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任何尊重事实的人都会承认,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不仅对中国人民、中华民族具有重大意义,而且具有现实和深远的世界意义。 有学者指出,认识中国,需要了解中国作为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内在气质。中华文明从不自囿于一族一地,而是以“天下”为思考单位,历来讲求“天下一家”,主张民胞物与、协和万邦,憧憬“大道之行,天下为公”的美好世界。同样,认识中国共产党,也要看到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既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者和践行者,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和合理念,崇尚“和而不同”“以和为贵”,有着“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胸怀,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美美与共,天下大同”。这种深厚的文化基因,正是中国共产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深层密码。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党的十九大后,在同中外记者见面时,习近平总书记以诗言志,吟咏墨梅不慕虚名、绽放清芬的品格,传递中国共产党坚定自信、埋头苦干的意志。毋庸讳言,尽管中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贡献举世瞩目,但相伴而来的并不只有鲜花和掌声,各种抹黑唱衰的论调也时有出现。然而,事实胜于雄辩。就拿共建“一带一路”来说,根据全球金融市场数据提供商路孚特发布的报告,截至2020年第一季度,已规划或在建“一带一路”项目共计3164个,总金额达4万亿美元。因为共建“一带一路”合作,马尔代夫有了第一座跨海大桥,东非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白俄罗斯第一次有了自己的轿车制造业,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重回欧洲大港地位……中国共产党不仅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写入自己的章程,更以言必信、行必果的诚意和担当,坚定不移通过推动中国发展给世界创造更多发展机遇、通过深化自身实践探索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并同世界各国分享,张开双臂欢迎各国人民搭乘中国发展的“快车”“便车”。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高悬于北京天安门城楼上的巨幅标语,生动体现着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世界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把握人类进步大势、顺应各国人民共同期待,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将一如既往为世界和平安宁作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共同发展作贡献,一如既往为世界文明交流互鉴作贡献!...
当地时间8月20日凌晨, 中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建设的单机容量最大、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火电机组——国家能源集团国华印尼爪哇7号2×1050MW燃煤发电工程(爪哇7号项目)2号机组首次顺利并入印尼爪哇巴厘电网,标志着项目全面建成。 爪哇7号项目2号机组并网期间各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达到或优于设计值,主要环保指标均优于印尼当地排放标准。2号机组建设关键阶段遭遇印尼新冠疫情爆发,国华电力努力推进项目建设,展示了中国企业卓越的履约能力,受到印尼各界广泛关注和好评。 截至8月19日,爪哇7号项目1号机组投产后实现连续安全运行251天,创造了国华电力同类机组的最佳记录,期间各项指标优良,机组负荷率始终维持在80%以上。1号机组自投入商业运营以来,累计发电量达47.23亿千瓦时,并凭借良好的设备可靠性及先进的技术,有效改善了爪哇—巴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疫情期间,项目克服困难,全力保障生产、基建和防疫齐头并进,为印尼疫情期间的社会用电提供了可靠支撑。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爪哇7号项目集成先进低碳环保数字化火力发电技术,采用成熟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海水淡化技术等打造强大科技内核。该技术首次在印尼成功投入使用,实现了电厂工业用水的地下淡水零开采,不仅节约和保护了有限的地下淡水资源,还有助于涵养滨海生态环境。该技术实现了高效、安全、稳定持续淡化水输出,对印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推广价值。 爪哇7号项目是中国出口海外的首台百万机组,也是目前印尼单机容量最大的发电机组,集合了中国成熟和先进的燃煤发电技术,属于国家级大型电力合作项目。项目采用BOOT(建设—拥有—运营—移交)模式,国家能源集团所属中国神华于2015年中标爪哇7号项目,并与印尼国家电力公司共同组建神华国华(印尼)爪哇发电有限公司,负责项目开发、建设、运营。...
8月18日上午10时38分,由中国华电投资建设的柬埔寨西哈努克港2×350MW燃煤电站项目主体工程开工仪式在柬埔寨西港项目现场隆重举行,标志着西港项目建设大幕全面拉开。仪式采取网络视频方式,分别在北京和柬埔寨西港共同见证项目#1机组锅炉第一罐混凝土浇筑。 中国华电集团有限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王宏志,华电香港公司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方正等在京出席。仪式由香港公司副总经理罗积满主持。 据介绍,西港项目设计建设两台35万千瓦超临界燃煤机组,是柬埔寨目前最大在建电厂。该项目从签约到主体开工仅历时8个月,刷新了中国华电海外项目开发周期最短纪录。西港项目是华电践行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对接柬埔寨“四角战略”又一成果,也是落实中柬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具体体现。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持续蔓延的背景下,西港项目开工体现了中国华电对柬埔寨抗疫的坚定支持,是在柬抗疫取得阶段性胜利的重要体现,展现出中国华电对柬埔寨经济社会发展的坚强信心。 王宏志表示,柬埔寨是中国华电在东南亚战略布局的重要支点,未来发展潜力巨大。西港项目是继额勒赛水电项目成功投运之后,中国华电在柬埔寨开发的又一大型绿地项目,是香港公司深耕柬埔寨市场、以点带面促发展的典范。 方正表示,西港项目主体工程动工将为香港公司贯彻落实华电集团“五三六战略”作出新的贡献,也为华电集团在全球建强中国华电品牌注入新的动能。 西港公司有关负责人和参建单位代表作了发言,表示将严格落实中柬两国疫情防控要求,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抓好工程安全质量,注重施工环保,强化过程管理,以高标准高质量打造精品工程。各参建单位代表约80人参加了开工仪式。 该项目位于柬埔寨西哈努克市东北部,距首都金边约220公里。项目以BOO模式开发,设计新建2台35万千瓦超临界燃煤机组,配套建设1个8000吨级煤炭泊位、1个2000吨级大重件泊位,预计年发电量52亿千瓦时,2022年底首台机组投产发电。...
国家统计局14日公布7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最新数据显示,我国生产供给继续复苏,市场需求逐渐回暖,就业、物价总体平稳,新动能成长壮大,市场信心趋于增强,国民经济运行保持稳定恢复态势。 主要指标继续回暖 “经济稳定恢复,向好态势持续发展。”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说,7月份以来,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一系列政策措施的作用下,我国经济克服疫情和汛情的不利影响,继续保持稳定复苏态势,主要指标继续回暖。 经济稳定恢复—— 生产稳中有升,7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8%,增速与上月持平;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3.5%,增速比上月加快1.2个百分点。 需求逐渐改善,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1.1%,降幅比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商品零售增速今年以来首次由负转正,增长0.2%;1至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1.6%,降幅比1至6月份收窄1.5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7月份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7%,与上月持平;25至59岁就业主体人群调查失业率为5%,比上个月下降0.2个百分点。 物价涨势温和,7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7%,涨幅比上月略有扩大,但总的看仍然温和上涨。 外贸形势好于预期,7月份货物进出口同比增长6.5%,其中出口连续4个月同比增长,好于预期;外汇储备稳定在3.1万亿美元以上。 向好态势持续发展—— 产业升级态势没有改变,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8%、13%,明显快于整个规模以上工业增速;现代服务业增长态势较好,7月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13.7%。 发展新动能持续增强,疫情冲击下,网络销售、互联网教育、在线医疗等快速发展,1至7月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5.7%,3D打印设备、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新产品增势强劲。 市场预期整体改善,7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51.1%,比上月提高0.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54.2%,均连续5个月高于临界点。 全年物价保持基本稳定有基础有条件 7月CPI涨幅比上月扩大0.2个百分点,涨幅连续两个月有所扩大。 “全年物价保持基本稳定是有基础有条件的。”付凌晖说,我国粮食产量连续5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库存比较充足,夏粮再获丰收,全年食品价格保持稳定有基础、有条件;工业消费品价格同比下降,服务价格大幅上涨的基础并不存在。 他分析说,7月份食品价格同比上涨13.2%,影响CPI总涨幅的99.3%,是推动CPI上涨的主要因素。从结构看,7月份猪肉价格同比上涨85.7%,影响CPI上涨约2.32个百分点;鲜菜价格上涨7.9%,影响CPI上涨约0.19个百分点。 付凌晖说,当前猪肉价格上涨有两方面因素:一方面是随着企业复工复产,餐饮服务逐渐恢复,猪肉需求有所扩大;另一方面是7月份南方汛情对生猪生产和调运产生不利影响。鲜菜价格上涨的主要因素是汛情影响了生产和调运。 “生猪存栏量在逐季上升,但生猪生产供给还处于紧平衡,价格高位运行会持续一段时间,总的看猪肉价格大幅上涨可能性不大。”付凌晖说,鲜菜价格主要是短期因素冲击,鲜菜生长周期较短,对整体价格不会产生明显推动。 高度重视重点群体就业 就业位于“六稳”“六保”之首。付凌晖说,随着稳就业政策落地见效,农民工就业形势整体改善。二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达到1.775亿人,相当于去年同期的97.3%。7月份,城镇外来农业户籍人口的调查失业率是5.7%,比4月份的6.4%有所回落。随着经济形势恢复,就业需求也在扩大,直播带货、移动出行、网络零售等新型就业增加,对稳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同时指出,当前就业压力依然存在。7月份城镇调查失业率比上年同期高0.4个百分点。随着大学生集中进入劳动力市场,20至24岁大专及以上人员失业率上升,比去年同期高3.3个百分点。对重点群体要给予高度重视,落实好相关援企稳岗政策,坚定扩大内需,推动经济稳定恢复,带动整体就业岗位增加。...
由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引起的疫情于2020年初爆发,目前已蔓延全球几乎所有国家和地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数据,截至2020年6月28日,已有216个国家和地区的960万人确认感染了该病毒,并有491,000人因此死亡。为了减轻疾病的传播,许多国家采取了各种减少社会活动的措施,包括旅行禁令、城市封锁和居家工作的政策。新冠疫情席卷全球、深刻影响人类生活生产活动的同时,也给电力行业带来一系列变化和挑战。为了帮助相关的研究人员、管理人员和政策制定者更完整地了解新冠疫情对电力行业的影响,本文在梳理相关学术论文、报告、新闻和公开数据的基础上,提供了简短而相对全面的综述。从四个方面分析了新冠疫情对电力行业的影响,即:1)对电力需求和供应的影响;2)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面临的挑战;3)对市场、投资和监管的影响;4)环境外部影响。 一、对电力需求和供应的影响 1、电力需求 在新冠疫情爆发后,世界各国政府采取了各种行动来遏制该病毒的传播,包括封城、社会隔离、工厂关闭和旅行禁令。这些措施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从而导致电力需求的显著变化。 首先是用电量的变化。本文搜集了四个国家(见图1,其中(a)意大利,(b)日本,(c)美国和(d)巴西)2018~2020三年中1~5月的每日用电量数据。从图中可看到,与2018、2019年相比,意大利,美国和巴西的电力需求显著下降。在意大利,封城政策于2020年3月8日在该国北部地区实施,并于2020年3月10日扩展至全国。从图1(a)可以看出,在三月的第二周,即封城政策开始全面推行后,每日的用电量下降了近20%。此后,需求平稳抬升,至5月下旬已接近去年水平。在美国和巴西,电力需求的减少也很明显。两国的日用电量分别在4月1日和3月20日之后显著下降。同时,截至5月底,这两个国家的电力需求尚未有显著回升。在日本,用电量的变化并不明显,如图1(b)所示。这可能归因于日本政府的防疫措施中并不包含全面的封城和停工。 图1 日用电量对比 (a. 意大利,b. 日本,c. 美国,d. 巴西) 在实行城市封锁政策的国家中,电力需求的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由于停工停产,工业部门消耗的电力减少。在中国,建筑和制造业的用电需求下降了12%[2]。在美国,预计2020年工商业部门的电力需求将下降20%[3]。相反,由于限制外出政策,大多数经济体的住宅负荷增加,例如,某些欧洲国家的住宅负荷增加了近40%[2]。 随着负荷构成的改变,负荷曲线形态也发生了变化。在图2中,我们比较了纽约市在2019年和2020年4月第一周的负荷情况。该市是美国遭受新冠疫情冲击最严重的地区,并于2020年3月22日开始实施限制外出(stay-at-home)政策。从图中可以看出,每日的高峰负荷在工作日下降了近20%,在周末下降了约12%。在2019年,高峰负荷通常发生在工作日的早晨。从2020年的封锁政策开始,工作日的早高峰有所推迟,且峰值减小。相反,傍晚的峰值占据了主导地位。负荷曲线的这种变化可能是由关闭商业和工业负荷引起的。在其它地区也观察到类似的变化。在英国,封城政策实施后,工作日的负荷开始变得与周末相似。据报道,早高峰负荷的爬升速度比平时慢两倍[4]。在美国加州实施限制外出政策后,该地区扣除太阳能发电后的净负荷曲线呈现出更加明显的“鸭子曲线(duck curve)”特征,原因是用电需求的减少与太阳能发电占比的增加[5]。 图2 纽约市负荷曲线形态对比 2、电力供给 供给方面,在总发电量下降的情况下,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反而有所增加。根据国际能源署(IEA)的统计,2020年一季度全球发电量同比下降2.6%,而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长了3%,所占份额从26%上升至28%[2]。负荷需求下降后,主要通过压减化石燃料发电以实现电力平衡,到2020年一季度,煤炭和天然气发电量分别减少了8%和3%。在英国,天然气和燃煤发电占比在2020年一季度降至29.1%,而去年同期水平为36.1%。在美国,预计到2020年燃煤发电将下降25%左右,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份额或将增加[3]。IEA的报告还显示,在大部分国家,燃气发电受到了压减,其受影响程度仅次于燃煤发电。同时,随着天然气发电的减少,水电提供的灵活性对于电力系统变得更加重要。作为清洁灵活的电力来源,水力发电在大多数国家没有受到影响。新冠疫情期间,清洁能源占比较高的一些国家,例如秘鲁,水电和可再生能源已几乎取代了火电[5]。尽管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增加了,但在某些地区风电和光伏发电的实际消纳量是减少的。例如,在美国加州CAISO,2020年一季度弃风弃光电量逐月增加,这主要是由电力需求减少导致的。 二、对电力系统运营控制的影响 一般而言,负荷水平的下降会增加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裕度,使得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更加容易。然而,负荷曲线以及负荷空间分布的变化仍然给电力系统带来一些挑战。 1、电力平衡 第一个挑战是电力平衡。在封城和居家办公的政策影响下,昼夜特征明显的居民负荷增加导致负荷峰谷差异更大。分布式光伏的增加更加剧了这种情况,并使净负荷(net load)曲线演变为腹部较低和颈部较长的“鸭子曲线(duck curve)” [8]。为此,必须在晚间关闭火电机组以平衡低谷负荷,并且必须预留更多的天然气机组以提供爬坡的灵活性。这凸显了智能电网新兴灵活性资源的重要性,例如储能和需求响应。 需求侧和发电侧不确定性的增加也对电力平衡带来了困难[9]。电力系统的平衡是通过多种时间尺度的计划和调度实现的,包括年度/月度计划,周计划,日前计划,日内滚动调度和实时调度等。这些过程十分依赖于准确的负荷预测,尤其是在一些燃煤发电占比较高的电力系统,需要提前更多的时间安排火电机组启停方案。新冠疫情的突然爆发和快速变化的防疫政策使负荷需求变得更加不确定,从而给负荷预测带来了更多困难。另外,预测的基本原理是向历史规律学习。然而,新冠疫情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是历史罕见的,这使得基于学习的预测方法缺少有效的历史数据从而难以精准预报疫情期间的负荷变化。为此,必须在负荷预测中充分评估并详细考虑各政策(防疫策略和复工复产政策)的影响,以跟踪疫情期间电力负荷模式的动态变化。 此外,间歇性可再生资源在发电组合中所占比例的增加也加剧了不确定性。因此,在发电调度中需要更大的灵活性裕量,以对冲负荷需求、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的波动。 2、电压控制 电力需求模式的转变也给一些局部地区的电压调节带来了挑战。在分布式发电较少的情况下,配电网中的电压随着馈线的延伸而降低。随着分布式发电(例如屋顶光伏)的不断增加,由这些分布式发电注入的反向功率流可能导致馈电线电压升高[10],[11]和更高的波动性[12]。在新冠疫情期间,电力需求下降,而分布式发电却不受影响。发电过剩加剧了配电系统中的电压上升问题。例如,疫情期间,南美的公用事业公司观察到由负荷减少引起的电压上升的现象。中国、印度和北美的电力调度机构也关注到类似问题[5]。 为了减轻电网中的过电压,多个国家/地区的调度机构采取了预防控制措施。例如,印度的区域负荷调度中心(RLDC)通过以下方式管理电压:1)投入电抗器,同时从配网中切除电容器组;2)使STATCOM和静态VAR处于电压控制模式;3)利用装配了STATCOM的光伏发电吸收电网中的多余无功功率[9]。通过这些措施,在疫情期间降低了印度的电压偏差水平。文献[5]中也报道了类似的措施,包括在低负荷期间关闭自动电压控制系统(AVC)和电容器,并开断一些高压传输线。除了使用VAR设备,也包括主动控制分布式的同步发电机和光伏系统的逆变器以维持电压在额定范围[13]。 3、运维和管理 新冠疫情还给电力系统带来运维和管理上的困难。发输电设备的定期维护通常提前几年计划,但是在新冠疫情期间,受封城、交通限制、供应链中断的影响,检修和维护工作被部分推迟甚至取消。在比利时,用于检修的输电网重构被控制在最小风险级别[5]。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计划的检修工作被推迟,只有那些对系统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的断电检修才按计划进行[14]。在美国部分州,发电厂的检修工作也被推迟,以降低员工的感染风险[15]。对于必须每18-24个月更换燃料的核电站,仍然在严格的管理下进行有计划的检修和燃料棒更换[16]。 在系统运行和人员管理方面,考虑到调度员和其他管理人员对电力系统调控运行的重要性,他们的健康和安全受到严格保护。在许多受到新冠疫情影响的国家,例如中国、美国、印度,电力系统调度中心采取了最为严格的防疫措施。在中国,调度员和管理人员被隔离在工作单位,备用团队随时准备待命。同时,调度中心、超高压变电站和高压直流换流站的调度和运行人员实施14天的轮换制度。在文献[17]中,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EPRI)总结了电力公司在疫情期间的运营策略。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病毒的影响并保持控制中心的正常运转,公用事业公司采取了一些策略,例如:使用备用控制中心、执行轮换工作方案、隔离调度员以及执行更严格的清洁和消毒措施。在部分州,某些100kV以下配电网的控制系统(如DMS, OMS, SCADA)可以远程访问,这使得员工可以在家工作。正如云会议和在线工作在疫情期间被广泛接受一样,新冠疫情的爆发也使得电力系统管理和运维中的新技术受到更多关注,例如AI辅助调度系统、无人值守变电站、高弹性电网等。 三、对市场、投资、监管的影响 1 、电价 由于电力需求减少以及天然气和石油价格暴跌,自2020年3月以来,大多数电力市场的整体价格水平急剧下降。其中欧洲电力市场价格下跌最为严重,月平均价格跌至过去六年的最低水平。图3显示了欧洲几个主要电力市场平均价格的相对变化。与今年3月相比,N2EX英国市场价格下降了22.3%,EPEX SPOT法国市场价格下降了43.6%。而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幅度更大,其中Nord Pool北欧市场价格降幅高达87.2%[18]。 图3 欧洲电力市场月平均价格的相对变化 在美国,电价也随着疫情的发展而显著下降。图4显示了2020年2月和2020年3月几个独立系统运营商(Independent System Operator, ISO)的日平均节点电价(Locational Marginal Price, LMP)变化趋势。在两个月内,日平均LMP下降了7%-25%[19]。在印度,电力市场出清价格在封城开始后的前几天迅速下降,然后保持相对稳定。与2019年相比,印度2020年3月和2020年4月的平均市场出清价格(Market Clearing Price, MCP)分别下降了21%和24%[9]。 图4 美国多个ISO的每日平均LMP 此外,在疫情期间负电价频繁出现。自2020年3月以来,许多欧洲国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小时级的负价格现象,特别是在白天午间时段。例如,仅在2020年一季度,德国就经历了128小时的负电价。在4月13日, EPEX SPOT比利时市场的最低价格甚至达到-115.31欧元/兆瓦时[18]。这主要是负荷大幅下降、接近零边际成本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增加引起的。 2、财务状况 在发电方面,燃煤发电厂受新冠疫情的影响最大。据国际能源署(IEA)估计,大多数国家的燃煤发电厂的发电量已大幅下降,与2019年一季度相比,2020年一季度燃煤发电量下降了8%[19]。在英国,由于经营亏损,3.5GW的燃煤装机容量提前退役[4]。 在需求方面,尽管大多数用户的财务状况受到新冠疫情的影响,但世界各地的政府都在努力保障用户的电能使用。文献[23]汇总了主要国家为缓解用户的电费压力而采取的措施。几乎所有公用事业都自愿或强制提供了账单延缓支付等服务。 但是,公用事业企业因此正经历着相当艰难的时期。一方面,由于需求减少和价格下降,企业的经营收入缩水。另一方面,在这种特殊情况下维持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成本增加了。例如,印度的发电公司估计遭受了250至3,000亿卢比的净收入损失[8]。美国的公用事业股票价格从3月2日到4月8日下跌了10.9%[19]。 3、投资规划 从短期来看,新冠疫情确实阻碍了许多投资项目的按时完成。由于当地的封锁政策和供应链中断,大多数在建项目被迫中止。许多计划中的项目也被推迟或取消。例如,仅在印度,就有3GW的可再生能源项目面临延期[24]。美国能源信息署(EIA)估计,美国约4.9 GW的容量扩展计划将延期[25]。此外,公司可能无法获得可再生能源和碳捕集项目的税收减免[26]。   从长远来看,新冠疫情不会对电力部门的投资和能源清洁化发展产生太大影响。图5显示,2020年能源总投资相对于2019年下降了20%,主要由燃料供应(浅蓝色条)下降造成。电力行业投资(深蓝色条)和能效项目投资(绿色条)的下降幅度有限。如图6所示,新冠疫情对清洁能源和能效项目投资的影响相对较小,而其在总投资中所占的份额则增加了5%。国际能源署IEA还估计,到2020年,全球将增加167GW的可再生能源发电能力,与2019年相比下降13%,但放缓的步伐有望在2021年加快[29] 四、外部性评估 作为排放大户,疫情期间发电结构的改变也对环境带来了外部影响。化石燃料发电每年产生大量的温室气体。根据美国环境保护署的数据,2018年电力部门排放的温室气体百分比为27%[30]。此外,燃煤发电还会排放一些空气污染物,例如氮氧化物,PM2.5和PM10。而随着人类生产活动强度的下降,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已大幅减少。一项研究表明,到2020年一季度,全球电力部门的CO2排放量减少131.6 Mt [31]。IEA估计,各国的减排量与新冠疫情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呈正相关,其中美国(-9%),中国(-8%)和欧盟(-8%)影响显著。相较于2019年,预计2020年全年减排量为2.6 Gt(-8%),是2009年以前的0.4Gt纪录的六倍以上[2]。 此外,据报道,全球主要的空气污染物,例如NOx和PM2.5的排放量也在减少。在中国,2月的平均PM2.5浓度与2019年2月,2018年和2017年2月的月平均水平相比下降了20%-30%[32]。在英国,3月份的NO2和PM2.5平均浓度比以前降低了25%,在伦敦,卡迪夫和伯明翰等城市,降幅超过50%[33]。 但是,新冠疫情期间的碳排放减少更多是短期现象。需要指出的是,2008年金融危机结束后不久的2010年,全球CO2排放量反弹1.7Gt。在新冠疫情期间,社会和政府的关注点主要在公众健康和经济恢复上,为此采取了诸多未充分考虑气候和环境影响的紧急行动和救济措施。而在疫情后的经济恢复阶段,事先制定的环境和气候政策也将让步于经济刺激方案[29]。可见,通过减少人类活动来减轻气候变化是不可持续且不切实际的,更有效的方法是实现能源的清洁化转型[23]。 五、小结 新冠疫情在许多方面极大地影响了人类生产生活。本文通过广泛调研和梳理疫情爆发以来的各类公开资料,全面地回顾了新冠疫情对电力部门的影响。 首先,分析了新冠疫情和防控措施对电力需求、供给的影响。在电力需求方面,大多数实行封锁政策的国家总用电量减少了,而居民负荷却有所增加,并由此导致了负荷曲线形态的变化。电力供给方面,总发电量随需求下降而下降,其中燃煤发电量的减少最大,可再生能源的份额有所增加,但弃风弃光仍在不少地区发生。 其次,本文讨论了新冠疫情对电力系统运行、调控和运维带来的影响,包括电力平衡,电压控制,检修计划和人员管理,同时梳理了不同国家的应对措施。再次,回顾了疫情期间电力市场的表现,多个电力市场的电价大幅下降,同时负电价更加频繁地出现。许多燃煤发电厂和公用事业公司都遇到了财务问题,大多数投资项目被暂停,但电力领域的长期投资以及未来能源转型的发展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最后,讨论了疫情期间电力系统的减排和环境影响,同时指出燃煤发电减少带来的减排只是短期的,需要注意经济恢复过程中的排放反弹。需要说明本文主要聚焦新冠疫情对电力系统不同方面的短期影响,而疫情和后续经济恢复措施对电力系统供需结构、运行调控、市场投资以及能源转型的长期影响值得关注和进一步研究。 引文格式: H. Zhong, Z. Tan, Y. He, L. Xie and C. Kang, "Implications of COVID-19 for the electricity industry: A comprehensive review," CSEE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 vol. 6, no. 3, pp. 489-495, Sept. 2020. 参考文献 [1]D. Guan, D. Wang, S. Hallegatte, S. J. Davis, J. Huo, et al., “Global supply-chain effects of COVID-19 control measures” in Nature Human Behaviour,vol 4, pp. 577–587, June 2020. [2]IEA (2020, April). Global Energy Review 2020: The impacts of the Covid-19 crisis on global energy demand and CO2 emissions. [Online]. Available: https://www.iea.org/reports/global-energy-review-2020 [3]U.S. 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2020, May). Short-Term Energy Outlook (STEO). [Online]. Available: https://www.eia.gov/outlooks/steo/pdf/steo_full.pdf [4]I. Staffell, R. Green, R. Gross, T. Green. Electric Insights Quarterly. [Online]. Available: https://www.drax.com/wp-content/uploads/2020/05/200515_Drax_20Q1_A2.pdf [5]IEEE Power & Energy Society (2020, May). Sharing Knowledge on Electrical Energy Industry’s First Response to COVID-19. [Online]. Available: https://resourcecenter.ieee-pes.org/technical-publications/white-paper/PES_TP_COVID19_050120.html [6]A. Tuohy, A. Kelly, B. Deaver, E. Lannoye, D. Brooks, EPRI (2020,Mar.). COVID-19 Bulk System Impacts Demand Impacts and Operational and Control Center Practices. [Online]. Available: http://mydocs.epri.com/docs/public/covid19/3002018602R2.pdf [7]G. Ruan, D. Wu, X. Zheng, S. Sivaranjani, H. Zhong, C. Kang, M. A. Dahleh, L. Xie, “Tracking and Analyzing the Short-Run Impact of COVID-19 on the U.S. Electricity Sector,” in arXiv, 2020. [8] T. Ding, Q. Zhou, M. Shahidehpour (2020 May). Impact of COVID-19 on Power System Operation Planning. [Online]. Available: https://smartgrid.ieee.org/newsletters/may-2020/impact-of-covid-19-on-power-system-operation-planning [9]Rajvikram. M, G. Shafiullah, K. Raju, V. Mudgal, M. T. Arif , et al., “COVID-19: Impact Analysis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Power and Energy Sector Operation,” in EnerarXiv, 2020. [10]C. L. Masters, “Voltage rise: the big issue when connecting embedded generation to long 11 kV overhead lines,” in Power Engineering Journal, vol. 16, no. 1, pp. 5-12, Feb. 2002, doi: 10.1049/pe:20020101. [11]Y. Ueda, K. Kurokawa, T. Tanabe, K. Kitamura and H. Sugihara, “Analysis Results of Output Power Loss Due to the Grid Voltage Rise in Grid-Connected Photovoltaic Power Generation Systems,” in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vol. 55, no. 7, pp. 2744-2751, July 2008, doi: 10.1109/TIE.2008.924447. [12]A. Woyte, V. Van Thong, R. Belmans and J. Nijs, “Voltage fluctuations on distribution level introduced by photovoltaic systems,” in IEEE Transactions on Energy Conversion, vol. 21, no. 1, pp. 202-209, March 2006, doi: 10.1109/TEC.2005.845454. [13]J. Barr and R. Majumder, “Integration of Distributed Generation in the Volt/VAR Management System for Active Distribution Networks,” in IEEE Transactions on Smart Grid, vol. 6, no. 2, pp. 576-586, March 2015, doi: 10.1109/TSG.2014.2363051. [14]Essential Energy. Coronavirus (COVID-19) response[Online].Available:https://www.essentialenergy.com.au/about-us/covid-19-s [15]S. Roth. How power companies are keeping your lights on during the pandemic. [Online]. Available:https://www.latimes.com/environment/story/2020-03-19/how-power-companies-are-keeping-your-lights-on-during-the-pandemic [16]World Nuclear News. Outage management adapts to COVID-19. [Online]. Available: https://world-nuclear-news.org/Articles/Outage-management-adapts-to-COVID-19 [17]EPRI. Powering Through Together: Identifying COVID-19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Operations Practices. [Online]. Available: https://www.epri.com/research/products/000000003002019435 [18]AleaSoft (2020, May). Historical fall in demand and prices of the European electricity markets in April. [Online]. Available: https://aleasoft.com/historical-fall-demand-prices-european-electricity-markets-april/ [19] J. Figueroa, T. Counts, F. Graves, et al. Impact of COVID-19 on the US Energy Industry, February/March Assessment. [Online]. Available: https://brattlefiles.blob.core.windows.net/files/18557_impact_on_covid-19_on_the_us_energy_industry.pdf [20]PJM. Date Miner. [Online]. Available: https://dataminer2.pjm.com/feed/rt_hrl_lmps [21]MISO. Market Reports. [Online]. Arailable: https://www.misoenergy.org/markets-and-operations/real-time--market-data/market-reports/#nt=%2FMarketReportType%3AHistorical%20LMP%2FMarketReportName%3AHistorical%20Annual%20Real-Time%20LMPs%20(zip)&t=10&p=0&s=MarketReportPublished&sd=desc [22]CAISO. OASIS database. [Online]. Available: http://oasis.caiso.com/mrioasis/logon.do?reason=application.baseAction.noSession [23]H. Lu, X. Ma, M. Ma, “What happened and will happen in the energy sector under the impact of COVID-19? A review,” in EnerarXiv, 2020. [24]S. Shanmuga Priya, E. Cuce, K. Sudhaka, “COVID 19 Pandemic: Impact on Global Economy, Energy and Environment,” in EnerarXiv, 2020. [25]J Haggerty (2020, May). Pandemic’s utility impacts are coming into focus. [Online]. Available: https://pv-magazine-usa.com/2020/04/15/pandemics-utility-impacts-are-coming-into-focus/ [26]Congressional Research Service. (2020, April). COVID-19: Potential Impacts on the Electric Power Sector. [Online]. Available: https://crsreports.congress.gov/product/pdf/IN/IN11300?__cf_chl_jschl_tk__=0edf3433d5d805c5022461f635eb57fcf5db5e96-1590482764-0-AcIlfGHCh7eHfqYwZnqn5tcZ2-UlPq26fx2mldbfoKVPbJo0DhMAQGytKvQ6Brw08X1munv4dk0f1RUs0N3oucmbC2egh_QkmKsfe2QafaRdW7Dc1GJ-v0OrXuzn4ylos_XpFarEt7w4bgYqFuysPHfepSt2Dcmb8Zm6_97ih-fU3AnnATqMW5TanKb5ddzGxRHyA-Axx220oC8jfN_Gq8ukzsX7IWAP8XVZkw3vv4ZyuCqUDwktgiJd_Mrp2H5mSwx4Q5GR5e-tSCl8__NSWdLExSHqtchXuyrlkVXi_YmV [27]IEA (2020, May). Total global energy investment, 2017-2020. [Online]. Available: https://www.iea.org/data-and-statistics/ts/total-global-energy-investment-2017-2020 [28]IEA (2020, May). Global investment in clean energy and efficiency and share in total investment, 2015-2020. [Online]. Available: https://www.iea.org/data-and-statistics/ts/global-investment-in-clean-energy-and-efficiency-and-share-in-total-investment-2015-2020 [29]Institute for Eenergy Research (2020, May) .Global Renewable Capacity Will Increase Despite the Coronavirus Pandemic. [Online]. Available: https://www.instituteforenergyresearch.org/international-issues/global-renewable-capacity-will-increase-despite-the-coronavirus-pandemic/ [30]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 (2020, June). Sources of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Online]. Available: https://www.epa.gov/ghgemissions/sources-greenhouse-gas-emissions [31]Z. Liu, Z. Deng, P. Ciais, et al, “COVID-19 causes record decline in global CO2 emissions,” in EnerarXiv, 2020. [32]CAMS-Copernicus Atmosphere Monitoring Service (2020, March). A Coronavirus outbreak: Copernicus monitors reduction of particulate matter (PM2.5) over China. [Online]. Available: https://atmosphere.copernicus.eu/a-coronavirus-outbreak-copernicus-monitors-reduction- particulate-matter-pm25-over-china [33]D. Carrington (2020, March). Coronavirus UK lockdown causes big in air pollution. [Online]. Available: https://www.theguardian.com/environment/2020/mar/27/coronavirus-uk-lockdown-big--air-pollution 本文简要介绍在《中国电机工程学会电力与能源系统学报》(CSEE Journal of Power and Energy Systems)最新发表的《新冠疫情对电力行业影响综述》 (Implications of COVID-19 for the Electricity Industry: a Comprehensive Review)的主要内容。该论文由清华大学康重庆教授、钟海旺副教授团队与美国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M University)谢乐教授共同完成。 (来源:微信公众号“透视能源新视角” ID:Energy-Insights 作者:钟海旺、谭振飞、何一鎏、谢乐、康重庆)...
国家能源局日前公布数据显示,4月起,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实现正增长,4月、5月、6月增速分别为0.7%、4.6%和6.1%,逐月回升。“用电量增速从一季度的同比下降6.5%,上升至二季度同比增长3.9%,其中6月增速回升至6.1%,其中有气温升高的因素,但经济总体逐步复苏、新动能保持强劲支撑是最主要原因。”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专职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于崇德说。 用电量是经济运行的晴雨表。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二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8%,为增速最高行业板块;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为回升幅度最大行业板块。 与之相对应,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的用电增速回升也较为明显。二季度高技术及装备制造业用电量同比增长4.3%,比一季度增速提高19.1个百分点,6月份增速进一步升至8.4%。 于崇德介绍,上半年,依托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的网络信息服务业用电量大幅上升,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27.7%。 “未来能源转型发展将呈现明显的电气化趋势,电能替代潜力巨大,我国电力需求还处在较长时间的增长期。”中电联行业发展与环境资源部副主任张琳认为。 中电联报告显示,上半年电力投资快速增长,纳入行业投资统计体系的主要电力企业合计完成投资3395亿元,同比增长21.6%。电源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738亿元,同比增长51.5%;电网工程建设完成投资1657亿元,同比增长0.7%。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完成投资占电源完成投资的92.5%,比上年同期提高10.4个百分点。 利用率方面,清洁能源消纳持续好转,上半年风电、光伏发电利用率分别达到96.1%、97.9%,同比上升0.8、0.3个百分点。 下半年电力供需形势如何?中电联报告认为,下半年电力消费增速有望比上半年明显回升。值得注意的是,后续电力消费增长仍然存在一定不确定性。于崇德分析,从电力供应看,一是主要流域降水情况不确定,带来水电供应能力的不确定。二是当前部分地区电煤供应偏紧,如果下半年水电来水偏少,东北、西北、西南等地区部分时段电煤很可能供不应求。从电力需求看,境外疫情仍在蔓延、极端气候变化等因素也可能给电力消费带来不确定性。 于崇德建议,密切跟踪电力供需形势变化,做好相关预案;保障电煤稳定供应;提高系统调节能力,进一步提高灵活性调节电源以及储能装置建设的积极性。...
8月5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接受新华社专访。全文如下: 新华社记者:美国务卿蓬佩奥近日在加利福尼亚州尼克松总统图书馆发表讲话,声称自尼克松总统以来美历届政府的对华接触政策没有取得美方预期目标,已经失败。美国内很多人质疑、批判蓬佩奥讲话内容,认为没有提出清晰可行的前进道路,而更多是“意识形态咆哮”。你对此有何评论? 王毅:所谓“美国对华接触政策失败”的论调重拾冷战思维,完全否定了中美交往几十年来取得的成果,不仅是对历史进程的无知,也是对中美两国人民的不尊重。这种散布“政治病毒”的做法理所当然会受到美国国内以及国际社会的质疑和批评。 40多年前,中美两国领导人之所以能够实现跨越太平洋的握手,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双方都坚持了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原则,搁置了彼此意识形态的差异。1972年尼克松总统首次访华时,周恩来总理强调,中美双方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有一个新的开始。尼克松总统也明确表示,中美存在巨大分歧,但促使两国走到一起的,是双方拥有超过这些分歧的共同利益。两国发表的上海公报载明双方愿意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的共识。 之后的历史告诉世人,双方共同做出的这一重大抉择是完全正确的。建交40多年来,经过双方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中美关系成为世界上相互交融最深、合作领域最广、共同利益最大的双边关系之一。中美两国经济总量超过世界三分之一,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双边贸易额较建交之初增长了250多倍,达世界五分之一,双向投资从几乎为零攀升到近2400亿美元,每年人员往来达500万人次。两国在涉及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几乎所有全球性问题上都肩负着重要责任。这些都是不容否认,也无法否认的事实。 40多年后的今天,中美在社会制度等很多方面仍然完全不同,但这种不同过去、今天和将来都不会也不应影响两国继续和平共处、合作共赢。双方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去改变对方,而是应尊重对方人民做出的自主选择。中国几十年来取得的巨大发展成就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仅适合中国,始终得到中国人民最广泛、最坚定的支持,同时也造福给这个世界,惠及包括美国人民在内的各国人民。中国一定会继续按照人民的愿望,不断发展进步并为人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任何人试图阻挡或者改变这一进程,不仅是自不量力,而且是自寻烦恼。 新华社记者:一段时间来,美方一些人不断声称,美中关系长期不公平、不对等,美方是中美交往中“吃亏”一方,美国帮助重建了中国。你认为这是否符合事实? 王毅:中美合作从来都不是一方给另一方的恩赐,也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剥夺,中美双方从合作中都获得了巨大收益,不存在谁吃亏、谁占谁便宜的问题。 长期以来,中美两国通过优势互补、互利合作,形成相互融合的利益共同体。中国的快速发展既得益于同世界各国包括美国的开放合作,同样,中国的不断成长也反过来为美国等提供了持续增长的动力和巨大的市场空间。据统计,中美经贸关系支撑美国260万个就业岗位,两国贸易平均每年为每个美国家庭节省850美元的生活成本。美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累计已超过7万家,年销售额达7000亿美元,其中97%都是盈利的。即使在中美贸易摩擦和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绝大多数美国企业仍希望继续留在中国,并且逆势扩大对华投资。如果真像某些人所说,中美之间的合作是不公平、不对等的,这种状况怎能持续几十年之久?中美关系怎能发展到今天的这种深度和广度? 当然,全球化与自由贸易在创造发展红利的同时,也会给各自的经济结构和利益分配带来矛盾和问题。这就需要通过自身改革来加以调整,而不是自己生病,却让别人吃药。一味把责任归咎于别人,甚至指望通过所谓“脱钩”来解决问题,那只会是缘木求鱼、南辕北辙,最终还会进一步伤害美国的企业和人民。 全球化发展到今天,各国利益相互交织。中方一向主张,中美两国发展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没有必要相互排斥,完全可以相互借力、相互成就。当前,世界经济正经受疫情严重冲击,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理应坚持平等互惠,以合作而不是脱钩来推动两国关系的发展,并为这个世界承担起应尽的责任。 新华社记者:近段时间,美方采取了一系列破坏中美人文交流的消极举动,包括骚扰中国留学人员、干扰正常学术交流、限制打压中国媒体等。很多人认为,麦卡锡主义在美幽灵重现。你认为中美真的会陷入“新冷战”吗? 王毅:当前,中美关系正面临建交以来最严峻的局面,各领域交流合作均受到严重干扰,根本原因是美国国内一部分政治势力出于对中国的偏见和仇视,利用手中掌握的权力,编造各种谎言恶意抹黑中国,制造各种借口阻挠中美之间的正常往来。他们这么做,就是想复活麦卡锡主义的幽灵,破坏中美之间的联系,煽动两国民意的对立,损害两国互信的根基,从而把中美再次拖进冲突与对抗,把世界重新推入动荡与分裂。 中方不会让这样的阴谋得逞。我们坚决反对人为制造所谓“新冷战”,因为这完全违背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完全背离世界发展进步的潮流。当年冷战给世界人民带来的创伤和痛苦绝不应重演。共谋和平,共促发展,才是世界各国的普遍愿望。如果谁要在21世纪的今天挑起所谓“新冷战”,那他就站到了历史前进的对立面,就是国际合作的最大破坏者,就必将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今天的中国并不是当年的苏联,我们更无意去做第二个美国。中国从不输出意识形态,也从不干涉别国内政。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将继续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持之以恒做世界和平的推动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新华社记者:我们注意到,美国本届政府对中美之间进行对话态度冷淡,不断宣称“对话无用论”。蓬佩奥近日还声称,对中国要采取“不信任并核查”做法。你对此有何评论? 王毅:当代国际关系中,对话是解决分歧的明智选择,是建立互信的正确途径。要对话不要对抗,不仅是中方的立场,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共识。中美作为社会制度不同、历史文化各异的两个大国,有着各自的利益和关切,这很正常。关键是任何时候都不应单方面关上对话的大门,任由分歧、误判甚至对抗来主导两国关系。 中方是一个负责任、有担当的大国,我们愿意堂堂正正地与美方开展坦率有效的沟通,准备以冷静和理智来面对美方的冲动和焦躁。我们随时可以与美方重启各层级、各领域的对话机制,任何问题都可以拿到桌面上来谈。我们还提出可以梳理制定关于合作、对话、管控分歧的三个清单,并为下步交流确定路线图。我们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敦促美国放下傲慢和偏见,通过平等和建设性对话,缓解当前的紧张局面,回到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正确轨道。这才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 新华社记者:近来香港问题在中美关系中非常突出。美方认为中方实施香港国安法是放弃了“一国两制”,对香港出台了一系列制裁措施。美方是否会在香港问题上制造更大麻烦? 王毅:香港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香港事务属于中国内政。不干涉内政是国际关系基本准则,任何国家都不会容许别国肆意破坏自己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在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最近一次会议上,70余国支持中国正当立场,谴责利用香港问题干涉中国内政,反映了国际社会的共同声音和公正立场。 国家安全立法是一国安身立命之本,也是各国的普遍法律实践。制定香港国安法弥补了香港长期以来存在的法律漏洞,有利于使“一国两制”方针在法治轨道上行稳致远,有利于保障香港的长治久安。数百万香港市民自发签名力挺国安法,说明香港民众渴望和平安定的生活,说明制定国安法深得人心,势在必行。 “一国两制”是中国的既定国策,维护好、发展好“一国两制”,靠的是祖国内地的鼎力支持,靠的是更加完备的法律环境,靠的是香港同胞的团结奋斗。粗暴干涉香港事务的言行恰恰是在破坏“一国两制”的健康运行,必将遭到包括香港同胞在内所有炎黄子孙的坚决抵制。 新华社记者:近日美方关闭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声称总领馆是中方间谍和盗窃知识产权的枢纽,中方已做出对等反制,关闭美驻成都总领馆。你是否担心中美“外交战”轮番升级? 王毅:中国驻休斯敦总领馆是中美建交之后中方在美国开设的第一个总领馆,一直都是中美友好的重要象征。40多年来,驻休斯敦总领馆为促进两国人民的友谊与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即使在疫情期间,也积极主动克服困难,为美国南部地区与中国开展抗疫合作搭建了重要桥梁。关闭这样一个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的总领馆,就相当于关闭了一扇中美两国人民相互沟通了解的窗口,对中美关系的正常发展和民间友好都造成了损害。而且美方所罗列的所有理由都是欲加之罪,信口雌黄,没有一条能拿得出证据,经得起检验。 对于美方的蛮横无理,中方当然不会坐视不管,我们的反制措施合情、合理、合法,也完全符合外交惯例。中方没有意愿也没有兴趣与美方打什么“外交战”,因为这只会对两国人民的利益造成更多损害。发动“外交战”也并不证明美国的强大,反而暴露出美国越来越缺乏自信。如果美方还要一错再错,那中方必将奉陪到底。 新华社记者:美方对华为全方位围堵打压,并扬言联合其他国家打造“清洁国家联盟”。很多人认为,美方举动实际上反映出内心的焦虑和恐惧。你对此怎么看? 王毅:在没有任何真凭实据情况下,美国在全球范围内不择手段地围堵打压中国一家民营企业,演绎了一场教科书式的霸凌。任何人都一目了然,美国的目的就是要维护自身的科技垄断地位,剥夺其他国家的正当发展权利。这种毫不加掩饰的霸道,不仅破坏了公平的国际贸易规则,也损害了自由的全球市场环境。我要再次强调,包括华为在内,许多目前被美国单边制裁的中国企业都是无辜的,他们的技术和产品也是安全的,从未对任何一个国家造成危害。反而是“棱镜门”“梯队系统”这样的丑闻背后都有美国的影子,美国在全世界窃听、监控其他国家的不良行径已是世人皆知。美国并没有资格打造什么“清洁国家联盟”,因为它自己早已满身污迹。 以信息化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加速推进。中国将继续与世界各国一道,致力于维护公平、公正、开放、非歧视的营商环境,促进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让安全、可靠、优质的信息技术为全球经济复苏和各国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新的动力。希望美国也能改变狭隘自私的心态,重回开放与合作的正道。 新华社记者:一些美方政客近期频繁攻击中国共产党,极力挑拨中国共产党同中国人民之间的关系。在中美建交41年后的今天,美方这么做,你认为是出于什么动机? 王毅:美国国内总有一股势力,企图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他们的目的很清楚,就是要遏制中国,搞乱中国。 明年将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回首百年,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才彻底摆脱被殖民、被奴役的命运,真正实现了民族解放和独立;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找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把中国从一穷二白建设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也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我们让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40多年前的不到200美元增长到如今1万多美元,让8亿多人彻底摆脱了贫困。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所进行的伟大奋斗彪炳史册,是人类现代化历史进程中最壮丽的篇章。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民是历史的阅卷人。中国的制度好不好,中国人民最有发言权。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在中国进行了13年连续调研,他们的调查显示,中国人民对党领导下的中国政府满意度高达93%。近年来,不少国际机构的民调也显示,中国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度超过九成。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关系如同鱼和水一样交融,如同大地与种子一样共生,试图割裂和挑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血肉联系,就是与14亿中国人民为敌。 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着强大自信,同时我们尊重世界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的发展道路,无意同任何国家进行制度竞争,无意同任何国家搞意识形态对抗。我们也希望美方能尊重中国的社会制度,尊重中国人民的选择,放弃注定失败的干涉主义。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有坚强决心、坚定意志、坚实国力应对挑战,有足够的底气、能力、智慧战胜各种风险考验,任何国家任何人都不能阻挡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历史步伐。 新华社记者:蓬佩奥鼓吹成立新的“民主联盟”来应对中国,胁迫其他国家在所谓“自由”和“专制”之间做出选择。但我们注意到他的这番话在国际上应者寥寥。你认为美方的企图能得逞吗? 王毅:煽动对抗、制造分裂的行径历史上并不罕见,但最终无一不被人们所唾弃。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竟然又有人跳出来想拉下新的铁幕、制造新的分裂,搞政治认同和阵营对抗的老一套。这是公然蔑视人类的进步和智慧,也是公然大开历史的倒车,与时代潮流格格不入,与大多数国家愿望背道而驰,当然不得人心,注定应者寥寥。 中国是从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压迫中打破专制、赢得自由的国家。自由、民主、法治早已写入中国的宪法,也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同时我们深知,自由不是放任,科学理性、法律秩序以及国际规则都是自由的基础。在疫情期间,根据防疫专家的科学建议,中国人民戴上口罩,却被有些美国政客攻击,说这是中国“专制”和“不自由”的表现,结果现在他们打了自己的脸。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崇尚“和合”的国家,认为“分则争,争则乱,乱则穷”。中方一贯反对以意识形态划分世界的危险做法。为此,我们积极倡导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全面发展同各国友好合作,建立起覆盖全球的伙伴关系网络。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倡议,就是为了超越不同制度的分歧,摒弃零和博弈的思维,形成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共同奋斗方向,中方将为实现这一全人类的美好愿景做出自己的不懈努力。 新华社记者:蓬佩奥称中国渴望建立世界霸权。但大家都知道,恰恰是美国在国际上动辄“毁约退群”。国际上很多人担心未来的国际秩序会受到重大影响,你对此怎么看? 王毅:当前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面临的现实挑战是,美国作为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却将本国优先作为行事标准,把单边主义和霸凌主义推行到极致,不惜抛弃国际责任和多边规则,甚至在疫情最吃紧的时刻,无理攻击并退出世界卫生组织。本届美国政府退出的国际条约数量,已经超过美国以往任何一届政府,成为现行国际秩序的最大破坏者。 中国始终是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的坚定维护者。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中国从未主动挑起过一场战争,从未侵占过别人的一寸土地。我们将坚持自身和平发展载入宪法,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做出这一庄重承诺的国家。我们将继续沿着和平发展道路坚定走下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永远做维护和平的中坚力量。 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暨联合国成立75周年,在汲取惨痛历史教训的基础上,世界实现了近代以来最长时期的稳定与繁荣。今天,我们不能任由国际体系再被轻易破坏,不能再让这个世界重陷分裂。中国是首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我们加入了几乎所有国际条约和协议,忠实履行着应尽的国际责任和义务。在攸关世界前途命运的重大关头,我们将继续坚定捍卫和践行多边主义,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坚定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 新华社记者:美方近来明显加大介入南海问题。蓬佩奥声明否定中国在南海主权权益,美军在南海举行双航母演练,并频频派军机军舰抵近侦察。有人认为,美国在南海制造摩擦冲突的可能性上升。南海还能否保持风平浪静? 王毅:最近美国在南海不断挑事:一是违背多年来不选边站队的承诺,公然介入南海领土主权争议。二是不断加大和炫耀在南海军事存在,仅今年上半年美国军机在南海的活动就多达2000多次。三是大肆挑拨中国与东盟国家关系,干扰“南海行为准则”的磋商进程。美方的目的就是要把南海搞乱,把地区国家绑上美国战车,从而服务于其国内政治和地缘战略。地区国家都要提高警觉,不能让美方肆意破坏来之不易的和平与发展成果。 南海是地区国家的共同家园,不能成为国际政治的角斗场。经过多年努力,地区国家已经找到了妥善解决分歧的有效途径,达成了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明确共识。事实已经证明,通过对话解决争端才是最符合地区国家利益的正道,维护南海和平稳定是地区国家共同的任务。当前形势下,中方建议排除一切干扰,尽快重启“南海行为准则”磋商,争取早日达成这一有利于维护南海长治久安的地区规则。同时,中国也愿继续同沿岸国加强海上合作,深化安全互信,推动共同开发,真正使南海成为和平之海、友谊之海、合作之海。 新华社记者:当前中美关系处于建交以来最困难的时期。从现在到11月美大选前,你对中美关系感到乐观还是悲观?中美双方当前最需要做什么? 王毅:中国的对美政策保持着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我们也做好了中美关系爬坡过坎、经历风雨的准备。从根本上讲,美国寻求将中国打造成对手是严重战略误判,是把自身战略资源投入到错误的方向。中方始终愿本着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精神,与美方共同构建一个协调、合作、稳定的中美关系。同时,我们也必将坚定捍卫自身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因为这是作为一个独立主权国家的正当权利。美国应当履行《联合国宪章》倡导的各国主权平等原则,学会并适应与不同制度、不同文明和平共存,接受世界走向多极化的现实。 面对中美关系建交以来的最复杂局面,我们有必要为中美关系树立清晰框架: 一要明确底线,避免对抗。中美关系要健康发展,关键是坚持相互尊重。中国从来无意也不会干涉美国的大选和内政,美国也应该丢掉按自己的需要改造中国的幻想,停止对中国内部事务的无理干涉,停止对中国正当权益的蛮横打压。 二要畅通渠道,坦诚对话。对话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没有对话,问题只会越积越多,甚至导致失控。中方对话的大门是敞开的,我们愿秉持平等开放态度同美方沟通交流,恢复重启各层级、各领域的对话机制。 三要拒绝脱钩,保持合作。中美利益已深度交融,强行脱钩将使两国关系受到长远冲击,危及国际产业链安全和各国利益。疫情当前,我们愿与美方在疫情防控、经济复苏等领域开展互利合作,相互借鉴和分享抗疫经验,共同参与和推动全球抗疫多边合作。 四要放弃零和,共担责任。这场疫情再次证明人类是休戚与共的命运共同体。当今世界全球性问题层出不穷,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挑战交织,几乎所有的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都离不开中美以及世界各国的协调应对。中美双方应当秉持人类情怀,履行大国责任,在联合国等多边机制中开展必要协调合作,共同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
据中国商务部消息,2020年上半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对54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571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3.8%(折合81.2亿美元,同比增长19.4%),占同期总额的15.8%,较上年同期提升3.2个百分点,主要投向新加坡、印尼、老挝、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哈萨克斯坦和阿联酋等国家。 对外承包工程方面,上半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的59个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2289份,新签合同额4240.2亿元人民币,占同期中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的56.3%,同比下降1.7%(折合603亿美元,同比下降5.2%);完成营业额2501.2亿元人民币,占同期总额的58.7%,同比下降4.4%(折合355.7亿美元,同比下降7.8%)。 ...
中国驻俄大使张汉晖7月30日接受俄罗斯卫星通讯社采访时说,中俄贸易额在疫情期间表现出较高韧性。未来随着人员和货物往来逐步恢复,相信两国贸易额将加速回升。 张汉晖说,疫情使跨境电子商务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得到迅速发展,随着两国市场准入不断拓宽,农产品已成为双边贸易的新亮点。两国合作抗疫的宝贵经验还将进一步推动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等新兴领域合作。 张汉晖表示,虽然新冠肺炎疫情给全球经济和中俄经贸合作带来冲击和挑战,但中俄贸易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双边贸易长期向好的发展趋势也不会改变,我们对双边贸易额实现2000亿美元目标充满信心。 张汉晖提到,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俄陆路边境口岸客运通道已全部临时关闭,但两国仍保留有一定数量的正常商业航班。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在确保防疫安全的前提下,中俄双方将不断优化货运口岸工作流程,加快检查速度,提高货物通关效率。中方愿同俄方探讨逐步恢复人员交往、建立绿色通道并扩大货物通关能力的可能性。 张汉晖在谈到俄罗斯总统普京计划今年秋季访华时说,两国最高领导人交往是中俄关系的战略引领和核心驱动。中方欢迎普京总统访华,双方正就此保持沟通,相信此访将有利于双方进一步深化各领域务实合作,加强国际战略协作,促进两国人民友好交往,办好科技创新年活动,推动双边合作取得更多积极成果,更好惠及两国和两国人民。 在回答有关中俄军事合作的问题时,张汉晖说,中俄军事合作在两国关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一直保持高水平运行,近年更呈现出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持续深化的良好态势,既凸显了中俄大国实力,充分体现了两国关系的特殊性,也昭示着双方携手维护全球与地区和平稳定的决心。面对依然存在的战争威胁和日趋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中俄两国军队将进一步加强合作意愿、拓宽合作领域、深化合作内容,中方愿与俄方继续加强在高层交往、联合演习、军事比赛、部队训练、人员培训、军技合作、反恐维稳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提升在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战略协作水平,共同应对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和霸权主义带来的挑战,维护两国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外商投资法》自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外资企业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在华发展的预期和信心更加稳定。当前,无论是外商对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还是营商环境都在持续改善,激发了外资进一步扩大在华投资的积极性,外资整体投资意愿得到提升。 今年1月1日,《外商投资法》正式实施。这部法律及其实施条例确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基本制度,更好地保障内外资企业规制统一,竞争公平。半年多的实践表明,尽管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外部环境不利影响,但外资企业实实在在享受到了政策红利,在华发展预期和信心更加稳定。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二季度全国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8.4%,较一季度下降10.8%出现回升明显。多位专家学者和外企人士在接受经济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外商投资法》营造了更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有利于中国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稳定信心预期 “无论是跨界扩大经营,还是通过各种投资形式与其他企业开展更深入合作,《外商投资法》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在中国的投资计划,明确经营方向。”亿滋国际大中华区公司及政府事务副总裁傅悦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有利于公司提高决策和运营效率。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庞超然认为,《外商投资法》在明确外资企业权益保护规则,建立健全外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强化商标、专利、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并加强执法力度,保障外资企业汇兑自由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外资企业主体权益保护提供了更有效保障。 受疫情影响,全球跨境直接投资下滑了30%至40%,中国吸收外资却保持平稳增长。“这也反映了《外商投资法》实施以来,外资企业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政策红利,在华发展预期和信心更加稳定。”庞超然说。 “实施《外商投资法》半年多来,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日益增强情况下,我国持续加大服务保障外商重点项目的力度,不断增强政策执行力,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为确保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的地位起到了积极作用。”国研新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朱克力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外商投资法》实施半年多来,通过法治保障了不同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依法平等保护外资在内的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更加注重内外资平等竞争,很好地稳定了外资预期。 朱克力表示,当前无论是外商对华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还是营商环境都在持续改善,不断构建更加公平的市场经营环境,也激发了外资进一步扩大在华投资的积极性,外资整体投资意愿得到提升。 优化营商环境 《外商投资法》实施半年多来,从制度层面为中外资企业营造了一视同仁、公平竞争、公开透明的营商环境。 “《外商投资法》从法律上对市场准入与外资政策透明度等方面作出了细致规定。”傅悦认为,相较于原有的审批和备案管理制度,《外商投资法》通过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进一步优化了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营商环境。 本田金属技术(佛山)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外商投资企业,非常关注在华公平待遇问题。《外商投资法》的实施,提高了外商投资政策的透明度,让外商感受到了中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信心。 在《外商投资法》颁布和施行的同时,“外资三法”同时废止。庞超然表示,这实现了国内关于外资企业法规政策的统一,为外资企业在华持续发展提供了明确政策指引和制度性保障。与此同时,《外商投资法》加大了与国际规则接轨力度,确立了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规则、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强化外资企业与地方政府合同履约执行的保护等方面内容。同时,通过设立外资企业投诉工作机制等措施,加大了法律的执行力度,为外资企业在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朱克力认为,《外商投资法》以及一系列配套政策的实施,对于我国吸引外商投资来讲本身就是一个标志性事件,释放出了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强劲信号,并且提振了全球投资者来华投资的信心。同时,对国内企业转型升级和创新求变,也会产生风向标作用。 今年以来,全面实施好《外商投资法》,放宽市场准入,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等一系列举措陆续落地。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优化利用外资政策,以及为各国企业在华投资兴业提供更好的服务,《外商投资法》同样起到了积极作用。 激发市场活力 据了解,在谈到《外商投资法》的最大亮点时,外商普遍认为,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打造内外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让他们深受鼓舞。 “实施半年多来,我们感受到了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世界500强企业荷兰皇家飞利浦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法律一方面加强了对外商投资企业的产权保护,另一方面则明确规定了地方政府对外商投资的促进、保护和管理责任。 “《外商投资法》为在华外企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平台,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对于企业和消费者都是利好。”傅悦认为,随着法律的实施,中国对外国投资者在华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也在加大。据介绍,今年亿滋国际旗下的品牌就在商标保护及市场公平竞争方面获得了北京法院一审的有力保护,这也坚定了公司对中国市场和投资环境的信心。 傅悦还表示,外商投资事务管理是一项系统综合工程,高水平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实现,离不开各地对相关法律的理解到位,执行到位,管理到位,“相信《外商投资法》的立法宗旨会得到彰显,为进一步激活外商投资企业的市场活力创造条件”。 中国是捷豹路虎在全球范围内最大的单一市场。捷豹路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敢于把最新最先进的技术带入中国,原因就在于看好中国市场。 康宁大中华区总裁兼总经理李放表示,康宁公司今年的重大投资项目都在中国,通过领先产品和创新技术,加上中国政府的支持以及客户协作,康宁有信心让中国市场成为公司全球业绩增长的发动机。 庞超然表示,《外商投资法》通过全面落实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制度并承诺负面清单只减不增,明确了外资企业市场准入规则,负面清单之外领域不得单独针对外资设置准入限制。与此同时,《外商投资法》还积极推动鼓励类清单出台,为高水平利用外资指明了发展方向;通过保障外资企业公平参与政府采购的相关权利,建立健全外资服务体系,加大自贸试验区内外资开放力度等措施,进一步激发了外资企业发展活力。 世界银行日前发布《中国优化营商环境的成功经验——改革驱动力与未来改革机遇》专题报告认为,中国近年来在“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相信随着中国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为内外资企业及各类所有制企业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公平竞争环境,必将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增强发展新动能,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