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时代网 电气时代网 电气时代网
7月26日,HCR慧辰股份召开以“AI FOR ALL!智算融合无边界,AI应用启未来”为主题的产品发布会,发布面向智算资源运营管理的一站式产品——算力融合管理服务平台,以及面向企业业务智能化应用平台——慧AI智能应用平台。此次,HCR慧辰股份基于长期服务各领域企业客户数智化应用场景的专业理解,以自身的大模型研发能力(相关大模型已经获得国家网信办备案)、新的AI技术架构和智能算力建设快速发展的趋势,赋能智算运营商与商业企业,以精细化、智能化产品,推动“人工智能+”在场景应用中加速落地。当日,AI行业应用企业代表、AI领域专家、合作伙伴及投资机构代表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会,围绕人工智能前沿趋势、新产品发布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共探智能融合边界,以全栈智能产品生态和全新AI应用开创企业的数智化未来。 数智化浪潮下,万物皆可AI,人工智能技术正成为推动千行百业发展的关键力量,随之带动了底层支撑资源(智能算力)与上层的智能化场景应用的迅速发展。作为中国数据分析行业的头部厂商,HCR慧辰股份始终以驱动数据要素价值实现为己任,紧紧抓住国家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部署,推动公司“数据要素X”和“人工智能+”两大领域加速布局,为相关领域相应场景,对应提供全方位的数字化、智能化的解决方案。 融合算力管理服务平台高效助力智算资源的运营与AI应用开发 AI驱动的数字经济时代,智能算力作为重要的新质生产力,成为社会未来智能化的基础引擎,受到巨大的关注,相关建设如火如荼,近两年的在建项目有数百家。 对于大量的智算资源建设运营者而言,未来如何高效、精细化管理运营宝贵的智算资源,并为目标客户(如AI模型/应用的研发与服务商)提供更好的服务,是提升自身服务竞争力和业务效益的关键,但相关领域,涉及新的智算架构与运营、服务平台与AI应用建设多种能力,传统的云管产品难以有效支持。HCR联合中科信控与棱镜数聚,融合三方优势(AI应用建设、企业级平台、智算建设运营)联合打造的融合算⼒管理服务平台,通过全新的服务平台解决智算运营精细化的需求。平台以融合多元异构算⼒资源为基础,支持通用算力与智算算力的融合管理(智算设备支持英伟达、华为等多家设备生态),并以全⽣命周期、细粒度的算⼒运维服务功能提升运维效率,服务智算的运维运营者。 另⼀⽅⾯,客户端,平台预置大量多样化AI模型镜像资源,以及AI应用的全流程开发部署⼯具,助力用户AI研发快捷高效。 会上,据马亮博士介绍,“融合算力服务管理平台”基于精细化管理运维的思路,在架构、任务资源模式与全生命期运维产品/计费设计方面,融合多种机制,提升业务管理便捷性与运行效益。如支持基于Slurm的资源编排模式,可满足HPC超算模式用户计算的资源需求。针对当前大量英伟达企业级智算设备环境,深度融合英伟达企业级AI架构特性与高性能镜像资源,可大幅提升算力设备计算效率和管理深度。平台的相关设计,在有效降低运维成本的同时,扩大服务的客户群与ARPU值,切实帮助智算运营企业提升预期收益。在现场,棱镜数聚CTO赵磊先生为与会嘉宾详细地展示平台的运营端与客户端的功能特性。 相信未来,“融合算力服务管理平台”将促进智算为核心的算力资源的精细化运营服务能力,打通智算上下游供需服务,提供易用、高效、价优、绿色、安全的智算资源智慧管理服务。 慧AI智能应用平台 助力企业智慧决策的“超级多面手” 随着AIGC技术的迅速发展, Agent技术悄然崛起。 2024年,HCR打造赋能企业智慧决策的“超级多面手”——慧AI智能应用平台,平台基于多模态大模型/RAG等AIGC技术,针对企业用户,为企业用户提供场景化的业务智能Agent应用——包括但不限于日常办公写作、会议记录总结、业务文档数据分析、产品与营销创新、企业知识库、培训与数字人宣传等各类场景应用。平台可一站式服务企业用户日常经营管理的典型场景,从培训到运营,从生产到营销,从日常办公到深度经营分析,从自动化客户服务到新产品创意创新,平台将企业大量业务场景的专业能力通过自有数据与AI模型融合实现了模块化与高复用。 发布会上,HCR CTO马亮博士向与会嘉宾介绍了产品研发的来龙去脉,并展示了平台方便易用的服务能力。慧AI智能应用平台最初来自公司内部业务实际场景需求(如知识库、深访数据分析、产品创新、会议办公提效等)而研发的AIGC应用,在自身使用中受到许多客户的关注,就重构形成可对外服务的标准化产品。平台采用开放架构,底层大模型除了支持慧辰自主研发的相关大模型外,也接入了多种主流公开服务模型(如文心一言、Kimi、百川、星火等),应用层面支持自研应用,也支持第三方的Agent应用服务对接。平台的应用主要帮助企业提效降本,标准SAAS版本,可服务各种大量中小企业的低成本业务提效需求。针对大型企业业务数据安全与定制化需求,也可提供私有化部署,并能够结合企业数据提供优化的大模型应用能力。这种基于Agent的组件化模式,将灵活性、可扩展性与业务场景实现了有效融合,帮助企业在低成本投入的情况下,最大化提升业务智能化水平。当前,SAAS版本已经通过合作渠道进行行业推广,定制部署版本也受到行业大客户的关注。 多方签署战略合作 加速“AI For All”共赢数智未来 一直以来,HCR慧辰股份在加强自主AI技术能力的同时,积极寻求多领域合作,致力通过多元技术深度融合,提升业务服务的能力空间,更好帮助客户提升业务效率,增加业务效益。此次发布会上,HCR慧辰股份与中科信控、棱镜数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共同推动行业AI应用与智算服务领域全面技术的战略合作,发展AI智能应用生态,为客广提供更便捷、更多元的创新性应用场景。 AI引领的技术创新时代,HCR慧辰股份将步履不停地践行“AI For All”,不断挖掘AI创新带来的增长机会,携手更多客户在数智化浪潮中乘风破浪,用慧辰数智力量链接未来,促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发展,开启数字中国的无限可能。   来源:‍HCR慧辰股份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彭东浩责编:朱金凤审核:常海波...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智能电网技术的发展虚拟电厂作为一种创新的能源管理模式正逐渐成为推动能源系统高效、灵活运行的关键7月25日上午,重庆市虚拟电厂正式上线,首批虚拟电厂投运。重庆市虚拟电厂运营服务平台,是西南地区首个上线运行的省级虚拟电厂平台,同时也是目前中西部地区接入虚拟电厂聚合商最多的省级虚拟电厂平台。 何谓虚拟电厂? 虚拟电厂能够将数量多、分布广、单体规模小的需求侧资源“化零为整、聚沙成塔”,通过聚合的方式纳入全市虚拟电厂平台统筹调度,提升电力调度能力,丰富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手段。 市经济信息委副主任涂兴永介绍,重庆是西南地区唯一的能源净调入省市,作为国家电力保供重点区域,今年迎峰度夏肩负着保电网安全、保居民用电、保重点企业用电的使命担当,这对迎峰度夏电力运行调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增强重庆电网调节能力,提升安全稳定运行水平,重庆市经济信息委自2023年起就牵头着手建设虚拟电厂。历经政策研究、平台开发、运营商接入等阶段,到现在正式上线,标志着重庆负荷管理模式从“政府指令”向“市场调节”的正式转变。 涂兴永表示,希望通过推进虚拟电厂的高质量发展,为我市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发布仪式上,重庆市电力负荷管理中心介绍了重庆市虚拟电厂运营服务平台建设情况。重庆市虚拟电厂以构建“1+N”虚拟电厂建设运营服务体系为发展目标,“1”即全市虚拟电厂运营服务平台建设,先期聚焦于核心功能开发,逐步扩展至全功能覆盖,确保系统稳定可靠;“N”即选取代表性区域或项目进行试点,验证“1+N”模式的可行性与效果,积累宝贵经验后逐步推广至全市范围。 重庆市虚拟电厂运营服务平台打造了“三全”功能体系——全流程服务、全品类聚合、全场景应用,最终将构建集需求响应、辅助服务与电力市场化交易于一体的虚拟电厂系统,全面支撑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实现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 据介绍,目前平台具备高效的智能化管理特性,系统较好地整合了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实现对分布式资源的实时监控智能调度和优化运行;具备灵活的可扩展性,可以不断增加新的分布式资源;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和运行策略,降低电力供应成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系统具备超强的安全防护能力,对客户信息、系统网络安全,数据保护都添加了防火程序,保障虚拟电厂信息安全。 “作为新质生产力在能源领域的重要落地实践,虚拟电厂将不同空间的可调节负荷、分布式电源、客户侧储能进行聚合,实现自主协调优化控制,有助于缓解电力供需矛盾、降低用能要素成本、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国网重庆市电力公司总工程师胡可介绍说,“大力发展虚拟电厂,既是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举措,也是深化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助力工商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经过各方共同努力,虚拟电厂建设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目前,重庆市已建成全市统一的虚拟电厂运营服务平台,累计接入聚合商10家,聚合意向客户5993户,意向可调节能力22.09万千瓦。其中,重庆电动、汇智能源、清安储能、三峡水利、中广核等5家虚拟电厂已通过能力校核,确定可调能力9.21万千瓦。 发布会现场为重庆市虚拟电厂运营管理中心正式授牌。该运营管理中心是全国第二个、国家电网范围内首家获得省级政府授牌的运营管理中心。 同时,首批虚拟电厂正式启动投运,这标志着重庆电力事业发展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进一步为助力重庆地区能源保供发挥积极作用。 重庆市虚拟电厂三大亮点 ■助力迎峰度夏电力保供的重要举措。一方面,重庆需求侧可调节资源潜力巨大,部分工业负荷、降温负荷、充电桩、储能具有相对灵活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各类市场主体的技术经济特性各异,没有形成合力。亟需发挥虚拟电厂在市场环境下对各类小微资源组织协调的主动性,将数量多、分布广、单体规模小的需求侧资源“化零为整、聚沙成塔”,通过聚合方式,参与现货、辅助服务、需求响应等各类市场交易,在电力供需平衡调节中实现高效率、规模化的快速响应,丰富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手段。 ■促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举措。“十三五”以来,我国新能源持续保持高速发展,风光新能源逐步成为发电装机主体、发电量增量主体。供给侧结构加快调整,随机性波动性增加,特别是分布式光伏快速发展,给配电网运行带来前所未有挑战,亟需通过虚拟电厂方式,聚合分布式光伏、新能源汽车、储能等需求侧资源,参与系统运行调节和电力市场交易,促进分布式新能源就近消纳。 ■助力能源技术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能源技术及其关联产业已成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带动重庆产业升级的重要增长点。虚拟电厂作为跨领域、跨行业融合的代表性业态,一方面可以促进先进能源技术与数字化技术深度融合,加快电力系统数字化转型进程。另一方面,能够带动需求侧市场主体参与电力交易,为分布式光伏、新能源汽车、储能等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带来广阔的商业机遇,为能源技术和业务业态创新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来源:‍重庆经信委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史海疆责编:朱金凤审核:常海波...
7月15日~18日,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胜利举行,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战略部署。 电力行业是支撑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领域。国家电网有限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始终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深化改革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年初以来,电网保持安全运行,国家电网人活跃在社会生产、保暖保供、防汛抢险等第一线,全力以赴保障电力可靠供应;科技创新动能澎湃,公司科技工作会议提出新思路、出台新举措,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持续做强做优做大,公司在国务院国资委公布的2023年度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结果中获得A级,并获评2023年度中央企业科技创新优秀企业;品牌价值持续彰显,国家电网连续九年位居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榜首……半年“成绩单”捷报频传,映射出国家电网的发展活力,也凸显出“大国重器”的责任担当,公司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坚持强根铸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7月19日,公司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集体学习《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7月24日,公司党组专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关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的说明,《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决策部署,谋划好推动好公司改革工作,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公司上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坚定不移落实党中央各项部署,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苦干实干,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电网,为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是国有企业的“根”和“魂”。公司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重要论述,坚决扛牢政治责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部署,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凝聚管党治党履责合力,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持续提升全面从严治党标准、质量和效能,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保障企业高质量发展。 党纪学习教育今年4~7月在全党开展。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对公司党员干部思想认识的新一轮洗礼和检验。公司系统各级党组织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深刻认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的重大意义,压实领导责任,抓住学习重点,确保党纪学习教育取得扎实成效。 公司党组坚决扛牢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全面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履行“一岗双责”,发挥好党纪学习教育工作专班作用,全力抓好党纪学习教育这项重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 强化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实施。4月10日,公司党组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提出学习《条例》、警示教育、解读培训3个方面8项重点任务及16项工作安排。 4月16日,公司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暨2024年第二季度工作会议召开,再次强调要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 4月22日,公司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开展集体学习,再学习再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纪学习教育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认真学习《条例》,示范领学促学。 坚持从学纪入手,公司系统各单位党委聚焦“学党纪”主线,教育引导党员干部搞清楚党的纪律规矩是什么,弄明白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把遵规守纪内化为日用而不觉的言行准则。依托传媒矩阵、线上平台、党纪学习教育微课堂等特色载体,公司系统各单位党委加强对《条例》的解读培训,促进广大党员干部在学习中提升党性修养,在体悟中强化纪律意识。 务求党纪学习教育之效,关键在“做实”。党纪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公司系统各单位党委把党纪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在实学实干上下功夫、见实效。 国网华北分部党委围绕做强做优做大、保供和转型、科技自立自强等重点任务担当作为,把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落实到位;国网安徽电力党委实施党建与业务融入融合“十大示范”“十佳精品”项目建设,通过多种方式激励广大党员干部把严守纪律与实干担当结合起来,敢于作为、奋勇争先;国网客服中心党委开展党纪学习教育“领题式”实务研究,通过“党委命题、专业领题、集体解题”的模式开展薄弱环节专项提升工作,引导党员干部自觉用党的纪律校正思想和行为。 学习的成果在工作中检验和巩固。高质量党建是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引领保障。公司党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深化落实基层党建“七抓”工程,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今年6月,公司9名共产党员、6名党务工作者、9个基层党组织被国务院国资委党委授予“中央企业优秀共产党员”“中央企业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中央企业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获表彰数量居中央企业首位。截至目前,公司累计有209个集体和个人获中央企业“两优一先”表彰。 公司把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贯穿公司战略实施各环节、改革发展各领域,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发挥,推动党建优势不断转化为创新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电力保供、能源转型、科技创新、为民服务一线当先锋、作表率,为公司和电网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胸怀“国之大者”,统筹发展和安全,扛牢能源电力保供首要责任,着力推动全社会绿色低碳转型,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24年中国经济“半年报”: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61683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0%。再看电力年中“成绩单”:1~6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443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规模以上工业水电、核电、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合计同比增长13.4%,占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比重提升。稳定的电力供应、持续优化的能源结构,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增动能。 电力保供是公司的首要责任,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经济发展全局。公司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能源保供和安全生产的重要论述,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从政治上看保供,担当作为带头保供,不断提升保供协同能力,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统筹谋划部署,夯实保供基础——公司出台电力保供举措,高质量建成迎峰度夏、迎峰度冬工程。抓细抓实安全工作,守牢电网安全生产生命线——公司坚持问题导向、系统观念,提高系统平衡调节能力,保障电力电量平衡,为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奠定坚实基础。发挥电网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公司加快建设“电力高速公路”,持续优化电网网架结构,推动各级电网协调发展。打好电力保供“组合拳”——公司推动电源侧、电网侧、用户侧协同发力,加强跨省跨区电力互济。保障民生和经济发展用电——广大干部员工坚守岗位、尽职履责,护航“三夏”,服务企业生产用能,保障居民客户用电可靠。 当前正值“七下八上”防汛关键期。在陕西,应对特大暴雨,供电公司连夜开展抢修,供电员工不惧狂风暴雨,着力保民生保供电;在四川,国网四川电力持续加强防汛和迎峰度夏联合值班值守,应急人员24小时到岗到位;在湖南,华容县团洲垸洞庭湖一线堤防发生管涌险情,供电员工奋战保电一线,灯火“长龙”亮堤坝,为抢险提供照明;在河南,供电员工携带无人机等设备,暴雨后特巡电力线路;在北京,国网北京电力持续提升电网精益化运维水平,四足机器人等智能化手段在防汛保电中充分应用……国家电网人闻令而动、与时间赛跑,奋战防汛保电一线,全力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 始终坚持电力先行,电力安全稳定供应能力不断增强,为增进民生福祉、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支撑,也为推动能源绿色转型积蓄力量。 7月11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服务新能源发展报告2024》发布。报告显示,2023年,公司经营区全年新增新能源装机容量2.26亿千瓦,新增规模约为2023年年底美国新能源累计装机的80%、德国的1.5倍。2024年上半年,国家电网经营区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9615万千瓦,同比增长18%。 在新能源快速增长的态势下,既要大规模开发、高水平消纳,又要保障能源安全可靠供应,电网企业责任在肩。发挥电网平台功能,全力做好并网服务;加快电网建设,提高资源优化配置能力;加强全网统一调度,提升系统消纳水平;扩大市场交易规模,深挖新能源消纳潜能;开展核心技术攻关,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公司坚持综合施策,全力提升新能源消纳水平。 大美青海,追“风”逐“日”,一项项服务“沙戈荒”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的配套电网工程加快建设;绿色龙江,低碳转型,上半年黑龙江已达成新能源外送交易电量104.1亿千瓦时,电力交易助推新能源高效利用;活力山东,向绿向新,供电企业“一站式”手续办理机制让新能源并网更高效…… 公司自觉把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去思考、谋划和推动,保供基础持续夯实,转型活力持续释放,“顶梁柱”作用不断彰显。今年5~6月,公司密集召开6个区域工作座谈会,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谋划电网高质量发展,为服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国网力量。 雄安电网建设持续推进,雄安商务服务中心等新建核心区域供电可靠率达到99.9999%;在东北地区加快灾害易发区域设备设防改造,进一步提升电网防灾减灾能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内首个中压柔直互联项目投运,区域内配电网互联互通加速,助力电力保供能力提升…… 稳经济、促发展、保民生,电网高质量发展为区域经济增长注入动能,也在服务民生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公司积极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村网共建”电力便民服务示范点让供电服务更高效;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再提升行动,安全可靠的供电、暖心的服务让客户快捷办电、绿色用电。电力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澎湃动能。 深化改革创新,坚决贯彻党中央改革部署,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落地,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指出,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增强各有关管理部门战略协同,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国有企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深化改革是搞好国有企业的关键一招。公司以党的建设为引领,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导向,以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为抓手,以树立现代经营理念、完善现代公司治理为重点,全力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实落地、取得实效,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更好发挥科技创新、产业控制、安全支撑作用。 公司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落实“两个一以贯之”,把党的领导融入公司治理各环节。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公司持续优化调整各治理主体的权责边界,选优建强外部董事队伍,因企制宜落实董事会职权。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公司统筹推进各个专项行动,促进企业效率效益水平持续提高。按下优化业务布局“加速键”,公司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产业链企业协同发展……全面深化改革,走上更高质量、更高效益、更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是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上半年,公司落实改革部署,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积极推进多层次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中长期市场保供稳价“压舱石”作用充分体现,省间中长期交易实现按工作日连续开市,山西等15个省份中长期市场实现按工作日连续交易;省间现货市场实现连续稳定运行,22个省级现货市场开展试运行,山西、山东现货市场实现正式运行,辅助服务市场基本实现全覆盖。1~6月,国家电网经营区市场化交易电量2.32万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5%。改革红利逐步释放,电力行业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 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7月6日,公司科技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发布2030重大攻关任务布局和新型电力系统科技攻关登高行动计划2024专项,就完善创新体系、深化科研改革、健全激励机制、打造人才高地等多方面进行部署,吹响了加快科技创新、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冲锋号”。 锚定科技强国战略目标,公司加快锻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当好构建新型电力系统主力军,持续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构筑人才竞争优势,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在关键领域加速布局,“柔性直流换流器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该项目在国内首次建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基础理论体系,推动我国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快速发展和国际引领; ——在重点环节着力突破,“面向超高海拔区域的特高压直流输电关键技术研究”项目成果通过中国电机工程学会技术鉴定,攻克了超高海拔区域特高压直流工程设计和设备研制缺乏准确参数的世界级难题; ——在产融结合上不断发力,位于福建省福清市的我国首个国家级海上风电研究与试验检测基地建设正酣,基地建成后将填补我国在海上风电大功率全尺寸试验检测领域的空白,促进海上风电产业升级; ——在体制创新上持续探索,南瑞集团围绕推动创新引领能力和产品研发质效“双提升”,构建“一个委员会、两个层级、三极架构”的科研体系,创新攻关组织模式,畅通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渠道…… 科技创新释放出强大动能,公司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的步伐铿锵坚定。5月,在2024年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SG16全体会议上,公司牵头申报的5项标准提案全部通过立项决议。这些提案涉及联邦学习、区块链、机器视觉等新兴技术在电力行业的融合应用,为推动全球能源转型贡献了中国方案。 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公司上下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坚定不移落实党中央各项部署,锐意进取、开拓创新、苦干实干,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电网,为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贡献更大力量。 来源:‍国家电网报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史海疆责编:朱金凤审核:常海波...
自2022年11月美国人工智能实验室公司(OpenAI)发布智能聊天机器人ChatGPT以来,全世界对人工智能的关注持续升温。我国的云计算和人工智能科技公司迅速跟进,文本、图像等多媒体生成式人工智能进入规模化应用时代,“人工智能+”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算力基础设施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 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等支持政策文件相继印发,全国各地争相布局算力产业,智能算力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算力发展提速带来巨大的用电需求,数据中心负荷呈井喷式增长。 一、智能算力规模加速增长,催生数据中心旺盛电力需求,碳排放压力下绿电需求占比持续提升 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技术加速算力规模爆发式增长,智能算力成为发展主流。根据计算机处理能力,算力一般可划分为基于CPU芯片的基础算力、基于GPU芯片的智能算力和基于超级计算机集群的超算算力。从智能驾驶、智慧城市、元宇宙,再到以ChatGPT、Sora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拉动算力需求爆发式增长,也促进算力基础设施由通用算力为主,向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算算力一体化演进。人工智能不断增加模型参数、叠加芯片的发展路线,推动智能算力需求不断提升。以ChatGPT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更新迭代为例,GPT-4的主要参数和计算量分别是GPT-3的10倍和3倍。数据中心是规模化算力的载体。据工信部统计,截至2023年底,我国在用数据中心标准机架超过810万架,算力总规模达到230EFlops,是2020年的3倍,居全球第二位,算力总规模近5年年均增速近30%。其中,智能算力规模达到了70EFlops,占比超过30%、增速超过70%,呈现爆发性增长态势。作为“东数西算”十大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之一的张家口,目前已投运标准机柜超33万架、服务器超150万台,智能算力占比38%。 算力崛起催生旺盛电力需求,数据中心高能耗特性日益凸显。进入“十四五”以来,快手、抖音等视频直播生态爆发式发展,图片、视频存储等通用算力需求快速增长,推动数据中心用电量年均增速超过15%。GPU服务器的能耗功率通常是CPU服务器的4~5倍,智能算力能耗较基础算力能耗明显增加。据《2022—2023全球计算力指数评估报告》分析,在数据中心电能使用效率(PUE)为1.1的情况下,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GPT-3一次训练的耗电量为128.7万千瓦时,相当于我国约430个家庭一整年的生活用电量。而大模型更新迭代伴随着计算参数的翻倍,能耗也会大幅增加,GPT-4的能耗是上一代的40倍以上。人工智能的规模化应用推动了数据中心电力需求井喷式增长,当前全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约1.6%。张家口在“东数西算”枢纽节点建设和承接北京算力需求溢出的推动下,数据中心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比重从2019年的6.8%增长至2023年的20.1%,数据产业日趋成为电网重要的电力负荷和耗能用户。 兼顾碳排放双控要求和新型电力系统发展,数据中心绿电需求增长趋势明显。高能耗用能特性下,算力行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碳排放量增长压力,国家层面已经将数据中心与钢铁、电解铝、水泥等八大传统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一同纳入重点推进节能降碳的领域。增加绿电使用是解决算力高能耗需求下兼顾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一方面,《深入实施“东数西算”工程 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到2025年底,国家枢纽节点新建数据中心绿电占比超过80%,考虑到截至2023年底我国数据中心绿电使用率约22%,“双碳”目标下数据中心需要大幅提升绿色能源使用比例。另一方面,我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占全国发电总装机已超过50%,可再生能源发电量接近全社会用电量的三分之一,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进,新能源逐渐由容量主体发展为电量主体,供需双方作用下数据中心绿电需求增长潜力巨大,用能结构中绿电占比将持续快速提升。 二、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推动数据中心用电持续增长,区域集聚性、负荷周期性、用电高可靠性对电力保供提出挑战 人工智能逐渐步入规模化应用阶段,推动数据中心用电需求不断攀升。基础算力等传统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在数字经济发展拉动下将保持稳定增长,而随着人工智能大模型对算力处理能力和规模要求的双重提升,大型、超大型智能算力中心正日益成为新建数据集群的发展趋势。一方面,人工智能大模型将从训练阶段步入应用推理阶段,其推理算力需求会显著高于训练算力;另一方面,在A100等高性能芯片禁运背景下,我国数据中心建设面临“叠加数量换性能”处境,智能算力的用电量将会进一步提升。按照我国对于2025年中国算力总规模将超过300EFlops、智能算力占比达到35%的发展目标,预计今明两年算力总规模年均增长14.2%,设定基础和高速发展情景,考虑未来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PUE)下降,预计今明两年全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年均增长约290亿~469亿千瓦时,到2025年将达到2053亿~2412亿千瓦时,用电量年均增速约18.0%~27.9%,占全社会总用电量比重将提升至2.0%~2.3%,接近金属制品行业用电量规模。 数据中心呈现区域集聚化发展态势,局部地区电力基础设施建设面临压力。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明确指出,充分发挥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引领带动作用,进一步推动各类新增算力向国家枢纽节点集聚。当前,“东数西算”八大枢纽节点算力规模占比约71.5%,新建数据中心90%是大型及以上规模,数据中心规模化、区域集聚化趋势明显。随着“东数西算”工程建设,预计东部数据中心用电量比重逐步下降,中西部数据中心增速将高于东部。西部数据中心与新能源选址整体耦合,但局部方案、具体设计落地时并非完全匹配。电力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点多面广、建设周期长,局部地区爆发式增长的数据中心电力需求将给电力保供和输配电设施建设带来较大压力,大量数据中心项目密集并网可能导致电网接入资源紧张。比如,美国智能算力爆发引起的电力负荷激增已对其电力运行构成较大挑战,当前美国70%的电网接入和输配电设施已老化和落后,某些地区电网传输线路甚至严重不足。数据中心用电负荷呈现周期特性,与地区夏季负荷高峰时间重合,加大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压力。近年来,夏季降温负荷占比不断提升,成为拉动电力尖峰负荷增长的重要因素,部分省份夏季降温负荷占最高用电负荷比重达40%~50%。数据中心降温需求旺盛,制冷系统的能耗占比为30%~40%,负荷呈现一定的昼夜、季节特性。从年负荷特性来看,高峰出现在夏季,低谷出现在冬季,以张家口数据中心集群为例,夏季最大负荷较冬季高18.9%,整体较为平稳,仅在大量服务器新投运时会出现负荷突变。从日负荷特性来看,日间负荷大、晚间负荷小;夏季日峰谷差率较大,冬季日峰谷差率较小,张家口数据中心夏、冬日峰谷差分别为17%和7%。降温负荷占比高、用电需求与夏季负荷高峰时间重合度高等用电特性将持续推高夏季极端天气下的地区电力需求,过去五年,张家口数据中心集群最大负荷逐年攀升,年均增速达28%。 智能算力数据中心具有单地点、全时段、大功率的用电特点,对电力供应稳定性要求更高,与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存在结构性矛盾。中西部地区风光资源丰富,在“东数西算”背景下,数据中心向西部转移,既可以消纳新能源又可以实现自身降碳。但数据中心的高性能设备及业务需求对电源稳定性要求极高,与风光发电波动性大、利用小时数低的特性存在结构性矛盾。特别是智能算力数据中心对供电稳定性的要求,高于传统数据中心。人工智能训练的工作负载可达100%,而且模型的单次训练时间随着迭代呈指数级增长,如GPT-4的单次训练时长可达7个月,是GPT-3的280倍,后续模型的迭代将进一步提升对供电稳定性的要求。河北、甘肃、宁夏等“东数西算”国家数据中心集群所在省份新能源装机占比已超过50%,新能源大发与用电负荷季节性错配、时段性错配越来越明显,夏季“极热无风”、晚峰“日落无光”,导致新能源出力严重受阻,影响发电能力。虽然数据中心+源网荷储一体化模式可以兼顾绿电和供电稳定性,但对周调节、季调节的长时储能技术经济性要求较高。 三、统筹算力电力协同发展,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风光绿电消纳和数据中心低碳发展 加强算力和电力发展规划衔接,统筹兼顾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和本地风光绿电消纳。一方面,加强政府、企业、电网等多方沟通协作,科学研判算力发展规模、类型及用电需求,滚动完善数据中心集群所在地能源电力发展规划,适度超前做好新能源场址预留和电网规划建设,结合数据中心用电负荷增长爬坡特性,制定满足近远期发展的供电方案,满足数据中心全生命周期绿色供能需求。另一方面,因地制宜开展可再生能源与算力资源融合开发,提升枢纽节点布局与新能源发展规划匹配度,引导数据中心集群向可再生能源资源富集地区布局,依据地区资源禀赋发掘分布式能源、自然冷源等供能新模式,提升本地风光绿电消纳。大力发展低成本、高安全、大容量的长时储能技术,满足数据中心供电可靠性需求。2023年底,代表大容量长时储能技术路线之一的铁铬液流电池储能电站(500千瓦/4000千瓦时)在张家口怀来云数据中心成功交付,另一技术路线的重力储能项目(100兆瓦时)紧邻怀来数据中心集群,是能源领域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 挖掘数据中心集群灵活调节潜力,助力电力供需协同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数据中心区别于仅具备时间调节潜力的空调等传统柔性负荷,是目前已知的唯一一种可以不依赖电网而实现电力负荷瞬时转移的新型负荷,同时具备时间、空间调节潜力,可在价格信号的引导下进行数据中心电力负荷的时空转移,实现“算力-电力”跨区协同,能够为高比例新能源电力系统的运行优化创造更大的调峰空间。推动数据中心与电力系统协同调度,支持数据中心直接参与或通过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数据中心运营商参与电力市场和需求侧响应,用电力市场信号引导数据中心用户灵活调度算力负载执行时间、地点,增加电力系统灵活性,促进新能源消纳,降低数据中心用能成本和碳排放。2022年6月,在电力系统调峰信号的引导下,阿里巴巴位于江苏省南通数据中心的部分算力负载(约100千瓦电力、150千瓦时电量)转移至张家口张北数据中心,在全球范围内首次实现了以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为目标的数据中心和电力系统协同调度,也是国内首次完成跨区域“算力-电力”优化调度验证实验。完善数据中心参与绿电市场、碳市场、绿证市场的机制,助力数据中心低碳发展。推动更多新能源电力进入市场,积极引导数据中心参与绿电、绿证交易,探索发用双方签订多年期绿色电力购买协议,为数据中心等绿电需求量大的用户提前锁定绿电供应。加快推动跨省区绿电、绿证交易,扩大跨省区绿色电力供给,满足跨省区绿色电力消费需求。推进“碳-电”市场协同,推进绿证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机制的衔接协调。推动数据中心纳入全国性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以市场化手段加快数据中心绿色化进程。统筹考虑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绿电消费等情况,制定数据中心碳排放水平评价标准和方法,科学合理控制新上项目的能耗与碳排放强度,强化碳排放评价事中事后监管,推动数据中心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 来源:‍中能传媒研究院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史海疆责编:朱金凤审核:常海波...
ABB云传动借助物联网(IoT)、云计算与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变频器上云,并在全生命周期进行大数据管理与分析,为客户提供变频器的健康指标监测、能碳监测、故障诊断、寿命预测和优化等数字化服务,帮助客户实现基于数据的运营和决策,缩短停机时间,提高生产效率和可靠性,降低能耗,实现全新的服务模式。  ABB云传动为产品的全生命周期提供真实的数字化体验 收货:防伪溯源,通过扫码验真,拒绝假货 拆箱与安装调试:提供持续更新的使用指南,“小白”用户也可以轻松完成安装调试 正常运行:用户可通过Motion365实时掌握设备状态信息,系统还会为用户推送预防性维护智能提醒,助力客户实现智能运维 故障排查:用户可通过故障码查询功能快速查询故障原因,通过咨询在线客服或服务网络查询,让设备故障及时得到解决  ABB云传动有多厉害?一组数据带你领略它的非凡实力! 云传动设备:60000+台 日均事件数量:4000+个 日均上传数据:25GB+ 注册用户:3500+人 客户:2800+家 渠道数字化中心:18+个  ABB云传动表情包 云传动不仅站在技术的前沿,更是网感十足!创意满满的ABB云传动表情包炫酷来袭啦!快来领取新鲜出炉的表情包吧~ 您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获取云传动表情包: 微信表情商店:在微信表情商店中搜索“ABB云传动”即可下载。 扫描二维码下载 来源:‍ABB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史海疆责编:朱金凤审核:常海波...
ABB机器人帮助福斯派环保材料生产效率提高100%,能源成本降低30%。 机器人技术助推可降解包装材料行业发展,为可持续发展解锁更多可能。  为了减少一次性餐盒等包装材料在外卖餐饮业的使用,降低塑料制品对环境的污染,ABB与广西福斯派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携手,通过机器人自动化技术,加速将植物性农业废弃物制成可降解包装材料,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创造低碳社会。  由于人们对塑料制品的大量使用和处置不当,塑料已经从其诞生之初的“伟大发明”,变成了如今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的一大问题。随着材料研究的不断进步,新型可降解包装材料为一次性塑料的问题提供了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可降解包装材料随着时间的推移,可以自然分解,减少垃圾填埋场和海洋中的塑料垃圾数量。福斯派生产的可降解包装材料,取材自周边产糖基地里的甘蔗渣,通过大量回收和再生产,生产出广泛用于外卖行业的纸质碗、盘、杯、餐盒等容器,能够有效替代一次性塑料包装。 福斯派副总裁许家辉表示,“ABB为福斯派提供了共计200余台高性能机器人,完成湿压机上下料、快速分拣和码垛等工作,并通过其出众的速度、稳定性和精度将产线的生产效率提高100%,同时降低高达30%的能耗成本。”   “使用机器人生产的关键优势之一是它们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机器人可以通过编程来执行各种任务,这种灵活性也让生产定制化的包装材料成为可能。ABB丰富的机器人经验可以根据需要为客户量身定制,充分满足多样化需求。”ABB机器人工业业务单元市场和销售全球负责人Stefan Drakensjo说道。 目前,福斯派的来宾工厂内的机器人自动化产线每年可以处理约4万吨甘蔗浆,年产量达3.5万吨,同时成功实现了人工成本和单件制造成本的共同下降。 可降解纸塑行业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通过低成本、环保、高效的机器人解决方案,进一步加强对资源的利用效率,能够助力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低碳、可持续生产的长远目标,走向可持续与高质量发展的美好未来。  福斯派不仅致力于推动中国食品包装材料的可持续生产与发展,也在推动全球范围内的可持续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每年福斯派约80%的产品出口到欧洲和美洲,在全世界都有着多样化的客户群体。未来,福斯派还计划建造一个全新的秸秆纤维餐具生产基地,ABB机器人也将一如既往地支持福斯派的环保倡议,与福斯派一同打造更绿色健康的美好世界。 来源:‍ABB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史海疆责编:朱金凤审核:常海波  ...
新型储能作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既是未来电力行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和必备环节,也是实现双碳目标和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手段和关键支撑。在此背景下,我国电化学储能产业近几年迎来快速迅猛发展,成为当前新能源领域中最为火热的赛道之一,各路英雄豪杰都在拼命往这个赛道上“挤”,导致整个产业已呈现出比较饱和状态,未“老”先“剩”,转眼间从“暖春”步入到“寒冬”,从高速发展的成长期迈入深度转型“阵痛期”,亟待采取行之有效的对策措施予以应对,以确保整个行业持续、健康和高质量发展。 电化学储能不可或缺 概言之,电化学储能是利用化学电池将电能储存起来并在需要时再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储能技术。从现有技术路线看,大体可划分为锂离子电池、铅蓄电池、液流电池和钠硫电池等不同类别,其中,锂离子电池是当前电化学储能的主流技术路线,占整个新型储能装机95%以上,其他电化学储能如液流电池、纳硫电池等仍处于示范阶段,如果想要实现大规模的应用还有较长的路要走。从终端客户角度看,电化学储能又可分为表前储能和表后储能,其中,表前储能(俗称大储)通常是指发电侧与电网侧储能,主要用于电力调峰与系统调频;表后储能(又称用户侧储能)则进一步分为工商业储能与家庭储能,主要是增强供电稳定性,并通过峰谷差价套利有效降低用电成本。 同抽水蓄能传统储能和压缩空气储能等其他新型储能相比,电化学储能因其具备不受地理条件限制、建设周期短、响应速度快、技术相对成熟、能量密度大、转换效率高等独特优势,在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等不同场景得到广泛应用,装机规模快速增长,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被称之是“迎合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接入和缓解弃风弃光问题的关键技术,是推动分布式综合能源系统、智能配电网、微电网、能源互联网发展的必备技术,是帮助解决常规电力削峰填谷、提高常规能源发电与输电效率、安全性和经济性的重要支撑技术”,成为各国竞相角逐和抢占的战略新兴产业。 电化学储能尤其是在以下四大方面的应用场景最为普遍:一是电动汽车领域,其核心就是电化学储能技术,通过电池将电能储存起来,然后通过电机驱动车辆运动。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初步建立了具有全球竞争力的电动汽车全产业链优势并实现了“弯道超车”,现已成为我国制造业发展“新标杆”和对外出口的“新三样”;二是储能电站行业,是指在建设开发风光等新能源过程中,通过配建电化学储能将发出的多余电量储存起来,以备在电力需求的高峰时使用,从而达到平衡电网负荷、提升电力系统可行性和稳定性等目的;三是工商储能系统,是指随着分布式和家用光伏发电系统日益普及,电化学储能将白天发出的电储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从而达到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目的;四是移动基站辅助服务,是指为保障通信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通过利用电化学储能技术为移动通信基站提供备用电源服务,以确保通信系统的正常运行。 “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新型电力系统的加快构建和新能源汽车销售的持续“火爆”,让近几年以电化学储能为主的新型储能迎来高速发展的“黄金期”。专家预期,“十四五”期间我国电化学储能平均每年将会以80%的增速增长,“十五五”期间仍将保持平均每年50%的增速。在电化学储能赛道火热发展的同时,随之而来的诸如行业内卷、产能过剩、库存高企、盈利不足等问题日益凸显,同质化竞争呈现出愈演愈烈之势。电化学储能行业可谓是“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正经历着“冰与火两重天”的严峻考验。 一方面,基于储能市场的高景气和高增长预期,电化学储能正成为资本角逐的新赛道,一些地方政府不顾及当地是否有资源禀赋优势或扎实产业基础,贸然采取“拿来主义”,机械照搬照抄别人的经验与做法,造成产业重复建设、发展势头火热等现象十分突出,各地产业规划上大同小异、频频“撞车”,带来严重的“后遗症”;还有不少其他领域的企业甚至是三无(即无技术研发,无生产能力,无售后服务)“皮包公司”纷纷跨界涌入这一热门赛道,都想方设法来“分一杯羹”。大量企业和资本蜂拥而至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整个行业的爆发式增长,迎来一波又一波扩产增容热潮,产能严重过剩预示着新一轮洗牌开始。然而,储能有其独特的发展规律和相对高的技术门槛,若没有过硬的技术积累和相应的人才保障,只是盲目跟风、随意投资,终究不过是昙花一现,也会对整个行业发展造成不利影响,只有那些拥有核心技术和过硬产品的企业才是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王道”。 另一方面,尽管目前电化学储能的发展处于如火如荼的势态,但由于行业加速洗牌、市场日益饱和、产业严重内卷、价格愈演愈烈、竞争趋于白热,其热辣滚烫的“盛宴”背后其实是“一把辛酸泪”,除了诸如福建宁德、比亚迪等少数几家行业顶尖企业发展相对较好外,绝大多数企业的毛利率比较低,效益下滑,处于微利边缘,有些甚至出现巨额亏损,整个行业总体状况并不理想,全要素生产率近年不升反降。尤其是随着储能价格屡创新低,不少抱着“博一把”的心态而盲目进入该行业的投资商,逐渐认识到该行业进入的“高门槛性”和赚钱的艰难性,已有相当部分企业相继退出了该行业,可谓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还有的因为产品严重同质化,让不少电化学储能企业想借助投机取巧的“噱头”搏一把或通过压降材料成本、优化员工、削减工资、减少开支等方式来降本增效,想方设法寻找各种“续命术”,以确保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狭缝中求得生存之道。 “挡路虎”有待破解 总体而言,电化学储能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遇到的难题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是由多方面因素共同引起的,既有政策和市场层面的问题,也有技术和硬件层面的问题。要想确保其健康发展并迈入正轨有很多难关要闯,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去解决: 从政策和市场层面,电化学储能存在市场话语权相对较弱、主体资格有待明确、社会资本参与辅助服务门槛高等问题,导致在市场竞争中常处于被动不利地位:一是新型储能成长空间受限。由于传统电力市场留给新型储能的空间不大,发电侧储能收益直接来源于电力市场,而现行的电力市场的总体运行环境对电化学储能的发展并不太友好,致使电化学储能收益难以保障;二是储能作为辅助服务市场主体资格尚待明确。因为电化学储能受自身规模限制,难以像传统抽蓄那样主要用来调峰调频,其价值主要体现在它提供的辅助服务上,因此辅助服务市场的规制对其收益有着决定的影响。但在发电侧,电化学储能是作为发电厂机组的辅助设备运行的,其本身并没有辅助服务市场独立的经营资格,致使在收益分享中常处于不利地位,由此给电化学储能的收益带来很大不确定性;三是作用空间易受限制。因为电化学储能容量规模一般较小,满功率连续充放电大都在1至2小时之间,虽可有效应对新能源日内波动,但若出现长时间极端天气情况,储能利用效率会受到较大制约;四是“劣币驱逐良币”现象突出。由于电化学储能产业现有标准体系尚不完善,行业进入门槛相对较低,近两年大量良莠不齐的企业纷纷涌入,价格战和“口水战”频频迭出、狼烟四起,容易导致整个行业陷入无序竞争的恶性循环之中。 从技术和硬件设施层面来讲,我国电化学储能面临产业链脱钩、技术标准滞后、安全性难以杜绝等诸多问题,致使电化学储能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麻烦”:一是关键核心零部件存在“短板”。虽然我国电化学储能产业已经形成了从正负极材料、隔膜、电解液、双极板到电池模组和电堆生产、电池制造及后端应用市场开发的完产业链条,但在IGBT(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等一些上游核心零部件仍依赖进口,自给率不到三成,面临“卡脖子”的处境;二是电池芯片和仿真软件存在“软肋”。尽管我国近年在电池芯制造和仿真软件方面投入大量人力与财力,但电池企业在设计仿真环节中普遍使用的仍是国外的CAE仿真软件,国内电池设计仿真软件设计虽取得一定进展,距离实现国产替代还有较大的差距,对整个产业发展的束缚也远超核心零部件断供的程度;三是产业技术标准存在“欠缺”。我国在电化学储能领域的标准创制起步较晚,在国际标准的创建方面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电化学储能相关制造工艺及安全标准大多由西方发达国家所制定,同我国电化学储能产业的国际地位极不匹配;四是原材料供应面临“瓶颈”。电化学储能的上游金属材料(锂、钴、镍等)矿石资源的“壁垒”效应非常明显,对外依存度总体超过80%,譬如磷酸铁锂电池的最关键原材料“锂”矿,我国储量仅占全球6%,60%以上的锂资源依赖国外进口,存在明显资源安全保障压力,实现自主可控迫在眉睫。 “五措并举”确保行稳致远 电化学储能作为一个具有“高确定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整个产业仍处于快速发展的商业化初期,前期资金投入量大、生产技术密集高、产品更迭速度快,一旦规划、投资、市场不及预期,往往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付出高昂机会成本。要采取多管齐下的策略,通过“强内力”破除“重内卷”,“强优势”化解“高门槛”,“差异化”平衡“同质化”,努力打造电化学储能创新的新高地,不断开拓电化学储能发展的新局面。 1、在“统”字上下功夫,统筹推进储能业务发展的新模式。近年来,国家及地方颁布一系列鼓励新型储能业务尤其是电化学储能发展的政策文件,政策的层层加码促使电化学储能迎来新的历史机遇,但如何确保政策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助力电化学储能产业行稳致远则是一个重要命题:一要统一认识,树立“一盘棋”思想,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以创新为驱动、以市场为主导、以机制为保障、以安全为底线,高点定位、统筹谋划、科学布局好电化学储能发展的战略定位,以产业发展和国家整体利益大局为重,正确处理好局部与全局、个体与整体的关系,切实打破和消除各种阻碍电化学储能发展的利益藩篱;二要统合政策标准。结合双碳目标和新型能源系统构建的要求,对现行新型储能发展政策和规划措施进行整体性设计和系统性谋划,将其纳入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大框架之下,真正形成各层面法规、政策、制度、标准的有机配套与相互协调,从制度安排上纾解电化学发展上面临的诸多共性难题,从顶层设计上科学谋划好电化学储能的发展方向;三要统筹资源资本,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大市场、两种资源,因地制宜推动电化学储能全领域、全球范围内资源要素的合理配置,有效激活资源价值和放大资本功能,切实提升新型储能发展的财政、金融、税收、土地等政策合力,尽可能实现规划、产业、平台、人才“四大共享”,为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2、在“改”字上动真格,大胆勇蹚储能产业发展的新路径。目前制约以电化学化储能为主的新型储能良性发展的突出问题是传统电力交易模式下电站利用率较低、盈利难有保障,导致成本与收益的不匹配。据中电联新发布《新能源配储能运行情况调研报告》,所调研电化学储能项目平均等效利用系数仅为12.2%,而新能源配储等效利用系数仅为6.1%,远低于其他类型配储的利用系数。在电力市场化改革大背景下,如何加大改革、构建有利于新型储能良性发展的运行机制显得尤为必要:一是采取行之有效的政策手段,切实提高以电化学为主的新型储能利用率,从根本上解决新型储能大规模建设和调用不充分之间的矛盾。日前,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促进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用的通知》,就加强新型储能并网和调度运行管理、技术要求及协调保障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具体要求;二是不断加大市场机制和商业模式创新,丰富电化学储能应用场景和实际参与交易品种,确保收益来源多元化。 在这方面山东经验值得借鉴,首创独立储能电站进入现货市场运行方式,创造了电量交易+容量补偿+容量租赁收益模式,让新型储能运行经济性得到可靠保障;三是借鉴抽水蓄能、煤电的做法,在全国范围内探索建立新型储能容量电价机制,切实改变新型储能建设运行成本难以通过输配电价疏导、主要由新能源电站单一主体“买单”的现状,让新型储能电站有一个基本可靠的收益保障。 3、在“新”字上求突破,着力发展储能领域的新质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电化学储能技术发展将围绕成本、安全、环保、循环寿命等方面加大创新和攻关,重点聚焦于以下关键方向:一是大容量、长时间储能电池结构不断革新升级,电池容量在500Ah+以上和时长4小时以上锂离子电池技术会得到市场更大的青睐,尤其是更高能量密度、更短充电时间、更长使用寿命及更高安全性能的固态电池发展前景不可小觑,有望给储能产业带来颠覆性变革;二是取材方便、成本低廉的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的产业化进程将加快,有可能实现更大规模的研发应用,存在后来居上、弯道超车的可能;三是高性能、低成本的正负极电极、电解质、隔膜等储能关键材料和核心元器件的研发将持续优化改进,以填补国内市场空白和实现市场突围,为电化学储能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供更加高效和可靠的支持;四是包括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温控系统和消防系统、多能互补和混合储能系统等在内的系统集成技术和仿真软件设计方兴未艾,以更好实现国产替代和破解“卡脖子”难题,为电化学储能各类场景打造“一站式”解决方案,使储能电站的整体性能更加优化。总之,技术创新是电化学储能发展的永恒主题,只有在储能材料、电芯设计和制造、储能系统集成和安全管理等领域和方向持续加大创新,才能有效破解产业发展中的瓶颈和梗阻,在与狼共舞中取得竞争主动权。 4、在“融”字上作文章,积极培育“储能+”的发展新业态。随着家庭、工商业、微电网等分布式储能的广泛兴起以及应急电源、充电桩、通信等移动储能的日益普及,电化学储能应用场景将会越来越丰富,以“储能+”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将成为引领行业的必然趋势:一是储能与能源电力的融合。在进一步做好“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多能互补和源网荷储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在城市配网领域合理配置一定规模电化学储能,鼓励在满足电网安全要求、符合电网规划的前提下,依托现有变电站周边空地建设储能电站;二是储能与工商业的融合。大力推广“用户侧共享储能”等商业模式新示范,结合新能源汽车下乡+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建设农村“新能源+储能”微电网示范项目,努力探索工商业分布式储能市场化应用的新途径,鼓励在综合智慧能源系统开展分布式多能联供的新模式;三是储能与交通运输业的融合。加快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等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鼓励在新能源汽车换电站和超级快充站合理配置电化学储能设施,支持构建以新能源汽车充换电网络、电池租赁、回收利用为链条的新型储能生态体系;四是储能与环保产业的融合。数据显示,当电化学电池材料中拆解回收占比为40%,电池成本可降到0.4元/Wh;当拆解回收占比为90%,电池成本可降低到0.2元/Wh。由此可见,储能与环保产业联系十分紧密,不仅有利于回收宝贵稀缺资源,而且也可有效避免环境污染,同时还能实现大幅降低电池成本。 5、在“深”上见实效,夯实筑牢储能产业发展战略新高地。牢牢把握电化学储能产业革命大趋势,不断深化储能产业结构调整,以筑牢价值链为核心,重塑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和生态链,做强长板优势,补齐短板弱项,努力构建“四链”协同的现代电化学储能产业发展新体系:一是优化创新链。充分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研发重点、实施路线、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最大限度释放“人才、资本、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活力,建立覆盖研发、检测、中试和实证的全场景的创新链平台,实现基于协同创新驱动的“产学研用”一体化的高度耦合与良性互动;二是做强供应链,重点围绕电化学储能的产品设计、材料采购、物流运输、仓储管理、生产加工、样品试制、订单处理、终端零售等全环节减环节、优流程、提效率,实现“产供销、内外贸、上下游”一体化发展;三是精壮产业链,加快培育形成从锂矿开采加工到正负极、隔膜、电解液等关键材料以及电池制造、检测检验、终端应用及拆解回收等全生命周期的产业链条,切实推动电化学储能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四是丰富生态链。搭建起覆盖关键矿产开采、重要材料冶炼、关键零部件生产、重大装备制造、系统集成、产品咨询检测、项目投资建设等完整的产业体系,通过延链、补链、增链、强链,实现倍增效益和乘数放大效应,打造产业集中集聚集群优势,奋力书写引领电化学储能世界发展浪流的中国答卷。 来源:‍能源新媒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史海疆责编:朱金凤审核:常海波...
似乎是各储能企业达成“不出海便出局”的默契,7月份以来,中国多家储能企业密集出海,投资建设包括电池材料、储能等一系列项目。其中包括,欣旺达、亿纬锂能、珠海冠宇三家中国电池企业官宣海外投资建厂以外,还有阳光电源签约全球最大储能项目! 7月5日晚间,亿纬锂能公告,全资孙公司亿纬锂能马来西亚有限公司拟以自有及自筹资金投资建设储能电池及消费类电池制造项目,投资金额不超过32.77亿元。本次投资事项符合公司的发展战略及长远规划,将进一步促进公司海外业务顺利推进,有利于扩大方形锂离子电池与圆柱锂离子电池产能规模,顺应电池供应领域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持续强化公司在锂电池领域的市场地位,对公司完善全球化产业布局具有积极作用和深远意义。 7月8日,珠海冠宇公告,基于公司消费类客户需求及完善公司海外产业布局战略的需要,公司在马来西亚的全资子公司优尼思科技马来西亚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马来西亚冠宇电池新能源项目,总投资额预计不超过人民币20亿元。本次投资是基于公司消费类客户需求及完善公司海外产业布局战略的重要举措。公司目前的消费类产能布局主要集中在国内,本次在马来西亚投资新建生产基地,可以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及应对海外消费类客户的需求,进一步完善公司全球化制造的布局。 7月15日,欣旺达公告,拟通过下属子公司中国香港欣威设立越南锂威有限公司,并投建越南锂威消费类锂电池工厂项目,投资总额不超20亿元。欣旺达表示,本次在越南投资建设生产基地,有利于完善公司海外战略布局,建立海外产品供应能力,提升全球范围内的销售能力,更加灵活地应对宏观经济环境波动、产业政策调整以及国际贸易格局影响,提升公司竞争力及整体抗风险能力,更好地为海外客户提供服务,满足海外客户的订单需求,符合公司整体的战略规划。 7月16日,阳光电源宣布,公司与沙特ALGIHAZ签约全球最大储能项目,容量高达7.8GWh。该项目隶属沙特电力公司(SEC),三个站点分别位于沙特的Najran、Madaya和KhamisMushait地区。据悉,该项目将于2024年开始交付,2025年全容量并网运行。并网后,将有效提高沙特电网稳定性和可靠性。 同日,海南矿业与阿吉兰矿业签署谅解备忘录,就双方拟共同探讨在沙特合作建设锂盐厂项目的可行性,并拟共同设立以上游锂资源、当地矿产勘探及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新能源金属矿产和技术投资机会为主的产业基金等合作达成一致意向。 来源:‍北极星储能网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史海疆责编:朱金凤审核:常海波...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近日,中国石化部署开展“万站沐光”行动,持续推动光伏发电业务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按照规划,到2027年,中国石化将在油气矿区、石油石化工业园区及加油站等建设光伏站点1万座左右。 “万站沐光”行动将坚持“因地制宜、创新驱动、协同发展”原则,支持培育光伏发电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拓展光伏发电应用场景,着力推动光伏发电技术进步、成本下降、效率提升,促进光伏发电大规模、高质量跃升发展,为如期实现中国石化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实施光伏发电开发资源量评估。中国石化将开展光伏发电资源勘查评价,对光伏发电资源、消纳条件等进行全面勘查评价,明确光伏发电发展空间。制订光伏站点建设计划,综合评估光伏项目规模和投资、政策资源、运营情况、环境影响和社会效益等,合理安排光伏项目建设顺序。 布局集中式光伏发电。中国石化将响应国家光伏发电基地化开发政策,发挥光伏技术研发及项目建设优势,加快建设一批生态友好、经济优越的大型光伏基地项目。推进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统筹企业内部消纳和外送消纳,推动光伏发电业务实现规模化发展。 推进光伏发电分布式开发。中国石化将加强公用领域、油气矿区、销售企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持续提升光伏发电能力。利用建筑屋顶、公用工程及公共区域,推动“光伏+建筑”“光伏+公用工程”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立足就地就近消纳,积极推进油区内光伏分布式开发;充分利用加油站(便利店)及物流仓屋顶、油库闲置地块等发展光伏发电项目,推广充电场站配套建设光伏车棚,打造“光储充”一体模式。 稳妥推进新型储能产业。中国石化将研究推进储能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建设不间断电源、充换电设施等用户侧分散式储能设施。发展培育新型储能业务,开展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配合大型项目开发,研究新型储能的配置技术、合理规模和运行方式,支撑大规模新能源外送。紧跟新型储能市场化步伐,探索储能商业应用,推动储能“一站多用”共享。 加快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支撑体系建设。中国石化将依托大型集中式及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运营情况,推动光伏发电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光伏发电产业链安全技术研究,推进光伏发电绿证管理,开展退役组件光伏回收技术研究示范,保障光伏发电产业链安全高质量发展。 根据规划,中国石化还将强化光伏发电系统建设运行质量管控,建立光伏组件入库抽检机制、光伏电站系统效率验收制度,持续开展光伏电站运行管控,把控光伏组件入库质量和光伏电站运行综合指标,提升光伏电站发电水平。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决策部署,近日,中国石化部署开展“万站沐光”行动,持续推动光伏发电业务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按照规划,到2027年,中国石化将在油气矿区、石油石化工业园区及加油站等建设光伏站点1万座左右。 “万站沐光”行动将坚持“因地制宜、创新驱动、协同发展”原则,支持培育光伏发电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拓展光伏发电应用场景,着力推动光伏发电技术进步、成本下降、效率提升,促进光伏发电大规模、高质量跃升发展,为如期实现中国石化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实施光伏发电开发资源量评估。中国石化将开展光伏发电资源勘查评价,对光伏发电资源、消纳条件等进行全面勘查评价,明确光伏发电发展空间。制订光伏站点建设计划,综合评估光伏项目规模和投资、政策资源、运营情况、环境影响和社会效益等,合理安排光伏项目建设顺序。 布局集中式光伏发电。中国石化将响应国家光伏发电基地化开发政策,发挥光伏技术研发及项目建设优势,加快建设一批生态友好、经济优越的大型光伏基地项目。推进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建设,统筹企业内部消纳和外送消纳,推动光伏发电业务实现规模化发展。 推进光伏发电分布式开发。中国石化将加强公用领域、油气矿区、销售企业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持续提升光伏发电能力。利用建筑屋顶、公用工程及公共区域,推动“光伏+建筑”“光伏+公用工程”分布式光伏发电发展;立足就地就近消纳,积极推进油区内光伏分布式开发;充分利用加油站(便利店)及物流仓屋顶、油库闲置地块等发展光伏发电项目,推广充电场站配套建设光伏车棚,打造“光储充”一体模式。 稳妥推进新型储能产业。中国石化将研究推进储能设施建设,积极推动建设不间断电源、充换电设施等用户侧分散式储能设施。发展培育新型储能业务,开展新型储能试点示范,配合大型项目开发,研究新型储能的配置技术、合理规模和运行方式,支撑大规模新能源外送。紧跟新型储能市场化步伐,探索储能商业应用,推动储能“一站多用”共享。 加快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支撑体系建设。中国石化将依托大型集中式及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运营情况,推动光伏发电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光伏发电产业链安全技术研究,推进光伏发电绿证管理,开展退役组件光伏回收技术研究示范,保障光伏发电产业链安全高质量发展。 根据规划,中国石化还将强化光伏发电系统建设运行质量管控,建立光伏组件入库抽检机制、光伏电站系统效率验收制度,持续开展光伏电站运行管控,把控光伏组件入库质量和光伏电站运行综合指标,提升光伏电站发电水平。 来源:‍中国石化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史海疆责编:朱金凤审核:常海波  ...
“双碳”目标下,作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提升全社会绿色电力消费水平的关键一步,参与绿电绿证消费已成为不少市场主体的共识。 “绿电”正变得越来越受欢迎。今年上半年,企业参与绿电交易、购买绿证的热情高涨,海南、新疆、广西等地绿电绿证交易规模正持续稳步扩大。 “双碳”目标下,作为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提升全社会绿色电力消费水平的关键一步,参与绿电绿证消费已成为不少市场主体的共识。可以预见,在对节能减排要求越来越高与可再生能源不断入市的双重加持下,绿电市场会越来越大。不过,在市场机制方面,还需推动绿证与能源双控政策、碳排放市场协同,并不断提升我国绿电绿证的国际认可度。 交易量显著提升 从全国范围来看,多个省区上半年绿电绿证交易量有了新突破。今年1—6月,海南省内“绿电+绿证”交易总成交电量6.47亿千瓦时,是去年全年绿电交易量的7.6倍;新疆实现绿电交易电量8.6亿千瓦时,较2023年全年绿电交易电量增长2倍,同时疆内用电客户购买绿证144.5万张,是去年同期的3.5倍;广西累计组织29批次绿电交易,交易电量50.79亿千瓦时,是去年同期的3.4倍,超去年全年14.65亿千瓦时。 据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市场管理部副主任杜龙介绍,今年1—6月,南方区域绿电绿证交易量达到412亿千瓦时,同比扩大6.2倍,远超去年整体规模,其中绿电交易140亿千瓦时,绿证交易2723万张(折合电量272亿千瓦时),参与绿色电力消费的电力用户超2000家。同时,南方区域积极组织开展港澳跨境绿证交易,截至目前共交易绿证2万个,实现绿色资源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 此前,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上线运行之际,在广州电力交易中心绿电绿证平台,654家经营主体达成2482万张绿证交易,折合电量约248亿千瓦时。这是目前我国最大规模的单批绿证交易,也是广东首次与甘肃、宁夏、新疆等省区的新能源企业进行大规模的跨区域绿证交易。 推动新能源市场化发展 “我国绿电、绿证交易的快速增长主要受内生动力、政府推力、外在压力的推动。”对于绿电绿证的快速增加,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规划发展部副主任韩放表示。 韩放指出,市场是我们解决新能源消纳和发展问题的根本机制,绿电、绿证交易机制是推动新能源全面入市的重要途径。绿电、绿证市场有力推动了新能源市场化发展,把新能源环境价值通过市场挖掘出来,然后通过绿电、绿证市场变现,新能源的环境价值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更加有利于促进新能源参与电能量市场,而且绿电、绿证市场也满足了用户低碳转型、绿色用能的需求,属于发用多方共赢的机制,为促进新能源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 绿电绿证体现了绿色能源的环境价值,有利于推进全社会树立绿色低碳消费理念,助力实现“双碳”目标。2023年,全国绿色电力(绿证)消费总量为105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1.4%,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此前,在第二届电力市场发展论坛上发布了中国绿色电力(绿证)消费TOP100企业,涵盖了能源、电信、石化、钢铁、互联网科技、汽车制造、生活服务等行业。 韩放表示,以中国绿色电力(绿证)消费TOP100企业排名可以看出,很多大型央国企积极响应“双碳”目标要求,主动转型,选择消费绿色电力;同时,近年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等多个主管部门都在不断完善绿电、绿证相关制度,提升绿电、绿证的应用场景,提升绿电、绿证需求;另外,一些大型跨国企业和外向型企业,为提升自身品牌价值和全球竞争力,对绿电、绿证存在较大需求。 凸显电能绿色价值 我国新能源正向更大规模发展。截至2023年底,全国可再生能源累计装机规模突破15亿千瓦,同比增长24.9%,占我国电力总装机容量51.9%。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屡创新高,达到2.95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32%。 有行业人士指出,在新型电力系统下,随着新能源逐步成为装机、电量主体,电力商品的价值较以往出现了改变:以电能量价值为主逐步向电能量价值、安全价值、容量价值、可靠性价值、灵活性价值以及绿色环境等多维价值体系转变。 今年以来,绿电政策陆续出台。比如,《关于加强绿色电力证书与节能降碳政策衔接 大力促进非化石能源消费的通知》中,明确了绿证与能耗双控、碳排放管理等政策衔接方式,提出了绿证交易电量纳入节能评价考核指标核算的具体操作办法。国家绿证核发交易系统上线运行,则为提高核发质效、推动绿证核发全覆盖提供了支撑。 “未来,我们需要建立多维价值的电力市场价格体系,通过绿证合理体现电能的绿色价值。”对此,韩放提出了以下建议:持续完善绿电、绿证市场的相关机制,推动绿电交易常态化开展,推广分时段签约;引导绿电交易周期向长周期扩展,帮助用户获得长期稳定的绿电供应;做好绿证核发全覆盖工作,努力提升绿证国际认可度。 国网能源研究院企业战略所专家赵铮也指出,现在我国绿电绿证在国际上认可度相对较低,要推动绿电国际标准体系的建设和互认。尤其是应对欧盟碳关税以及电池法案,更需做好绿电绿证的溯源、管理体系和绿电追踪。 来源:‍中国能源报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史海疆责编:朱金凤审核:常海波...
ABB赋能中国纺织、化纤企业地标性现代化高层建筑综合体,提供从设备层到边缘控制层的更灵活、可扩展的电气解决方案,打造智慧绿色标杆 ABB  iVD4智能化真空断路器和互感器,确保供电连续性 ABB ZEE600智慧能源管理系统,集成电力监控、能源管理和资产健康管理功能,帮助用户实现智慧用电管理 浙江省桐乡市凤凰湖畔,一座座新地标拔地而起,如同桐乡城市发展的脉搏,跃动有力。站在凤凰湖向北眺望,总部基地里两栋独具特色的写字楼巍然耸立,凸显着现代时尚的气息。这两栋现代化高层建筑是 “新澳(浙江新澳实业有限公司)、新凤鸣(新凤鸣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部大楼项目”,桐乡“双子座”地标建筑。 新澳总部大楼,总投资约4.2亿元,项目占地15.1亩,总建筑面积62,300平方米,地面30层,地面“六棱柱”塔楼160米;新凤鸣总部大楼:总投资5.18亿元,项目占地面积12.3亩,总建筑面积58,000平方米,地面30层,地面建筑总高度达160米。该“双子座”集现代化、智能化、人性化为一体,组成代表中国纺织企业地标性现代化高层建筑综合体。 在该项目中,ABB发现客户的需求主要为两个方面:第一,这两栋大楼分别是新澳和新凤鸣的总部办公大楼,且是桐乡市的地标性建筑,一旦产生非计划性停电,将造成巨大损失和社会影响,因此保证供电的连续性是重中之重;第二,用户期望将总部大楼打造成智慧绿色的标杆性项目,因此要求对电气设备实现智慧健康管理,并提升能源使用效率,节能降耗。 针对用户需求,结合ABB的技术优势,ABB提出了一套涵盖硬件和软件的完整数字化配电解决方案。最终,新澳和新凤鸣用户采用了iVD4智能化断路器和互感器;新澳用户基于资产健康管理和能效管理的需求,还采用了ABB  Ability ZEE600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接入约250个装置(包含保护、表计等): iVD4智能化断路器:实现了断路器运行温度和机构状态的在线监测,帮助用户随时掌握设备的运行状态,提前发现设备隐患,避免非计划性停电,保障全生命周期用电安全及可靠。 互感器:采用优质的原材料、新近的制造工艺,保证产品质量和电参量测量的准确性。 ZEE600智慧能源管理系统:集成电力监控、能源管理和资产健康管理功能。帮助用户全面地掌握供电系统及电气设备的运行情况,实现设备的预测性维护和全面的能效管理,提升供电可靠性和能源使用效率。 目前,浙江省桐乡市凤凰湖总部基地已成为桐乡细分行业头部企业最密集的区块,新澳、新凤鸣等10余家头部企业总部大楼齐聚凤凰湖畔。总部经济作为拉动桐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引擎,正释放出越来越强大的能量。作为电气与自动化领域的技术领导企业,ABB将继续通过深厚的行业积累和数字化创新,用定制化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客户打造安全、智慧和可持续的基础设施。ABB数字化解决方案具有高度的灵活性、扩展性,既适用于ABB品牌开关柜,也可以和国内品牌开关柜厂家合作提供以ABB产品为核心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来源:‍ABB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史海疆责编:朱金凤审核:常海波...
订单额为35亿美元,同比下降3%;按可比口径与去年同期持平 销售收入为39亿美元,同比增长1%;按可比口径增长4% 运营利润为76亿美元,利润率为16.7% 运营息税摊销前利润为64亿美元,利润率为19.0% 基本每股收益为59美元,增长22% 经营活动现金流为67亿美元,增长40%   关键数据                       变化     变化 (单位:百万美元,或另行标注) 2024年 第二季度 2023年 第二季度 美元 按可比口径 2024年 上半年 2023年 上半年 美元 按可比口径 订单额 8,435 8,667 -3% 0% 17,409 18,117 -4% -2% 销售收入 8,239 8,163 1% 4% 16,109 16,022 1% 3% 毛利润 3,174 2,888 10%   6,109 5,604 9%   占销售收入比例 38.5% 35.4% +3.1 pts   37.9% 35.0% +2.9 pts   运营利润 1,376 1,298 6%   2,593 2,496 4%   运营息税摊销前利润 1,564 1,425 10% 12% 3 2,981 2,702 10% 11% 3 占运营收入比例 19.0% 17.5% +1.5 pts   18.4% 16.9% +1.5 pts   持续运营活动利润(税后) 1,104 932 18%   2,018 1,997 1%   归属于ABB的净利润 1,096 906 21%   2,001 1,942 3%   基本每股收益(美元) 0.59 0.49 22%2   1.09 1.04 4%2   经营活动现金流 1,067 760 40%   1,793 1,042 72%   自由现金流 918 606 51%   1,469 768 91%                             第二季度市场需求稳健,运营息税摊销前利润率达19%,创历史新高。我相信在马腾下个月接任首席执行官后,ABB将继续按既定目标为股东创造长期价值。  ABB集团首席执行官 罗必昂   CEO概述   第二季度的业绩再次印证了自2020年开始实施的ABB Way运营模式的成效,使ABB持续展现出良好的运营表现。我们的运营息税摊销前利润率创历史新高,拥有良好的现金流,并宣布了一项更具规模的收购。总体而言,我对这一结果感到满意。 本季度订单额按可比口径与去年的高水平保持相当,这主要得益于电气事业部和过程自动化事业部的强劲增长,抵消了机械自动化和电动交通业务的疲软以及运动控制事业部按可比口径出现的明显下降。我们看到短周期业务订单在多个季度的下降之后迎来积极转变。在项目和系统相关的业务领域,客户需求持续旺盛、项目持续充足。 销售收入达到82亿美元的高水平,而且我们努力实现了1.02的订单出货比(订单量大于出货量)。鉴于今年上半年该指标为1.08,以及目前对市场环境整体稳健的预期,我们有信心在2024年实现大于1的订单出货比。运营息税摊销前利润率为19.0%,这得益于销量的增长和价格的积极影响,集团账目也在总体上了产生了积极贡献。 自由现金流达9.18亿美元,高于去年同期,上半年15亿美元的资金运转有助于我们实现全年目标,即至少达到与去年类似的水平。 赋能低碳社会是ABB的核心要务之一。我们很高兴ABB 2030年与2050年范围一、范围二和范围三的减排目标已获得科学目标倡议(SBTi)的核准,符合《巴黎协定》的要求。我们致力于到2030年和2050年,将ABB的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量分别减少80%和100%。针对新设定的范围三目标,即以2022年为基准,将绝对排放量减少25%,我们将紧密携手上下游合作伙伴,为客户提供产品和解决方案,帮助他们扩大可再生能源规模、提高能效、提升电气化水平并减少排放。  新近发布的新一代机器人控制平台OmniCore就是我们推动研发节能解决方案的一个范例。与之前的ABB控制器相比,该平台使机器人的运行速度提升了25%,能耗降低了20%。OmniCore平台能够在一个独特的单一控制架构中管理运动、传感器和应用设备——通过一个平台和一种语言,集成了我们全套领先的硬件和软件。  作为研发活动的一部分,我们还投资于一些初创科技企业的少数股权,这些企业未来或将完全融入ABB。例如,在本季度,我们投资了两家清洁技术初创企业——Ndustrial 和 GridBeyond,他们通过提供实时优化能耗的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加速推动脱碳,并优化分布式能源和工业负荷。  我也很高兴看到电气事业部宣布了一项规模更大的收购。交易完成后,智慧建筑业务单元将通过收购西门子在华开关插座业务扩展其产品组合,西门子该业务2023 年销售收入超过 1.5 亿美元。此次收购将扩大我们的市场覆盖,为该地区客户提供更丰富的、安全可靠的智慧建筑技术。  ABB已宣布任命Giampiero Frisio(蒋培瑞)为电气事业部全球总裁, Brandon Spencer为运动控制事业部全球总裁,我和即将就任ABB首席执行官的马腾都对任命内部候选人感到高兴。他们两位都是经验丰富的领导者,在ABB Way运营模式下业绩卓著,带领我们两个最大的业务单元实现盈利增长。  身为ABB的一员,我深感自豪。能够与这样一支出色、敬业和对事业充满热情的团队共事,是我最大的荣幸。我们遵循ABB Way运营模式,不仅让财务绩效达到同类最佳水平,还将可持续发展全面融入我们的核心客户价值主张,并使自身运营成为低碳工业解决方案的标杆。马腾将从下月起接任首席执行官一职,他将带来他在ABB业务前线超过25年的丰富经验和对客户的深刻理解。我相信,他将带领整个团队继续深化ABB Way,推动公司实现盈利和可持续增长。在即将从ABB退休之际,我衷心祝愿团队在未来的日子里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前景展望 2024年第三季度,ABB预计销售收入按可比口径将实现更高的增长率,运营息税摊销前利润率将达到18.5%左右,或略低于这一水平。 ABB预计2024年全年订单出货比大于1,销售收入按可比口径将增长约5%,运营息税摊销前利润率将达到18%左右。 ABB是电气与自动化领域的技术领导企业,致力于赋能更可持续与高效发展的未来。ABB将工程经验与软件技术集成为解决方案,优化制造、交通、能源及运营。秉承140余年卓越历史,ABB全球超过10.5万名员工全力以赴推动创新,加速产业转型。   来源:‍ABB『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彭东浩责编:史海疆审核:常海波...
根据最新的财务预测,中央企业(央企)的经营状况展现出积极的复苏迹象。 电力行业成为了上半年业绩增长最为显著的板块。在11家电力公司中,包括4家水力发电企业、6家火力发电企业和1家综合能源企业,全部预计实现业绩提升。三峡水利(股票代码:600116.SH)以高达564.55%至684.36%的净利润同比增长率领先群雄。 水电发电量显著增长带动业绩提升 三峡水利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上半年电力业务净利润同比增加了约1.6亿元,主要得益于去年干旱影响导致的低基数效应,以及今年来水情况的改善。上半年,三峡水利完成了自发水电上网电量约12.56亿千瓦时,同比增加了4.11亿千瓦时,增幅达48.64%,带来了约1.4亿元的额外利润。此外,外购电平均成本的下降也为公司贡献了约0.33亿元的额外利润。 其他水电公司如黔源电力(股票代码:002039.SZ)、桂冠电力(股票代码:600236.SH)和湖北能源(股票代码:000883.SZ)也分别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将分别增长1.18亿元至1.49亿元、4.74亿元至5.74亿元以及2.65亿元至16.4亿元,同比增长率分别在270%至365%、51.93%至62.88%和40.32%至81.92%之间。这些公司的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所在流域或地区的来水量增加,从而提升了发电量和市场表现。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24年6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达到7685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3%。1月至6月,规上工业发电量总计4435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2%。具体到不同类型的电源,6月份,水电发电量同比增长44.5%,而核电下降4.0%,风电增长12.7%,太阳能发电增长18.1%。 对于上半年国内水电发电量的显著增长,业内专家早已有所预期。华泰证券的分析指出,自第二季度以来,各大水电站的来水量逐渐改善,带动了水电发电量的显著提升。 燃料成本下降和新能源业务扩张 火电类上市公司业绩暴增 火电方面,受益于上半年燃煤价格的下滑,华电能源(股票代码:600726.SH)、大唐发电(股票代码:00991.HK)和华银电力(股票代码:600744.SH)等以火力发电为主的央企控股上市公司预计业绩将出现较大增幅。例如,华电能源预计上半年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为6.3亿元,同比增长约433%;扣除非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约为4.3亿元,同比增长约2991%。 大唐发电则预计上半年净利润将在28亿元至34亿元之间,同比增长85%至124%。除了燃煤成本的下降,清洁能源业务的扩张也是业绩增长的关键推动力。 清洁能源业务壮大成为电力央企业绩增长重要驱动力 随着全球向低碳转型的趋势,清洁能源结构正在经历重大调整,绿色能源正在快速崛起。国家能源局于今年3月发布的《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强调了巩固和扩大风电光伏的良好发展态势,稳步推动水电核电的开发建设和完善绿色低碳转型的政策体系。 业内人士指出,加快清洁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的建设,不仅可以增加清洁电力的总体供应,还可以通过风光互补降低清洁能源供应的不确定性,确保电力的稳定供应。 “今年上半年,多家电力上市央企的业绩显著增长。这主要归功于新能源业务的快速发展,风电、太阳能等业务成为新的增长引擎;同时,燃煤价格的下降减少了火电业务的成本。此外,发电量和发电收入都有所提升。”业内人士同样表示,随着新能源业务的持续增长和燃煤价格的稳定,电力央企的业绩增长前景乐观。 “清洁能源业务的壮大确实是电力央企业绩增长的一个重要驱动力。”业内人士分析说,随着环保标准的提高和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发展,清洁能源市场前景广阔。电力央企应当抓住这一机会,加大对清洁能源业务的投资和发展,以增强自身竞争力和市场份额。同时,政府应加大对清洁能源产业的支持,为电力央企创造更好的政策环境和市场条件。 综上所述,电力央企的业绩增长得益于多个因素的综合作用,包括燃煤成本下降、清洁能源业务的快速发展以及政策的有利推动。随着全球向低碳经济的转型,电力行业正迎来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在清洁能源领域。电力央企通过加大清洁能源投资,不仅能够满足日益严格的环保要求,还能顺应能源结构调整的趋势,为长期稳定增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来源:‍电力网『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彭东浩责编:史海疆审核:常海波...
西门子低碳数字化创新高峰研讨会在山东成功举办 助力山东打造首家零碳智慧工厂,为其提供零碳咨询、规划和全方位技术支持 与临沂高新区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在零碳智慧产业园区领域展开合作 西门子低碳数字化创新高峰研讨会今天在济南举办。论坛以“数智赋能,共筑可持续发展未来”为主题,由西门子携手山东省贸促会、洛克美森智能电气有限公司、山东省政协齐信智行、产教融合界别同心汇共同举办,聚焦低碳及数字化前沿技术,共商合作、共谋机遇,积极推进山东省数字化和低碳化转型升级。活动期间还举办了山东省首个零碳智慧工厂——洛克美森(济南)零碳智慧工厂启动仪式以及西门子与临沂高新区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这标志着西门子和山东省在数字化和低碳化的全面合作取得了进一步切实进展。 “低碳发展不仅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和提升竞争力的内在动力。” 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执行副总裁、西门子大中华区智能基础设施集团总经理林斌表示,“西门子始终积极探索零碳工厂和零碳园区建设的实现路径,推动区域经济低碳化和数字化转型升级。我们希望发挥实干家精神,以切实可行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为基石,以新质生产力为引领,不断深化与山东省的合作,为中国城市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参考。” 在此次研讨会上,西门子全面展示其在零碳智慧工厂、智慧能碳管理、智慧园区管理,以及综合能源管理等方面的创新技术及解决方案。例如,西门子智慧园区管理平台SCX集成智慧安防、智慧消防、能碳监测、楼宇自控、一卡通系统五大智慧园区管理系统,可以让管理者直观了解工厂和园区的整体运营情况,实现全方位一体化智慧园区信息管理。西门子智慧能碳管理平台Smart ECX,其已在西门子Xcelerator平台上线,可实现碳排核算、减碳规划、碳足迹实时监控等,使客户能够明晰厂区和园区的碳排情况,并可根据系统建议采取相应措施实现减碳。目前这两大平台已在国内广泛应用,包括为常熟高新区MOBO协同创新产业园和太仓智汇谷等提供能耗监测与优化,以及助力打造北京首个“光储直柔”零碳营业厅等。 会议期间,西门子助力打造的山东省首个零碳智慧工厂——洛克美森(济南)零碳智慧工厂宣布正式启动。西门子为该工厂提供了覆盖从咨询、分析到规划的数字化及低碳化整体解决方案。西门子智慧能碳管理平台Smart ECX、综合能源管理平台MGMS和智慧园区管理平台SCX,不仅从生产源头量化能耗、碳足迹等数据,让厂房管理更智能,同时也可实现园区智慧化运营管理。该零碳智慧工厂建成后,通过新能源建设和数字化场景应用,预计每年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近600吨。此外,西门子还将为工厂提供多样化的零碳业务培训并帮助其培养相关人才,助力打造数字化展厅,并梳理一整套零碳工厂建造标准流程,进而推进其从示范效应走向规模化推广。该工厂项目曾在2023年进博会上获得中国投资协会授予的“零碳工厂”标准试点证书,成为山东省唯一获得该荣誉的项目。 “我们希望在济南打造一座零碳工厂,并借助高度数字化与信息化的手段提升新工厂的运营效率。”洛克美森智能电气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淼表示,“洛克美森与西门子合作由来已久,双方有着深入的了解和契合的发展理念。西门子在零碳领域拥有诸多成功实践,正是我们打造零碳工厂的理想合作伙伴。” 研讨会上,西门子还与临沂高新区签署合作框架协议,推动临沂高新区科技创业园新一代零碳智慧产业园项目的落地,借助西门子智慧园区管理平台,对其现有分散子系统进行整合优化,搭建集可视化管理、能耗监测、楼宇自控、门禁安防和智慧空间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管理平台。平台建成后,园区将充分利用大数据分析与集中管控,实现园区运营数据管理动态监测、实时分析,为园区运营决策提数据支撑,从而实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园区的智慧运营水平与绿色低碳成效。   来源:‍西门子『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彭东浩责编:史海疆审核:常海波...
菲尼克斯电气集团首席执行官一职将由Frank Stührenberg移交给Dirk Görlitzer   从左到右依次为:   Dr. Dipl.-Ing. Eberhard Veit, Dirk Görlitzer, Frank Stührenberg, Dr. Frank Eisert   菲尼克斯电气集团首席执行官(CEO)Frank Stührenberg在为公司效力33年后,将于2024年12月底退休,Dirk Görlitzer将接替其职位。Dirk Görlitzer自2020年起担任执行董事(总经理)兼首席运营官(COO)。为确保平稳过渡,Frank Stührenberg和Dirk Görlitzer已从7月1日起共同担任首席执行官一职。后续Frank Stührenberg将担任新成立的Phoenix Contact E-Mobility Holding SE公司监事会主席,继续与菲尼克斯电气集团保持联系。   菲尼克斯电气集团监事会主席Eberhard Veit博士表示: 我们对这一内部继任安排感到非常高兴,它最大程度地确保了公司管理团队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在过去的许多年里,Frank Stührenberg一直在为公司的国际化发展与成功做出重要贡献。与此同时,他还与监事会及股东们携手,在塑造公司文化和当前集团执行董事会的战略方向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已为自己今年年底的卸任做出了妥善安排,以帮助他的继任者和与他长期合作的管理团队能够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成功地布局菲尼克斯电气集团的战略和定位。   Frank Stührenberg出生于1963年,拥有经济学背景,主要研究商业系统。他自1992年起一直在布隆伯格为菲尼克斯电气工作,其中有多年时间担任高级销售职位。2006年,Frank Stührenberg被任命为菲尼克斯电气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并于2015年1月起出任首席执行官。 Dirk Görlitzer拥有电气工程专业背景,自1994年起加入菲尼克斯电气集团。他的职业生涯从产品经理起步,一路走来成为工业器件和电子技术(ICE)业务领域总裁,以及菲尼克斯电气集团执行董事会成员。 菲尼克斯电气股东兼监事会成员Frank Eisert博士强调:“作为一家家族企业,菲尼克斯电气集团的特质在于:即便是最高管理层,也同样将‘团结’和‘责任’的家族精神作为前进的驱动力。Dirk Görlitzer已在菲尼克斯电气工作了约30年,他不仅在技术和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取得了成功,而且如同Frank Stührenberg那样,体现了我们公司的价值观:信任、尊重、伙伴和可靠。作为菲尼克斯电气集团‘赋能全电气社会’愿景的热忱倡导者,他将以不变的执着持续深耕细作,擘画并引领菲尼克斯电气集团的战略方向,稳健推进公司的长远发展。” 在Frank Stührenberg卸任后,除Dirk Görlitzer(首席执行官)外,菲尼克斯电气集团执行董事会其他成员为Torsten Janwlecke(首席运营官)、Ulrich Leidecker(首席运营官)、Frank Possel-Dölken(首席数字官)和Axel Wachholz(首席财务官)。 菲尼克斯电气集团坚信,中国市场的战略地位至关重要,无论集团首席执行官如何变动,集团对中国市场的承诺始终坚定不移。Frank Stührenberg与Dirk Görlitzer的交接是集团文化与战略连贯性的有力体现,中国作为菲尼克斯电气集团全球版图中的关键一环,将继续在Dirk Görlitzer的带领下受到集团的重视与支持。集团期待与中国市场持续深化合作,强化本土化策略,进一步拓展业务版图,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迎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能源转型等面向未来的挑战与机遇。   来源:‍菲尼克斯『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彭东浩责编:史海疆审核:常海波...
据悉,沙特阿拉伯能源部已启动地理调查,以寻找在该国建设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合适地点,并称该国是第一个进行如此大规模调查的国家,调查将涉及超过85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包括人口稠密的地区、沙丘和有空域限制的地区。 据能源部长Abdul Aziz bin Salman bin Abdul Aziz Al Saud 介绍,此次活动旨在鼎力支持沙特王国实现其宏伟蓝图,即自2024 年起,每年通过公开招标方式,新增20GW 可再生能源项目,其目标是到2030 年达到100GW-130GW 的累计容量。 作为调查的一部分,能源部将在全国范围内设立1200 个站点来检测太阳能和风能。这些站点将配备最新技术,对指定区域进行调查,以确定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合适地点。对于太阳能,这些站将记录直接法向辐照度(DNI)、全球水平辐照度(GHI)、漫射水平辐照度(DHI)、尘埃和污染物沉积率、地面反射辐射(反照率)、环境温度、降雨量、相对湿度和大气压力。 来源:‍能源界『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彭东浩责编:史海疆审核:常海波...
近日Nordex(恩德)发布了其2024年上半年业绩。该公司2024年上半年在17个国家获得602台,共计3357MW的风机订单(不包括服务业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 27%。其中,2024 年第二季度的订单量为1271MW,相比第一季度大幅下降。 与 2023 年第二季度89万欧元/MW(7042元人民币/kW)相比,今年第二季度该公司销售的机组价格,达到了96万欧元/MW(7597元人民币/kW),价格稳中有升。 "我们对上半年的订单量和保持定价稳定的能力感到满意。尤其是欧洲和全球市场对 N163机型的强劲需求,再次坚定了我们对今年下半年订单计划的信心。"Nordex集团首席执行官José Luis Blanco说。 事实上,不仅Nordex的风机在涨价,欧洲其他整机企业的风机也在涨价。这一波价格上涨行情,已经持续了两年之久。 据维斯塔斯2023年年报显示,该公司2023年在美洲、欧洲、中东、非洲市场的风机销售平均单价为7000元人民币/kW;在亚太地区的风机销售单价甚至高达10000元人民币/kW。而在2022年,上述区域单价则分别为6000元人民币/kW和7000元人民币/kW。 据海外媒体分析,欧洲风机价格的上涨主要受通货膨胀影响,导致生产风机的原材料成本上涨。有趣的是,一方面欧洲风机价格已经涨至7500元人民币/kW以上,并且趋势不减;另一方面欧洲却在对中国物美价廉的风机进行调查,认为中国风机产品可能扰乱其整机市场。显而易见的是,欧洲整机企业正与政府携手,制造贸易壁垒。他们唯一没有考虑到的是,欧洲风电开发企业用如此昂贵的机组,能否发出社会发展可负担的电价,长此以往将大大削弱欧洲风电产业,乃至欧洲整体经济竞争力。 反观中国风电产业,为持续降低风机价格,在技术上持续推动大型化发展,陆上最大风机已达15MW,海上最大风机已达22MW,甚至连漂浮式风机,都做出了16.6MW的超大容量。正是通过技术进步推进产品大型化,对冲了原材料上涨等不利因素,拉低了风机单位千瓦价格。 因此,与欧洲风电截然不同的是,2024年中国陆上风机平均价格小幅下降,达到1400元/kW出头,内蒙已有部分大基地项目降至1000元/kW以下。中国陆上风机平均价格,不到上述欧洲整机企业产品价格的20%。但即便这样,欧洲风电整机商近年来的盈利水平仍然不佳,并且频繁爆出产品质量问题。 但话说回来,价格高点难道不好吗?虽然整体产业竞争力有所下降,至少企业与员工不需要那么卷,活得轻松点未尝不可。我们如此惨烈地竞争最终目的与意义到底是什么,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话题。   来源:‍风电世界『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彭东浩责编:史海疆审核:常海波...
ABB在华首个实现UL 2799 废弃物零填埋最高等级的工厂 实现工厂自身运营过程产生的所有废弃物转化率达100%,落实可持续发展 近日,北京ABB低压电器有限公司通过UL 2799废弃物零填埋认证,并获得最高等级“铂金级”证书,这是ABB在华首个荣获UL 2799废弃物零填埋最高等级的工厂,也是ABB在华获得的第四张UL2799证书。此前,厦门ABB低压电器设备有限公司、ABB新会低压开关有限公司、厦门ABB开关有限公司基于UL 2799标准均取得 “废弃物零填埋” 金级认证。 随着现代工业的进一步发展,废弃物产生的数量与日俱增,导致环境与生态的破坏。如何以安全、环保的方式对废弃物进行处理,对制造领域至关重要。UL 2799废弃物零填埋环境声明验证程序(ECVP)是第一个完整提出废弃物转换方案以及计算方法的标准。同时,也是目前最严苛的标准之一,其要求企业至少达到 90%的废弃物通过非废弃物发电的方法转化 [1] ,即转化率大于90%,才有资格获得废弃物零填埋(Zero Waste to Landfill)认证(转化率90-94%为银级认证;转化率95-99%为金级认证;转化率100%为铂金级)。而获得铂金级认证,意味着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不能有任何废弃物送往填埋场。 秉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北京ABB低压电器有限公司于今年二月启动 “废弃物零填埋” 认证项目,对产品原材料的生产加工、使用和废弃物处置全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在运营各环节对废弃物进行减量、回用和循环利用。推进化学品减量项目,减少危险废物产生,变更厨余垃圾处理方式,降低废弃物焚烧率,循环利用塑料包装盒,降低物流环节包装物使用。并且,对全体废弃物处置供应商进行培训,提升废弃物处置阶段的高效转化,落实可持续发展,实现工厂自身运营过程产生的所有废弃物转化率达100%。 终于,历时五个月的时间,经过识别和实施各类循环利用项目,资料收集和整理,多轮文件澄清及现场审核几个阶段后,ABB在7 月5日收到了UL 2799废弃物零填埋铂金级的认证证书,实现在可持续发展路上的又一里程碑。 ABB电气中国副总裁、智慧建筑亚太区负责人邹恩昌表示,“ABB致力于赋能低碳社会,通过创新的技术产品与解决方案,推动企业与环境的共生发展。此次荣获废弃物零填埋铂金级认证,充分展现了我们在废弃物零填埋方面的探索和努力,同时也彰显了我们推动可持续发展的坚定承诺。ABB将持续推进绿色发展,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积极贯彻绿色制造的体系标准,建立绿色供应链,积极迈向净零未来。”     参考文献: [1] 国际零废物日|今日话题废弃物零填埋 ABB是电气与自动化领域的技术领导企业,致力于赋能更可持续与高效发展的未来。ABB将工程经验与软件技术集成为解决方案,优化制造、交通、能源及运营。秉承140余年卓越历史,ABB全球约10.5万名员工全力以赴推动创新,加速产业转型。ABB在中国拥有研发、制造、销售和工程服务等全方位的业务活动,约30家本地企业,约1.5万名员工遍布于近130个城市,线上和线下渠道覆盖全国约700个城市。 欲进一步了解ABB,请访问http://new.abb.com/cn,ABB直通车:https://mall.abb.com.cn,新浪微博:@ABB电气,官方微信:cnabblp,官方微信服务号:abbel_cn     来源:‍ABB『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彭东浩责编:史海疆审核:常海波...
一,电力改革与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相关话题快速升温 5月14日,国家发改委发布《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标志着全国统一电力市场“1+N”基础规则体系中的“1”的落地,新一轮电改大幕正式拉开。 “三中全会”临近,围绕“双碳”战略及消纳问题,电改是绕不过去的话题。从现有政策看,推进加大电网投资、新能源入市、电碳结合等是未来重点,但细节尚待完善。 (1)电网投资:1)资金来源:提高负债率、增加输配或居民电价、放开社会资本投资都是可能的选项;2)投资方向:当前主网投资较为侧重,预计未来配网投资将持续完善。 (2)新能源入市:在中长期电力交易中,新能源与火电电价将存在竞争,电价高低取决于政策期望的方向、特定时间段的电力供需、新能源的竞争报价。最终目标为实现发电端电价波动增强且平均电价降低、调节电价提升、新能源发电量占比提升。 (3)电碳结合:1)通过节能降碳综合方案,压实地方政府责任,鼓励绿电的消纳;2)完善碳交易市场建设,打通国内外双循环,提升绿电的环境收益。 二、关于电改的七个趋势 1. 政策密度高,电改是长期确定性主线。去年开始,顶层文件明显发力,密度落地;政策组合拳有望年内发布。 2. 各省现货市场建设明果加速。我们认为,电力市场化下一阶段的重点在于建设现货市场。未来两年将是现货市场大年。 3. 推动更高比例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目前电力系统的核心矛盾是越来越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电网后的消纳问题。4. 加强用电侧负荷侧调节与灵活性资源调度。能源局预计今年度夏期间,全国用电负荷还将快速增长,虚拟电厂是平衡电力供需的重要手段之一。 5. 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电网智能化景气高。电网在数字化/智能化及配网侧的投资比例有望持续加大;国网换帅落地,4月电网投资超预期(1-4月同比+25%,4月同比+47%),预计电网全年智能化招标有望加速。 6. 多元化主体参与电力现货市场。独立储能、虚拟电厂、核电等市场主体参与现货市场均有一定进展。 7. 理顺电价机制,分时电价、调节性资源付费。 三,电改利好哪些方向? 我国绿电发电量占比过去10年从3.3%升至15.5%,波动性过大导致电力系统稳定性受到挑战。随着新能源装机量的快速提升,装机量超过了电网的消纳能力,成本,机制,商业模式都影响了行业的发展。虚拟电厂,储能,配电网的完善,电网数智化预计将会受益。 四,未来电改催化: 1、特高压:南疆-川渝特高压直流超预期采用柔直方案,沙特柔直换流阀开启招标,预计后续仍有较多的新项目体量。同时,下半年双八百特高压柔直换流阀将迎来首次招标,单站价值量或将超出市场预期超过40亿元,进一步支撑上市公司订单水平;并且后续海风柔直普及有望带来额外增量。 2、数字化:国网24年数字化设备第一批招标显著放量,合计各类设备招标总量8万台/套(23年第一批次招标总量不足1万台/套),数字化投资有望攀升;同时,核心标的国网信通在输变电通信设备中标份额大幅提升,达到38.5%,24年1-2批次输变电通信设备中标金额达6.03亿元,同比增长322%。 3、海外:海外电力设备公司财报显示一季度板块营收和利润继续增长,同时海外公司在手订单增长较多,伊顿电气在手订单整体同增27%,其中北美同增31%;现代电气整体新增订单同增80.7%,其中北美同增86%,订单增速普遍快于营收增速,显示海外目前需求仍在加速,供给紧张态势持续,有望加快更多国内电力设备企业迎来出口机遇。 来源:‍能源数字『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彭东浩责编:史海疆审核:常海波...
7月16日,全球领先的新型能源系统企业远景科技集团与沙特公共投资基金(PIF)、沙特能源设备公司Vision Industries共同宣布将在沙特成立风电装备合资公司,携手加速中东地区的新能源发展,推动迈向更清洁、更可持续的未来。 根据协议,合资公司将进行风机及关键零部件的本地化生产制造。远景将是合资企业的最大股东,沙特公共投资基金是第二大股东,Vision Industries持有剩余股权。合资公司将帮助沙特风电价值链到2030年实现75%本地化生产的目标,助力中东地区的清洁能源转型。沙特公共投资基金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主权基金之一,承担了助力沙特可再生能源转型、实现沙特“2030愿景”的使命,致力于发展风电、光伏、氢能、储能等可再生能源。Vision Industries是领先的绿色能源工业项目投资者和开发商,支持供应链本地化发展。 沙特公共投资基金Yazeed Al-Humied表示,PIF旨在通过企业合作和投资组合,推动领先的可再生能源技术落地沙特阿拉伯,实现本地新能源装机承诺,同时支持能源部的国家可再生能源计划。 沙特公共投资基金之所以在全球范围内选择远景作为合作伙伴,是因为远景为全球绿色转型提供领先的风电、储能、绿氢、动力电池和智能物联网等产品和技术,其创造的新型电力系统和零碳产业园正在成为推动全球脱碳的重要力量。远景风机业务连续两年中标量全球第一,海外风机订单连续两年占中国风机企业订单的70%。因引领全球绿色能源转型的重大贡献,远景获得《时代》(TIME)2024年“全球100家最具影响力企业”,并被冠以“绿巨人”的称谓。 远景科技集团董事长张雷表示,“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与沙特‘2030愿景’的双向奔赴将为全球零碳转型提供新的动力。远景作为新型能源系统的领导者,通过产业链的本地化建设,将有效推动沙特新工业体系发展。” 新型电力系统不仅是保障能源体系清洁、稳定、安全的核心,更是为产业的低碳转型和深度调整打下坚实的基础。远景拥有成熟的新能源装备技术和新型电力系统解决方案,结合沙特公共投资基金强大投资能力和Vision Industries的本地化能力,三方将通过互信互利的国际合作,携手迈向美好零碳未来。   来源:‍北极星风力发电网『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彭东浩责编:史海疆审核:常海波...
7月15日,阳光电源与沙特ALGIHAZ成功签约全球最大储能项目,容量高达7.8GWh! 该项目的三个站点分别位于沙特的Najran、Madaya和KhamisMushait地区,2024年开始交付,2025年全容量并网运行,将有效提高沙特电网稳定性和可靠性,助力沙特“2030愿景”实现。 该项目体量庞大、交期紧迫、调度管理复杂、电网支撑及运维要求高。阳光电源将部署1500余套PowerTitan2.0液冷储能系统,采用AC存储一体化设计,能量密度高,帮助客户节省55%的用地面积。设备出厂前即可完成预安装、预调试,到站即并网,同时依托智能制造能力及全球化销服体系,满足项目极速交付需求。 另外,此项目配备近780万颗电芯,为解决运维的巨大挑战,阳光电源通过智能EMS、BMS系统,确保从电芯到PACK到系统,再到储能电站的高效安全运行。项目设计建设期间,阳光电源还将开展系统仿真工作,进行场站级电网HL实验,模拟本地电网实际情况,验证场级策略一致性,确保储能系统安全、稳定地接入沙特电网。项目预计并网后,可实现超15年长寿命周期运营,保障电站稳定高效收益。 来源:‍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彭东浩责编:史海疆审核:常海波...
有一些企业,既不是有宣传需求的整机或部件商,又不是业绩透明的上市公司,更不是专注当“甲方大大”的开发商,却在风电领域的一个细分环节中掌握了无可匹敌的技术实力,拥有令人瞠目结舌的产品业绩。这些企业还有三个共同点:那就是横跨风电与其他工程领域,且是强大的“中”字号企业,并且是技术研究院出身。篇幅有限,我们先介绍三家在风电领域的“低调王者”。 第一位:中海油研究总院 今年2月,由中海油研究总院独立设计的16~18MW张力腿浮式风电基础取得美国船级社(ABS)的原则性认可(AIP)证书,这也是国内首个张力腿型式浮式风电基础的AIP证书。 我们知道,漂浮式机组目前公认有四种基础形式,其中半潜浮式和张力腿式在我国最有发展前景。半潜式技术相对成熟,我国引领号、扶摇号、海油观澜号及国能共享号均采用此类技术。而张力腿却尚无应用,国际上也仅有SBM一家公司完成样机建造。中海油研究总院船型由立柱、浮箱和撑杆组成三角形稳定支撑结构,实现构件强度和建造难度相平衡,系泊基础采用高承载抗扭共享型式,国产化程度高。 而就在去年年底,法国BV船级社向中海油研究总院的粤东15MW以上级半潜漂浮式风机浮体基础方案颁发原则性认可(AIP)证书。因此,目前中海油研究总院已经具备了最适合我国的两种漂浮式基础的设计研发能力。 中海油研究总院高层此前对外表示,中国海油将针对面向工程的一体化耦合设计等技术难题,瞄准商业化的轻量级半潜漂浮式船型等研究方向,以原创技术支撑漂浮式风电技术高端产业链建设,为国家输送深远海平价清洁电力,践行国家”双碳”战略。 第二位:中电建水电四局 在我国风电塔筒制造业中,也有一家企业“大隐隐于市”。它就是中国电建的中国水利水电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与大金、天顺、泰盛等企业不同,作为一家“中”字头企业,这家公司并未上市,其市场业绩也并不公开。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在国内很多具备影响力的大型风电项目中,这家企业都作为独家供应商,默默提供最可靠的产品。 中电建水电四局诞生于1958年刘家峡水电站修建时期,早在2008年,为了满足“三北”地区包括酒泉风电基地、张北风电基地的风电塔筒需求,成立了新能源装备公司。2017年,该公司中标天津南港海上风电场一期工程,首次进入海上风电领域。 随后,该公司参与了大量海陆风电项目的建设,包括我国海上风电的超级工程,三峡阳西沙扒300MW海上风电场;全国首个批量化应用单机容量16兆瓦海上风电机组项目,三峡集团福建漳浦六鳌海上风电场二期;我国第一个漂浮式批量项目,中电建万宁海上漂浮式项目样机工程;我国单机容量最大海上风电项目,华润连江外海海上风电项目等。 可以说,我国超大容量机组所采用的塔筒,大多出自于中电建水电四局之手。该公司在全国拥有40多个制造基地,将其称为“低调王者”一点不为过。 第三位:中船七〇八所 要说海上风电工程,最关键的是船舶支持。有一家“中”字头企业,可以说是凭一己之力,为我国海上风电工程船舶的建造,解决了最关键的设计难题。 七〇八所的官方名称叫做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创建于1950年11月,是中国船舶行业成立早、规模大、成果多的研究开发机构,是船舶设计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依托单位。该所是我国最早研发水面战斗舰艇的单位之一,还自主开发出多型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各类船舶、海洋工程装备和船用装备,为我国船舶工业、海洋事业的发展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 在风电领域,七〇八所已经深耕了十多年,可以说是硕果累累。先后自主研发设计并交付了30余艘风电施工船机,包括安装平台、起重船、布缆船、风电运维母船和半潜运输船等,覆盖了海上风电施工全产业链所有核心装备。 一些耳熟名详的风电工程船舶,包括“福船三峡”号、“福船大桥”号、“海龙兴业”号、“铁建01”号、“华祥龙”号、“群力”轮、“海洋079”、“精铟03号”、“白鹤滩”号、“蓝鲲01”号等风电安装平台,研发设计了“华天龙”号、“威力号”、“乌东德”号等起重船,“启帆9号”等海缆敷设船的设计都出自七〇八所。 在您印象中,风电领域还有哪些可成为“低调王者”的企业?   来源:‍风电世界『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彭东浩责编:史海疆审核:常海波...
中国厦门——智能动力管理公司伊顿携绿色创新产品抵达厦门,以“能源转型,因我们而不同”为主题,为客户与合作伙伴带来全方位的产品展示和深入的技术交流。   伊顿秉承可持续发展和数字化理念,打造智能综合能源解决方案,赋能客户乃至全行业加速推进电气化和能源转型。此次技术日活动重点展示了伊顿在智慧配电、光伏和机械制造领域的前沿技术和创新解决方案。从大型发电站、制造工厂、智能楼宇,到社区和家庭,伊顿致力于满足用户多样化且不断更迭的能源需求。以下是部分展出的产品和技术亮点: 智能配电解决方案,兼具绿色环保和数字化创新的特点,不仅拥有高效环保的硬件设备,还搭载了伊顿 BrightlayerTM综合能源管理软件系统,帮助客户实现能耗和资产状况的实时监测、高效管理和节能减排。基于物联网,伊顿还推出了“伊”站式智能配电搭载电力仿真系统,利用“数字孪生”技术为变配电站房建立虚拟数字模型,三维可视化呈现运行数据,展示设备健康状况,助力设备运维。 光伏细分行业解决方案,针对大型光伏电站、工商业光伏及住宅小型光伏领域,伊顿推出了一系列电路保护和控制元器件产品,通过产品差异化定位,适配客户多样化的应用场景,同时满足行业的高标准、高要求。 机械制造解决方案,伊顿工控自动化产品服务于物流仓储、轨道交通、车辆等行业客户。伊顿 SmartWire-DT®系列智能化布线系统,结合物联网理念,能够采集伊顿设备信息,帮助运维人员制定更优的维护计划。此外,伊顿还推出了 Rapid Link 分布式变频器,凭借其标准化、智能化和高能效等特点,在全球安装节点数量超过 25 万台,助力客户打造高效物流系统。 近年来,伊顿积极赋能行业能源转型,并提出“Everything as a grid(电网无处不在)”理念,聚焦数字化和可持续发展,以微电网、清洁能源和数字技术为核心,利用自身在电气和工业领域的传统优势和持续创新,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能源转型支持。 伊顿技术日(Eaton Tech Day)始自2009年,已携伊顿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横跨十几个亚太区国家和地区,足迹遍布中国大部分城市,累计行驶里程超过20万公里。15年来,通过500多场活动,我们触及超过2,500家公司及3万多名客户,旨在深度挖掘市场需求,洞悉潜在增长机遇。伊顿技术日汇聚了来自不同事业集团的技术专家,通过互动研讨会、技术展示和实地考察,帮助客户深入了解伊顿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实时解答困惑并提供支持。2024年,伊顿技术日再次起航,并带来数据中心、车辆与车辆电气化、公用事业和机械制造领域的产品和技术,与来自各行各业的专家共同探索可持续发展之道。   关于伊顿 (EATON) 伊顿公司是一家智能动力管理公司,致力于保护环境和改善人类的生活品质。我们的产品服务于数据中心、公用事业、工业、商业、机械制造、住宅、宇航和车辆市场。无论是现在还是未来,我们承诺正当经营、可持续运营和帮助客户更好地管理动力。在全球电气化和数字化发展趋势的助力下,我们正在加速推进世界向可再生能源转型,帮助客户解决最紧迫的动力管理挑战,为当今及未来的人类创建更可持续的社会。 伊顿公司成立于 1911 年,已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逾百年。2023 年,伊顿公司销售额达 232 亿美元,业务遍布 160 多个国家。伊顿公司于 1993 年进入中国市场,此后迅速发展其中国业务。2004 年,公司亚太区总部从香港搬至上海。在中国,伊顿公司现有约 8,000 名员工和 19 家生产制造基地。 如需更多信息,敬请访问伊顿公司官方中文网站:www.eaton.com.cn 关注伊顿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 Eaton_China   媒体查询,请联络: 伊顿(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Ava Zhang 张倩 电话:(86)18917576752 邮箱:该邮件地址已受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 JavaScript。 document.getElementById('cloak74899ea11cf12e695202d7e3ab010ba6').innerHTML = ''; var prefix = 'ma' + 'il' + 'to'; var path = 'hr' + 'ef' + '='; var addy74899ea11cf12e695202d7e3ab010ba6 = 'AvaZhang' + '@'; addy74899ea11cf12e695202d7e3ab010ba6 = addy74899ea11cf12e695202d7e3ab010ba6 + 'eaton' + '.' + 'com'; var addy_text74899ea11cf12e695202d7e3ab010ba6 = 'AvaZhang' + '@' + 'eaton' + '.' + 'com';document.getElementById('cloak74899ea11cf12e695202d7e3ab010ba6').innerHTML += ''+addy_text74899ea11cf12e695202d7e3ab010ba6+'';   来源:‍伊顿『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彭东浩责编:史海疆审核:常海波...
由亚洲光伏产业协会(APVIA)、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CRES)、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可再生能源专业委员会(CREIA)、上海市经济团体联合会(SFEO)、上海科技开发交流中心(SSTDEC)、上海新能源行业协会(SNEIA)牵头并邀请美国太阳能行业协会(SEIA)等19个国际机构和组织联合主办的“SNEC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简称“SNEC光伏大会暨(上海)展览会”)将于2025年6月11-13日在中国·上海虹桥国家会展中心隆重举行。  “SNEC光伏大会暨(上海)展览会”从2007年第一届的1.5万平方米,发展到2024年的38万平方米,来自全球95个国家和地区共3600多家企业参展,其中国际展商比例占30%,已经成为在中国、在亚州、在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化、专业化、规模化的光伏盛会。 SNEC光伏展览会是全球最为专业的光伏展,其展出内容包括:光伏生产设备、材料、光伏电池、光伏应用产品和组件,以及光伏工程及系统、储能、移动能源等,涵盖了光伏产业链的各个环节。 SNEC论坛形式也格外丰富多彩,涉及光伏产业未来市场趋势分析、合作发展策略、各国政策导向、行业最前沿技术、光伏金融等,是向业界展示成果的机会。同期大会会议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除“大会开幕式&主题论坛”、“全球绿色能源领袖对话”、“全球光伏前沿技术大会”、“全球绿色能源与光伏金融峰会”等活动外,还有“石墨烯前沿应用技术高峰论坛”与“能源互联网技术与应用高峰论坛”等专注应用市场的研讨会。大会将为“政、产、学、研、金”各界创造一个国际化、专业化的合作交流与协同创新的机会。同期还有国际储能与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大会。   展出内容(展品属类): 光伏生产设备: 硅棒硅块硅锭生产设备:全套生产线、铸锭炉、坩埚、生长炉、其他相关设备 硅片晶圆生产设备:    全套生产线、切割设备、清洗设备、检测设备、其他相关设备电池生产设备:       全套生产线、蚀刻设备、清洗设备、扩散炉、覆膜设备/沉积炉、丝网印刷机、其他炉设备、测试仪和分选机、其他相关设备 电池板/组件生产设备:  全套生产线、测试设备、玻璃清洗设备、结线/焊接设备、层压设备等 薄膜电池板生产设备:  非晶硅电池、铜铟镓二硒电池CIS/CIGS、镉碲薄膜电池CdTe、染料敏化                       电池DSSC生产技术及研究设备 半导体生产设备:      全套生产线、光刻机、刻蚀机、薄膜设备、扩散\离子注入设备、湿法设备、过程检测等设备 光伏电池:光伏电池生产商、电池组件生产商、电池组件安装商、代理商、经销商及分销商、聚光电池等 光伏相关零部件:蓄电池、充电器、控制器、转换器、记录仪、逆变器、监视器、支架系统、追踪系统、太阳电缆等 光伏原材料:硅料、硅锭/硅块、硅片、封装玻璃、封装薄膜、半导体、其他原料 光伏应用产品:灯类产品、供电系统、移动充电器、水泵、太阳能家居用品及其他太阳能产品 光伏工程及系统:  光伏系统集成、太阳能空气调节系统、农村光伏发电系统、太阳能检测及控制系统、太阳能取暖系统工程、太阳能光伏工程程序控制和工程管理及软件编制系统 系统工程施工设备与安全防护:电建施工设备、施工车辆、工程机械、维检修工具、高空作业车/台、脚手架、电力安全工器具、个人安全防护用品 其他   太阳能与绿色建筑: 太阳能热利用:   太阳能中央热水系统、家用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热泵热水器、太阳能集热系统、太阳能采暖系统、光热光电一体化太阳能产品、太阳能热水器制造设备、太阳能热水器原材料及配件 太阳能光伏、光热发电:   太阳能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离网光伏发电系统、光伏风能互补发电系统、光伏输配电器材、光伏模块及组件与设备、槽式线聚焦系统、塔式系统、碟式系统、集热管、储热设备及相应材料、热交换技术及产品、高温热传输技术及产品、系统控制 太阳能制冷系统及设备:  太阳能制冷产品及系统、空气能产品、太阳能中央空调、地源热泵空调 太阳能灯具及建筑材料:  太阳能草坪灯、庭院灯、太阳能路灯等光电产品、太阳能光伏玻璃、太阳能屋顶组件、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整体解决方案等 LED 技术及产品:      LED 照明、LED应用产品、显示产品/数码标牌、零件、模块、套件等 太阳能配件:           太阳能互补自控装置与仪表、太阳能管材管件、太阳能控制系统、太阳能热管、真空管集热器、平板集热器、工程联箱、保温材料、冷热水泵、支架、光伏设备配件、电池等相关生产设备及配件材料   国际储能技术与智能电网 1、储能技术、设备及材料: 压缩空气储能、抽水蓄能、超导电磁储能、飞轮储能、蓄热/蓄冷储能、蓄氢储能及其他可用于插电式电动车的储能技术、设备及材料;各类蓄电池(镍氢电池、锂离子电池、锂聚合物电池、铅酸蓄电池、智能电池、钠硫电池)、储能电源、超级电容器、可再生燃料电池等技术、设备及材料 2、储能电站及EPC工程: BMS电池管理系统、PCS储能逆变器、微电网、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及相关配套设施 3、新能源发电并网与智能输配电: 并网逆变器、轻型直流设备、运行监控装置、并网控制系统、柔性输电设备、特高压输电设备、高温超导设备、高温超导电缆、配电自动化系统及保护装置、智能开关设备、变压器、互感器、智能组件、数字化变电站、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配网自动化装置、输配电在线监测、故障诊断及自愈装置、电能质量监测、谐波治理及无功补偿、超导电工技术、各类新型电线电缆、复合材料、安全防护 4、电网调度与自动化控制: 智能电网调度系统、调度综合数据平台系统、电网安全与控制、智能巡检系统、一体化测控保护及消弧选线系统、安全稳定控制系统解决方案、电能监控系统及微机型继电保护、广域动态监测系统、电网稳定在线监控系统、配电网智能无功补偿装置、控制软件、遥控遥测装置、大屏幕显示系统、电力系统仿真 5、智能计量与用电管理: 智能电表及芯片、远程/集中抄表系统、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用电管理信息系统、负荷管理终端、监控系统、检验装置、计量柜和元件、量测仪器、传感器、半导体 6、智能电网信息通信: 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多网融合技术、传输技术与设备、接入设备、光纤光缆、工业以太网、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及相关产品、厂内通信设备、电力线载波机、配套设备和仪表、数字微波通信设备、测试设备及仪器仪表、网络在线监视设备 8、其它   国际新能源汽车及充电桩 1、新能源汽车(乘用车/商用车): 电动客货车、电动轿车、电动旅游观光车、电动高尔夫车、电动清洁车、混合动力客车轿车、太阳能电动车、轻型电动车、混合动力汽车(微混、轻混、中混、重混和插电式混合)、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氢能源天然等各种新能源清洁燃料、混合动力车辆及各种低排放环保节能型汽车; 2、动力驱动系统: 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燃料电池、混合动力系统、驱动电机、电动控制系统、发动机、检测修复设备、相关测试、监控、防护仪器、相关技术; 3、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 电力电容器、超级电容器、飞轮、逆变器、电热泵、电动助力转向、电动空调、轮胎、线连接、电磁技术、相关材料;涂料、变速箱、过滤器、化油器、排气系统;车桥、转向、制动、悬挂系统;车身用附件;电机电器、电子器件、电器系统、电路、轮毂、轮胎等; 4、汽车设计: 整车设计、系统控制设计等。 5、充电设施: 充电站,充电桩;充电站智能网络项目规划及成果展示、加油站扩建充(换)电站、加油充电综合服务站展示、太阳能、风能互补新能源汽车充电站技术产品、充电站配电设备、充电机、电能监控系统、有源滤波装臵、变压器、配电柜、电缆、 直接充电设备、管理辅助设备、充换电池及电池管理系统、停车场充电设施、智能监控、充电站供电解决方案 6、其它   SNEC第十八届(2025)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 大会暨展览会组委会 联系人: 姜先生      手机/微信:13651766051 邮箱:该邮件地址已受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 JavaScript。 document.getElementById('cloak4c8936d67bf6aaa83341e948bd4919f4').innerHTML = ''; var prefix = 'ma' + 'il' + 'to'; var path = 'hr' + 'ef' + '='; var addy4c8936d67bf6aaa83341e948bd4919f4 = 'james.jiang' + '@'; addy4c8936d67bf6aaa83341e948bd4919f4 = addy4c8936d67bf6aaa83341e948bd4919f4 + 'snec' + '.' + 'org' + '.' + 'cn'; var addy_text4c8936d67bf6aaa83341e948bd4919f4 = 'james.jiang' + '@' + 'snec' + '.' + 'org' + '.' + 'cn';document.getElementById('cloak4c8936d67bf6aaa83341e948bd4919f4').innerHTML += ''+addy_text4c8936d67bf6aaa83341e948bd4919f4+''; QQ:471393554               网址:www.snec.org.cn   来源:‍SNEC『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彭东浩责编:史海疆审核:常海波...
   展会时间:2024年9月25-27日    展会地点: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展会规模:超1000家参展商,15万平方米展览面积   由全球绿色能源理事会、亚太新能源行业协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上海市经济团体联合会、上海科学技术交流中心与上海新能源行业协会联合主办的“SNEC第九届(2024)国际储能技术和装备及应用(上海)大会暨展览会”(简称“SNEC ES+ EXPO”)将于2024年9月25-27日在中国·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隆重举行。  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成为全球共识,我国提出建设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一代电力系统,新能源在整个能源体系中的比重将快速增加,储能作为这场能源革命的关键支撑技术,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国家以及各省级能源主管部门密集出台一系列储能利好政策,国内外大规模储能项目陆续启动,储能技术呈现出抽水蓄能、锂离子电池、压缩空气储能、钠离子电池、液流电池、飞轮储能等“百家争鸣”局面。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储能,或扩产或跨界合作,储能产业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伴随着中国储能产业的迅速发展,“SNEC ES+ EXPO”已成为全球最具专业化、国际化、规模化的储能大会暨展览会,其展出内容包括:储能技术及材料、储能设备及组件、储能系统及EPC工程、软件开发及信息通信,电池资源回收及利用、电池测试与认证、电动汽车充换电及配套设备、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输配电系统及设备、节能及综合能源服务设备、智慧能源建设及配套设备等,涵盖了储能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推进储能产品及技术的商业化和产业化机制建立,对接市场与资本。 “SNEC ES+ EXPO”将邀请储能领域的权威科学家和院士做储能产业前沿技术的主题演讲,邀请全球金融和分析机构的资深分析师做关于投融资与产业趋势的主题演讲,还将邀请国际国内储能业界的领袖出席。大会将努力为“政、产、学、研、金”等各界搭建一个国际化、专业化的新型储能科研成果转化与技术交流合作平台;共同探讨储能全产业链的技术突破和商业化发展的可行性路线;推动储能基础研究与应用对接;提升储能应用工程创新能力,实现源、网、荷、储的深度协同发展。 我们热忱地邀请您参加“SNEC ES+ EXPO”,共同引领行业创新之路,为推进全球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做出贡献。 展出内容(展品属类) 1、储能技术及材料: 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抽水蓄能等物理储能技术及材料(压缩机、泵、储罐等);锂离子电池:各种材料体系动力/储能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及相关电池材料;全钒电池、锌溴电池等储能技术及材料;铅酸蓄电池、铅碳电池等储能技术及材料;钠硫电池、水性钠离子电池、新型电池等化学储能技术及材料;镍氢电池及相关材料(镍带、隔膜、粘结剂、电解液等材料);氢储能及燃料电池:氢气生产/供应设备、氢气储存设备、加氢站、燃料电池系统及组件、燃料电池相关设备及装置、测试及分析仪器,燃料电池整车等;储热/冷、熔融盐储热;超级电容、超导储能等;  2、储能设备及组件: IGBT、功率模组;储能逆变器PCS、储能电芯及PACK、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储能消防设备;储能集装箱;配电设备(开关柜、电缆、交直流开关、接触器、连接器、交直流电表等)、集散控制系统DCS、远程测控设备RTU、换热器设备;整体储能设备(如户用储能产品、集成式工商业储能柜、移动储能车)  3、储能系统及EPC工程: 分布式能源与储能系统:微电网、用户侧储能、户用储能系统、军用储能系统、无电人口地区储能系统;集中式可再生能源发电系统:电网侧规模化储能系统、并网逆变器、调峰电站、调频电站、火电储能联合调频系统;通讯基站储能;轨道交通储能能量回收系统;数据中心电源、UPS电源、移动电源等储能电源  4、软件开发及信息通信: 能源网络运营商、能源网络开发商、能源数字服务商、信息能源系统集成商、信息能源融合应用开发商、储能信息网络软件开发;物联网技术、云计算技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多网融合技术、传输技术与设备、接入设备、光纤光缆、工业以太网、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及相关产品;  5、电池资源回收及利用: 电池行业用三废处理设备、废旧电池回收处理技术与设备、电池残值检测设备;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技术、电池评估系统等。  6、电池测试与认证: 各类储能电池测试仪器、设备防护、智能评估诊断技术;安全认证机构等;  7、电动汽车充换电及配套设备: 充电桩、充电站、充电站配电设备、停车场充电设施及智能监控设备;电动汽车储充换电站、车电互联、光储充一体化解决方案;  8、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输配电系统及设备: 光伏系统及组件设备、风电系统及组件设备;并网逆变器、轻型直流设备、运行监控装置、并网控制系统、柔性输电设备、特高压输电设备、高温超导设备;高温超导电缆、配电自动化系统及保护装置、智能开关设备、变压器、互感器、智能组件、数字化变电站、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配网自动化装置;输配电在线监测、故障诊断及自愈装置、电能质量监测、谐波治理及无功补偿、超导电工技术、各类新型电线电缆、复合材料、安全防护等;  9、节能及综合能源服务设备: 工业节能用储能技术、光伏热电联产、燃气冷热电联产、燃气分布式发电系统、清洁供热系统、储能与综合能源服务 10、智慧能源建设及配套设备     欢迎垂询 SNEC第九届(2024)国际储能和电池技术及装备(上海)大会暨展览会组委会   联系人:姜先生 手机/微信: 13651766051        qq:471393554 邮箱:该邮件地址已受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 JavaScript。 document.getElementById('cloak63f2f72911cbbc5d8b8523c4190d34c4').innerHTML = ''; var prefix = 'ma' + 'il' + 'to'; var path = 'hr' + 'ef' + '='; var addy63f2f72911cbbc5d8b8523c4190d34c4 = 'james.jiang' + '@'; addy63f2f72911cbbc5d8b8523c4190d34c4 = addy63f2f72911cbbc5d8b8523c4190d34c4 + 'snec' + '.' + 'org' + '.' + 'cn'; var addy_text63f2f72911cbbc5d8b8523c4190d34c4 = 'james.jiang' + '@' + 'snec' + '.' + 'org' + '.' + 'cn';document.getElementById('cloak63f2f72911cbbc5d8b8523c4190d34c4').innerHTML += ''+addy_text63f2f72911cbbc5d8b8523c4190d34c4+''; 网址:www.snec.org.cn     来源:‍SNEC『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彭东浩责编:史海疆审核:常海波...
7月11日,集邦咨询发布最新光伏产业链价格及下半年各环节的走势预判。 硅料价格 本周硅料价格:单晶复投料主流成交价格为34元/KG,单晶致密料的主流成交价格为32元/KG;N型料报价为38元/KG。 本周交易 本周硅料交易冷清,拉晶环节低稼动率始终对硅料交易形成负向压制。 供需状态 总结上半年,硅料供给从年初开始走向冗余,头部厂商新产能落地爬坡成为压垮硅料价格的最后一根稻草;展望下半年,在持续一季度的严重亏损后,大部分厂商已开启,检修、降负荷、老旧产能淘汰等动作。 当前节点,供需差逐步缩窄,硅料价格明确到达底部空间;另,《24年光伏制造规范(意见稿)》中对新建及改扩建项目中的自有资金比例从20%上调至30%,考虑到目前厂商的现金流及硅料环节的盈利状况,预计下半年起,在建或预备建设的硅料项目大概率会出现延迟; TrendForce集邦咨询通过各种临界条件测算,预计只有25%-30%的存量产能面临出清后,硅料价格才会出现反弹并站稳。 盈利状况 上半年收官,TrendForce集邦咨询测算出当前节点的硅料盈利状况,单KG亏损10-15元,单W亏损0.02-0.04元,丰水期与工业硅价格下滑或能对亏损起到修补作用,但难改亏损局面。 价格趋势 本周企稳,后市价格仍旧僵持。 硅片价格 本周硅片价格:P型M10硅片主流成交价格为1.20元/片;P型G12主流成交价格为1.75元/片;N型M10硅片主流成交价格为1.10元/片;N型G12主流成交价格为1.65元/片; N型G12R硅片主流成交价格为1.45元/片。 本周交易 182及210尺寸切换,182尺寸阶段性产出缩减,厂商报涨意愿明显,但庞大的存量18X硅片库存,始终压制G10L的上涨预期; 而210系列的阶段性错配加剧,部分厂商提前预判210(R)电池及组件起量,切换产出规格,导致供需进一步失衡,价格压力陡增。 供需状态 总结上半年,在当前各环节产能已经达到TW级别后,各环节内部与环节之间同步进入了零和博弈,此时供需比与库存成为决定该环节价格议价能力的核心要素,硅片环节供需比从年初的1.5-1.8迅速回落至6月的1.1附近,成为其价格筑底的基石,但不容忽视的是其庞大的存量库存,依旧成为其价格上行的最大阻碍; 展望下半年,按照当前的亏损状态以及资本市场对光伏行业的保守预期,大概率后续扩产项目会出现搁置,特别是一体化厂商在本轮产能过剩中,受伤严重,会重新调整其一体化布局策略,而头部专业化厂商亦会加速采取行动,强势挤占中后端厂商的市场份额,短期内硅片价格不会有太大回弹,仍需要通过亏损现金流方式完成场内集中度修复。 盈利状况 N型硅片的单瓦亏损在0.04-0.05元区间,部分厂商因稼动率调整,折旧成本抬升,亏损或更为严重。 另外要点 《24年光伏制造规范(意见稿)》中,在新建及改扩建项目中,对HJT及TOPCon硅片要求提出了区分,其碳、氧含量标准规范的差异化逐步明晰,后续若HJT硅片若交易量起步,不排除有其区别于TOPCon用硅片的价格走势。 电池片价格 本周电池片价格:M10电池片主流成交价为0.300元/W,G12电池片主流成交价为0.320元/W,M10单晶TOPCon电池主流成交价为0.30元/W,G12单晶TOPCon电池主流成交价为0.35元/W。 本周交易 报价混乱+减产去库,是本月电池片环节的两大主题。部分二、三线电池片厂商订单锐减,现金流困难,开始通过更低的代工价格抢单,部分财务困难的企业甚至出现低价电池片抵债方式,导致现阶段,流通市面的电池片价格十分混乱,恶性低价订单穿插于各类交易中,而下游订单继续缩量,对电池片需求支撑力度有限,故价格继续承压。 供需状态 从供需比角度看,电池片环节供需比一直维持在1.1-1.05区间,较为合理,但带来的结果也仅是上述三环节中亏损最轻;从专业化厂商角度看,非硅成本与工艺质量把控本来是核心壁垒,但上半年的超低非理性硅片价格将上述壁垒打破,硅成本的超跌已经将厂商间的非硅成本差异与工艺优势磨平,双经销模式下,电池片厂商苦不堪言,开启了价格内卷模式,从24H1的业绩预告上看,即便是优秀的头部专业化电池片厂商亦难逃亏损命运;下半年,电池片环节盈利与上游荣枯一体,硅片价格上修后,电池片厂商间的非硅成本差异才能得到修复,届时,价格才能说是真正站稳。 盈利模式 本节点看,一体化电池片与专业化电池片盈利出现倒挂,一体化单瓦亏损0.04元,而专业化厂商单瓦亏损0.03元。 组件价格 本周组件价格:182单面单晶PERC组件主流成交价为0.80元/W,210单面单晶PERC组件主流成交价为0.82元/W,182双面双玻单晶PERC组件成交价为0.82元/W,210双面双玻单晶PERC组件主流成交价为0.84元/W,182双面双玻TOPCon组件主流成交价为0.86元/W,210双面双玻HJT组件主流成交价为1.00元/W。 本周交易 组件市场价格体系同样混乱,出海回流、破产抵债、低价抛库等因素流出的组件报价纷繁多样,但共性是价格极低,对场内定价中枢形成了极大的冲击; 受国内分布式光伏停滞影响,分布式组件报价厮杀激烈,需求在萎缩,而在手库存庞大,各家出现恐慌式出逃甩货; 地面电站,上半年招投标看,N型作为主流已毋庸置疑,但招投标中枢正逐月走低,头部大厂仍死守报价,僵持在0.78元/W区间,而准备出逃离场的厂商,正以超低价,清仓式出货,价格分布在0.70-0.73元/W区间。 供需展望 从财报预告看,组件厂商一体化及专业化无一幸免,出现超大幅度亏损,庞大TW级别产能不出清,则较难止血; 短期内,现金流是幸存的核心筹码,加快海外(非东南亚)基地建设以修复对美高溢价订单缺口是各家的重中之重,而欧陆市场进入暑期,Q3海外订单拉动明显不足,难言乐观,目前考虑到终端需求走弱,见效最快的回弹方式,或需依赖上游原材实现价格修复,从成本端对组件价格实现有效托举。 来源:‍网络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朱金凤责编:史海疆审核:常海波...
2023年12月,国家发改委正式发布首批碳达峰试点名单,确定张家口市等25个城市、长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10个园区为首批碳达峰试点城市和园区。据不完全统计,截止目前,已有10个地区正式出台国家碳达峰试点实施方案,并在氢能领域提出具体的目标和任务。 在发布的政策中涉及氢能的内容如下: 江苏省 《国家碳达峰试点(苏州工业园区)实施方案》 积极探索氢燃料电池的多场景、多领域商业性示范应用。 鼓励企业聚焦光伏、氢能、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利用,开展低碳关键技术示范应用。 《国家碳达峰试点(南京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实施方案》 加速氢能产业培育和应用。聚焦燃料电池动力系统、可再生能源制储氢系统装备和燃料电池整车系统等领域,围绕电堆、双极板、膜电极、空气压缩机、氢气循环系统、储氢罐阀等关键零部件,积极引入优质链主类企业。强化氢能领域技术和标准研究,围绕大功率长寿命氢燃料电池和碳纸、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等关键材料创新,加大氢能产业研发平台引培,依托中汽创智、航天晨光等龙头企业,在氢燃料电池系统、整车集成方面打造优势产业链,强化车用大功率金属极板氢燃料电堆研发力度,加速液氢储运等技术研发。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新技术、新车型、新模式的示范应用。 壮大新能源交通规模。积极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等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推动新能源汽车更新换代。 《国家碳达峰试点(盐城)实施方案》 以“风光氢储”一体化融合发展为重点,持续做强风电、光伏两大地标产业,聚力布局氢能、储能两大未来产业,加快建设世界级新能源产业集群,打造世界新能源产业城市名片。 因地制宜推进地热能、海洋能开发利用,加快布局培育储能、氢能等产业发展,鼓励综合能源站建设,支持开展海上风光渔、海上风光氢、海上能源岛等未来能源开发利用示范,开展氨能利用前期研究。 坚持以未来产业开创产业未来,前瞻布局第三代半导体、氢能和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等产业新赛道,推动未来产业与新兴产业有效衔接、融合互促。 钢铁行业加强源头控碳,把握钢铁产业布局调整、转型升级、绿色发展趋势,合理合规布局产能,提升行业集中度。实施过程控碳,大力调整工艺结构(非高炉炼铁,提高电炉钢比例)、改善原料结构(提高废钢比和球团比)、优化能源结构(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推行氢冶炼)。 积极扩大电力、氢能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推进交通基础设施低碳化建设,加快推动充(换)电和加氢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绿色、智能、生态化改造。 聚焦“5+2”新兴产业和23条产业链,推动绿色低碳技术攻关,重点开展大功率海上风电机组、新一代高效光伏电池、海上风电直流输电、海上风电耦合制氢、近海漂浮式光伏、节能环保、未来能源、环境治理修复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围绕能源结构优化和能源高效利用,依托盐城市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建立海洋可再生能源领域技术攻关目录,重点突破风能、光能、火电、天然气、氢能、电化学储能等相关技术,加大对风电制氢、漂浮式风电、半直驱风电机组技术等风能利用技术的研发应用,实现风能技术关键材料及核心部件自主可控。 加快先进适用的绿色低碳装备和产品的研发制造及应用推广,强化高效碳捕集、燃料电池、绿色能源制氢等领域前沿技术的超前部署。 针对交通领域绿色低碳转型需求,以脱碳减排和节能增效为重点,研发高性能电动、氢燃料电池车船等低碳能源驱动载运装备技术,提升新能源载运工具技术水平。 打造西伏河绿色低碳科创园,建设风电、光伏、氢能、储能、零碳、海洋经济、现代农业等7大科创中心,围绕长柔叶片流固耦合、大功率海上风电整机设计、钙钛矿光伏电池技术、氢燃料电池系统集成、电池管理系统、储能变流器、智能化碳监测、碳汇交易、海洋生物资源利用、海洋信息与技术服务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推动江苏沿海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中心建设,探索建设海上风电试验场,打造公共研发试验平台,全面开展风电机组整机试验、数字化海上风电场构建、风电制氢、漂浮式光伏、规模化海上风电场智慧运维等技术创新工作,支持争创国家级技术创新中心。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风电、光伏发电、氢能等清洁能源的金融支持。 河北省 《国家碳达峰试点(唐山)实施方案》 推进风光储氢协同发展,构建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积极构建“风光水火储氢氨”多能互补新能源格局,全力打造绿色产业体系。 推进原材料绿色替代,采用天然气、焦炉气等原料代煤生产氢气用于合成氨、尿素、甲醇等产品制造,从原料消耗方面实现减污降碳。 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完善新型电力系统能力与体制建设,建设智能化电力调度运行体系,加快电力调峰、调频和调压等能力建设。 推进氢基竖炉直接还原铁等非高炉炼铁等低碳冶金技术示范,推广铸轧一体化、低温轧制技术等炼钢、轧钢节能减排工艺技术;鼓励钢焦化联产,探索开展氢冶金、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一体化等试点示范;提高高炉炉料球团矿配比,推进富氢碳循环高炉冶炼、高炉“低焦比、高煤比冶炼技术”应用,强化能源管理的信息化、集约化。加快实施装备升级改造项目,提高自动化、智能化水平。 积极发展氢能。统筹推进氢能制、储、运、加、用全链条发展。制氢环节,充分利用丰富的工业副产氢资源,优化焦炉煤气、化工尾气变压吸附制氢工艺,降低制氢成本,加速推广工业副产氢纯化技术及应用,打造全国工业副产氢综合利用示范基地。大力开发绿氢,积极利用太阳能、风能等绿能资源,布局光伏制氢、风电制氢等绿电制氢项目。储运环节,提升氢气的储存运输能力,积极发展低温液态、固态、有机氢载体等技术应用,推进高效、智能氢气输送管网的建设和运营,形成多元化氢气储运格局。加氢环节,适度超前布局,加快推进加氢站建设,探索与油、气、电多站合一,并配套高标准休闲驿站的建设模式。鼓励利用现有加油、加气站点网络改扩建加氢设施。用氢环节探索氢能在工业生产、城乡建设、交通运输等众多领域的推广应用;积极推动港口、化工园区、示范线路等重点领域氢能重卡氢能叉车、氢能牵引车、氢能船舶的推广应用。到2025年,致力于打造两区两线(海港经济开发区和迁安市两个氢能示范区,迁曹线唐港线两条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线)示范区域,建成加氢站30座以上,推广应用氢燃料电池汽车2000辆以上。到2030年,掌握高效低成本的氢气制取、储运、加注和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建成加氢站58座以上,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实现加速增长。 合理调控油气消费。持续控制交通领域成品油消费,加快推动交通领域燃料替代,实施以电代油、以氢代油,提升终端燃油产品效能。 逐步采取天然气、焦炉气、绿氢等清洁能源作为原料用于合成氮、尿素、甲醇等产品制造。转变行业用能方式,逐步淘汰燃煤锅炉,推动太阳能、风能、氢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替代。 加大氢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汽车支持推广力度,推动公路运输工具装备能效水平持续提升。加快氢燃料电池重卡推广应用,夯实氢源基础,建立工业副产氢为主、可再生能源制氢为辅的多元制氢体系,搭建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场景。积极探索油电混合、氢燃料、氨燃料、甲醇等动力船舶应用。推进低碳作业装备应用,加快淘汰老旧港口作业机械,大力推广港作机械和运输装备应用电能、氢能等绿色能源,推进船舶靠港使用岸电,加快船舶受电装置改造,新建码头同步规划、设计和建设岸基供电设施。力争2025年,新增和更新新能源城市公交车比例达100%,唐山港使用电能、氢能等绿色能源的港作机械和车船数量达到50%以上,50%以上码头具备岸电供应能力,港口5万吨及以上专业化泊位(不含危化品泊位)岸电覆盖率达到80%,港口码头岸电设施在满足来港船舶使用需求条件下应接尽接。 在氢能制运加、新能源汽车能效提升等方面,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加快前沿技术谋划布局,有效推动“风光氢储”产业培育和迭代升级,形成创新发展新动力。深入推进电网、光电转换效率提升、氢能、储能等技术装备研发和规模化应用。加快低成本氢气制取、储运、加注和燃料电池等关键技术研发和示范应用。 《国家碳达峰试点(承德)实施方案》 加强氢能战略研究和布局,发挥区位优势,推动与首都北京的氢能跨区域合作,形成“绿电制绿氢,绿氢进北京”的发展格局。 大力发展新能源。立足承德优势产业和优势资源,合理规划布局清洁能源产业,构建“风光氢储”能源体系,形成多元互补、高效稳定的新能源供应体系。建设风、光、水三个千万千瓦级清洁能源基地,大力推进风电、光电项目建设,充分发挥丰宁抽水蓄能电站储能作用,加快推进电化学储能等储能规模化应用。大力推动氢能与“风光储”耦合发展,重点在丰宁县、围场县规划一批绿电制氢项目,打通氢能“制取—储运—运输—加注—应用”关键技术环节。积极加快清洁能源配套电网项目建设,加快推进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及特高压输变电工程落地,适时谋划启动新的电力输送通道,全力保障我市清洁能源电力送出。 充分利用京津冀地区科研院所创新资源创新发展先进适用技术,加大高炉喷吹富氢(或纯氢)等氢冶金技术研发和相关设施装备攻关力度。 加强传统建材行业能源管理体系建设,提高行业整体能效水平和可再生能源比重,加大绿氢、绿电等清洁能源替代技术推广应用,积极推广窑炉纯低温余热发电、光伏和风电等节能技术应用。 积极扩大电力、氢能、天然气、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清洁能源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 稳步推进充电设施、加气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逐步形成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网络化布局。适度超前布局氢能制备、氢燃料电池和加氢设施。 《国家碳达峰试点(张家口)实施方案》 保持成品油消费增速在合理区间,加快推动交通领域燃料替代,实施以电代油、以氢代油等。 拓展电化学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氢能与飞轮储能等多种技术路线应用示范,鼓励数据中心运营企业推进用户侧储能示范项目,推动氢燃料电池替代柴油发电机试验示范。 推动氢能产业化应用。推广“可再生能源+氢能”模式,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全面布局建设绿色制氢基地,立足沽源县风电制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崇礼区风光耦合制氢项目、康保县风电光伏发电综合利用制氢项目等,积极创建规模化的近零碳制氢基地。加大可再生能源电解水制氢项目开发力度,推动电解水关键装备本地化和“风光氢”耦合发展,以河北建投、中智天工等公司为依托,开展可再生能源发电——制氢技术集成耦合应用示范,打造集中式和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制氢并举的全方位、多元化氢气供应体系,构建绿色制氢与可再生能源发电协同互补发展的创新模式。以自建和合建方式推进加氢站布局,形成规模适度超前、设施先进、智能高效的氢能供应网络,立足本地氢能供应,积极开拓京津冀市场,成为区域绿色氢能供应基地。到2025年,氢能产能争取达到2.5万吨。 以风能、太阳能、氢能、储能为重点,加快布局新能源产业,全力打造现代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基地。加快发展氢能储制运加、燃料电池系统、整车和创新平台等,形成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格局。 以吉利整车、极光湾发动机、氢燃料电池发动机等制造为切入点,着力打造以汽车零部件、整车制造为重点的高端装备制造业基地。 积极推进河钢集团宣钢公司转型升级,支持张宣高科科技公司实施富氢气体零重整竖炉直接还原氢冶金示范工程。 积极推动电力、氢能、先进生物液体燃料等新能源在交通领域规模化应用,推广氢能商用车等交通运输设施。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换车辆原则上采用新能源汽车,强化引导社会乘用车领域电动化发展;推广清洁燃料重型货运车辆、工程车辆,加快推进氢能源公交线路示范应用,开展氢能物流车示范推广。在场区等短途运输和固定线路运输等场景推广应用新能源重型卡车。到2025年,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力争达到1500辆。 加快加氢站布点建设,以加氢站为主、移动加氢车为辅,合理布局加氢设施,支持高速公路和国省干线服务区、城市主干道和交通枢纽开展加油站、加氢站、充电桩一体化建设,建成一批集运氢、储氢、加氢为一体的示范加氢站。完善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园区充换电、加气等配套设施。打造“氢能城际高速公路”,在京张高速沿线服务区建设加氢站。到2025年,建成加氢站力争达到14座。完善高速公路服务区、物流园区充换电、加气等配套设施。 实施风光氢储多能互补、源网荷储一体化、氢能发电等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 积极打造绿色智慧交通,大型活动运行出租车、公交车应全部使用电动车或氢能车。 浙江省 《国家碳达峰试点(杭州)实施方案》 积极探索氢能、地热、水源热泵等新型能源开发利用,不断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 加快氢能布局和应用。积极探索开展海上风电、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依托杭甬“双城记”,探索打通海上绿氢水陆运输通道。依托相关企业引进和培育氢燃料电池及其关键零部件项目,布局绿色制氢、储氢和运氢装备项目。探索氢能示范应用,加快重载货车、工程车辆、特种车辆、冷链物流车的氢燃料电池汽车应用,发展以氢燃料电池为动力的内河运输船舶,争取加入浙江省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区(点)和国家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完善加氢站布局,鼓励利用现有加油(气)、充电以及综合供能服务站等场址实施加氢站改、扩建工程。 推动用户侧储能发展,开展水系电池、液流电池、氢储能新型储能技术示范。 落实推进绿色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做强风电、光伏、储能、氢能等新型能源产业。 《国家碳达峰试点(湖州)实施方案》 鼓励相关企业在安全可控前提下开展氢(内燃机)、氨、非粮食原料先进生物液体燃料和可再生合成燃料船舶试点。 聚焦可再生能源制氢、电化学储能、CO2化学与生物转化利用等方向,开展新材料、新方法、新机理研究。 依托浙能、天能等优势企业重点研发可再生能源制氢、高压气态和液态储氢、固态储氢、氢燃料电池等核心技术。 加强新能源技术转化,积极部署氢能、储能等领域先进技术。 推进工业控制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白马湖实验室长兴氢能基地、德清县浙工大莫干山研究院、绿色低碳安全储能技术创新中心等“双碳”创新平台建设。聚焦可再生能源、储能、氢能等关键技术领域,鼓励浙江大学湖州研究院、电子科技大学长三角研究院(湖州)、湖州师范学院等院校创建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到2025年,建设绿色低碳领域市级科技创新平台20家以上,争创省级科技创新平台5家以上。 聚焦氢能、储能、CCUS等领域,加强国际国内合作,依托西塞科学谷,开展低碳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机制创新,举办碳达峰碳中和高端论坛。 以燃料电池及氢能装备为核心,谋划布局氢能产业,推进浙能长广氢能装备制造产业园建设,打造氢能装备产业集聚区,重点在液氢制备、储运、加注和应用的全产业链上攻关示范。 积极发展固态储氢产业,延伸发展氢能产业链。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国家碳达峰试点(克拉玛依)实施方案》 由以油、煤、气等化石能源利用开发为主,向石化能源和氢能、风能、光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综合开发利用转变。 围绕“风光制氢、石化用氢、氢电供能”产业链,提升制氢装备制造能力,建设氢能产业示范园区,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成长速度快、技术较为成熟的氢能领域装备制造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积极争取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将氢能装备制造板块落户克拉玛依。拓展氢气在石油化工行业的应用空间,推进重油改质、合成氨、合成甲醇等领域氢气应用,不断提升改质原油在石油化工品类中的比重。推进绿氢+精细化工应用示范,积极引导驻市央企由灰氢工艺向绿氢工艺转变,扩大绿氢替代灰氢在化工领域应用规模。加快氢能与数字经济结合,依托氢储能调峰电站一体化项目,推动“风光制氢+数据中心绿色电源”创新应用,探索以氢能为核心的分布式储能供电模式,打造全疆首个纯绿电零碳数据中心。重点建设氢储能调峰电站一体化项目,利用克拉玛依现有发展基础,发展离网供电、绿电冶金,在条件成熟的区域建设“零碳示范区”。 广东省 《国家碳达峰试点(肇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施方案》 鼓励引进和开发先进氢燃料电池,推进氢燃料电池产业建设,打造形成从电解液、复合聚合物、电解质膜、电池芯、电池壳、电池保护电路、配套充电器到整车电池组产品的一站式能源解决方案产业链。 推行电能、氢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交通工具,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级相关补贴政策,研究制定区级优惠政策,调动居民购买新能源汽车意愿。 加快肇庆高新区内物流配送绿色发展,加速推广大型货车电气化,积极配合省、市氢燃料电池技术在货车运输物流领域的运用。 加强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基础科学和机理研究,加强氢能冶金、二氧化碳合成化学品、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等研发, 支持本地企业和院校在氢燃料动力车辆、新能源运输装备和设施设备、LNG和生物质燃料等领域开展应用研究。 来源:‍网络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朱金凤责编:史海疆审核:常海波...
专为二级配电应用,可广泛适用于商业、住宅、公用和工业的多种建筑领域 提供配电 / 电动机 / 剩余电流等多种保护功能,契合实际需求 兼顾建筑领域市场需求与柔性成本控制,在保障高质量与可靠保护性能的同时实现成本效益优化   塑壳断路器是低压配电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承担着保护配电系统线路及用电设备的双重职责。对于建筑领域的二级配电应用而言,具有高可靠性、强适应性及强大过载与短路保护能力的断路器产品更是构建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化电力环境的重要基石。依托在配电领域的技术创新和生产制造的全环节质量管控,ABB正式推出ABB Formula BLD 塑壳断路器,专为二级配电应用量身打造,兼顾建筑领域市场需求与柔性成本控制,尽显 “权衡” 之美!   性能优越,应用广泛 ABB Formula BLD 塑壳断路器可覆盖从 16 A~ 630 A 三箱应用范围,分断能力高达 50 kA,可提供配电 / 电动机 / 剩余电流等多种保护功能。   简化选型,易于安装 ABB Formula BLD 塑壳断路器全系列包含四个壳架等级/三种安装深度,额定电流可达630A,选型简单且能够快速完成布局组装,极大缩短安装时间,使用便捷,适配性强。   经济高效,持久耐用 兼顾市场需求与柔性成本控制,ABB Formula BLD 塑壳断路器涵盖住宅、商业和工业建筑的标准应用,分段能力涵盖二级配电的常用应用,在保障高质量与可靠保护性能的同时实现成本效益优化,打造经济、稳定、安全、节能的用电体验。   机械寿命高达15,000 次,电气寿命高达 5,000 次,ABB Formula BLD 塑壳断路器持久耐用,可满足建筑长期使用及运维需求,并在严酷环境条件下仍具有高可靠性。   秉承一如既往的高品质、高可靠性的产品理念,ABB将创新思维和先进技术充分融入到新产品的设计中,积极为广大用户带来优质的配电解决方案,帮助客户提升整体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成本优化,赋能更可持续化和高效发展的电气化未来。   请点击链接,了解更多有关ABB Formula BLD 塑壳断路器的相关信息。   ABB是电气与自动化领域的技术领导企业,致力于赋能更可持续与高效发展的未来。ABB将工程经验与软件技术集成为解决方案,优化制造、交通、能源及运营。秉承140余年卓越历史,ABB全球约10.5万名员工全力以赴推动创新,加速产业转型。ABB在中国拥有研发、制造、销售和工程服务等全方位的业务活动,约30家本地企业,约1.5万名员工遍布于近130个城市,线上和线下渠道覆盖全国约700个城市。   来源:‍ABB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朱金凤责编:史海疆审核:常海波...
据企查查显示,近期两大光伏公司成立,分别是四川省通威晶硅光伏产业创新有限公司、江苏群创光伏技术有限公司,值得关注的是这两大公司股东阵容,分别由行业龙头通威股份、天合光能牵头,多家细分领域头部企业联手打造。 具体来看,四川省通威晶硅光伏产业创新有限公司注册资本为1亿元,法定代表人显示为“XINGGUOQIANG”(音译为形国强,与通威股份光伏首席技术官一致)。经营范围广泛,涵盖光伏设备及元器件销售、非金属矿及制品销售、电子专用材料研发与销售等多个领域。企查查平台显示,该企业股东共有12个,大股东为通威股份,持股比例51%。此外聚和新材、苏州朝希优势壹号、先导智能、成都高科、中圣科技、拉普拉斯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赛伍技术、帝尔激光分别认缴出资500万元,持股比例均为5%;太阳井新能源、禾川科技和新流星投资则分别认缴出资300万元,持股比例均为3%。 穿透股权后,苏州朝希优势壹号以及新流星投资背后亦有头部光伏公司的身影。其中,苏州朝希优势壹号合伙人包括迈为股份,后者出资比例达10.87%;新流星投资则由美科太阳能100%持股。有媒体就此事致电通威股份,通威股份回应称,合资公司将瞄准晶硅光伏全产业链的关键技术与前沿技术,涵盖高纯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以及光伏系统等领域的技术开发;将重点建设高纯晶硅研究院、光伏产品研究院、“光伏+”应用研究院、光伏装备研究院与光伏材料研究院5个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平台。 江苏群创光伏技术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为谢健,注册资本1.6亿元,经营范围包含:太阳能发电技术服务;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光伏发电设备租赁等。企查查平台显示,该企业股东共有11个,大股东为天合光能,持股比例57.5%。此外持股股东还包括捷佳伟创、小牛自动化、晟成光伏、聚和新材、曼恩斯特、合肥欣奕华、帝尔激光、福斯特、宇邦新材、铱太科技。 从两个公司股东背景可以看出,几乎涵盖A股各细分领域头部企业,包括光伏材料端、设备端,甚至是基金及地方国资。   来源:‍网络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朱金凤责编:史海疆审核:常海波...
2024年6月,中国上海 – 日前,全球变压器控制领域专家德国MR公司(莱茵豪森集团,以下简称:MR)与青海百河再生铝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海百河铝业)聚力携手,实现了ETOS®系统在铝厂的电气设备智能化改造。作为青海电解铝行业能效领跑者,青海百河铝业成为了MR在中国首家铝业板块有载调压分接开关数字化平台的应用企业,将进一步推动生产过程的优化和智能化。     MR在双方原有合作的基础上拓宽合作领域,基于ETOS®全套高效节能产品,旨在为青海百河铝业提供更具性价比的一站式数字化解决方案,依托产品质量和可靠性的大幅提升,实现了整流变压器智能化升级、开关操作的自动监测和可控,以及潜在的设备故障早期诊断等功能。特别是在新型工业化浪潮下,MR作为数字化解决方案领域的行业领导者,为铝业板块带来了更先进、更安全、更可持续的技术和设备,为整个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了最具代表性的样板。 专业方案,引领数字化转型高效生产 自2008年青海百河铝业整流变压器投运以来,一直都视作是保证生产运行的核心部件。近年来,关注成本、效率及全生命周期的价值,已成为行业的普遍共识。能源转型的核心要素是创新,而青海百河铝业推动升级的途径之一就是依托数字化产品和能提高灵活性和可靠性的解决方案。在输变电领域,MR具备丰富的项目经验和全面的技术解决方案,秉持专业性,从设计、安装、调试、维护等各个环节,给予客户最高质量的服务和支持。   MR从过往的深度应用和方案出发,为青海百河铝业提供了智能化的赋能服务,进一步完善和升级了双方的合作机制,携手推进技术创新和能源转型。特别是市面上还没有契合铝厂生产运行场景的百级档位调压整流变电器的应用案例,MR经过反复勘测和专家讨论,最终定制出了高性价比的数字化解决方案,满足了客户智能化升级改造的需求。以青海百河铝业单台3柱分接开关为107档调压为例,MR研发了与之对应的ETOS®数字化解决方案,并且加入了世界先进水平的振动声学监测技术,其中ETOS® ED实现了对开关操作自动监控,MSENSE® VAM可实时监测设备振动,MCI实时监测电机电流指数。   此外,为了满足青海百河铝业规范的清灰方式,并达到安全运行的要求,MR引入了12台ETOS® ED系统,通过实时监测、数据分析和预测,做出更准确的决策,优化生产计划,并通过数字指标,如生产计划准确度、故障处理效率等来衡量其成效,实现智能化生产管理。值得一提的是,在针对青海百河铝业对有载开关和操作机构了解有限的情况下,MR还安排有现场培训,深入浅出地讲解相关知识和操作方法,帮助客户更好地应用相关产品。   深度合作,铸就卓越可持续未来   MR与青海百河铝业的合作迄今已近20年。此次双方精诚合作成效显著,MR为青海百河铝业打造了可持续改进和优化的模板,基于引入先进的技术和创新的解决方案,青海百河铝业能进一步巩固其领先的市场地位。同时,智能化改造也为青海百河铝业带来了长远的益处,使其能够更加灵活地适应充满不确定性的市场需求,持续取得商业竞争中的优势,奠定了未来发展的坚实基础。 青海百河铝业有限责任公司动力车间副主任巨克文表示,“调压整流变作为铝业电解生产供电的核心设备,它的安全稳定运行一直是我们日常工作当中的重中之重。依托于MR的ETOS®平台,通过实现实时监测设备状态并提供预警和故障诊断,降低设备故障率,保证生产连续运行和产品质量稳定,也能支持我们合理调配负载,帮助我们科学制定运维计划。” MR中国工程项目经理姚重远指出:“在中国铝业迎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MR很荣幸能为铝业的智能化改造项目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的产品与技术保障。作为在中国铝业的首次智能化改造,我们携手青海百河铝业创造了一项新的纪录。通过实现铝厂生产线的智能化、自动化和安全化,我们大幅提升了项目整体的智能化水平。我们相信,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技术升级,更是会为青海百河铝业打造一个更具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未来。” 在数字化转型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 MR未来将持续提供更先进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并保持业务上的核心竞争力。勇立潮头再跨越,MR秉持卓越的理念,积极构建创新、高效的合作框架,推进数字化进程,与青海百河铝业共同开拓更加广阔的市场,实现更加繁荣和可持续的未来。     ###   关于MR(莱茵豪森集团) 德国MR公司创立于1868年,总部位于德国南部的雷根斯堡市。现在大约有 3600 名员工在雷根斯堡的 MR 公司(Maschinenfabrik Reinhausen GmbH) 总部以及 28 个国家的 39 家关联公司工作。除核心业务变压器控制外,MR公司的业务还包括:电能质量、复合绝缘产品、和高压测试系统。 1926年,MR首创具有划时代意义、用于调节变压器电压的有载分接开关,之后凭借卓越的产品品质和先进的技术,赢得了全球诸多电力项目的青睐。自1974年向中国出口第一台油浸式有载分接开关以来,MR积极参与中国电网建设工程,见证了中国电力事业的快速发展。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三峡水电站工程、西电东送工程、1000kV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800kV云广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等国内重大项目中,MR的产品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来源:‍MR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朱金凤责编:史海疆审核:常海波...
位于英国诺丁汉的全新制造与研发工厂计划于2025年初落成并投入使用 凭借先进的技术,新工厂将显著提升Furse® 接地与防雷解决方案的产能,该产品已在全球20多个国家应用 提升ABB在欧洲的制造能力,为建筑、风力涡轮机、数据中心和关键基础设施的电气保护系统稳定运行保驾护航   雷电和电气浪涌会中断关键运营,还会每年给建筑设施和电气设备带来高达数十亿美元的损失。基于人们对电子产品和数据中心的依赖日益增强,ABB将在英国诺丁汉投资超过3500万美元(约合2700万英镑)倾力打造一座全新的工厂,专注于生产Furse®品牌的接地与防雷解决方案,以应对市场日益增长的需求。该工厂预计于2025年初正式投入使用,并将深度融合先进的技术、灵活高效的自动化生产体系、研发测试平台及数字化管理流程,从而大幅提升产能、优化生产效率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ABB电气安装产品现有诺丁汉铸造厂占地面积为6300平方米,自1893年Furse在此地诞生以来,该工厂已连续运营了一个多世纪。待新工厂落成后,100多名员工将从诺丁汉铸造厂乔迁于此。新工厂除占地面积扩大至9500平方米外,还将按照BREEAM Excellent级别的可持续建筑标准建造,并配备高效的设备技术,如在屋顶铺设光伏电池,安装电动汽车充电站,以及减少浪费和节省能源等。工厂的空间也将精心规划,以优化团队协作与专业培训环境,加速研发步伐,并推动自动化技术的实施,从而高效服务于欧洲客户,并进一步增强ABB在全球市场的库存供应能力。   据估计,全球每年约有14亿次闪电,即每秒超过42次雷击。即使远在1公里之外的间接雷击也能触发瞬态过电压,引发灾难性的后果,如火灾、电击、设备损坏以及代价高昂的停电损失,从而导致生产中断和经济损失。ABB电气安装产品的Furse解决方案以优异的设计和精湛的工艺提供了可靠的接地、雷电防护以及电子系统和浪涌保护,为建筑物及其内部的电气系统构筑起一道安全防线。这些产品被广泛应用于20多个国家,涵盖从数据中心、医疗设施到关键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可再生能源等多个领域和环境。   “这项重要的投资根植于Furse长达130年的深厚技术底蕴,不仅巩固了我们在接地与防雷保护领域的领先地位,更驱动我们不断前行,为客户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解决方案。作为ABB全球增长蓝图的关键一环,我们坚定不移地拓展自身实力与规模,强化ABB在制造业的坚固基石,优化供应链体系,并推动高需求电气解决方案的区域化生产,精准对接客户、安装公司及分销商的多元化需求。”ABB电气安装产品全球总裁Khalid Mandri强调道,“诺丁汉新工厂的落成,不仅彰显了我们对所服务行业的坚定承诺,更是对这片土地及社区深厚情感的回馈,这里见证了我们一个多世纪以来的稳健运营,也将鞭策我们矢志不渝地致力连续成为当地的卓越雇主。”   自2020年以来,ABB电气安装产品已在全球范围内斥资超过1.65亿美元,致力于产能的提升、创新的驱动及可持续化发展,旨在更加高效地为客户提供所需产品。目前,ABB电气安装产品在欧洲拥有六大核心基地,分别坐落于比利时、法国、匈牙利、意大利、瑞士及英国,其中在诺丁汉汇聚了超过百名精英员工,他们共同致力于Furse系列解决方案的开发、测试与生产。即将落成的新工厂选址位于费尔哈姆商业公园(Fairham Business Park),占地面积近五英亩,与ABB现有的威尔福德路工厂(Wilford Road)近在咫尺,这一优越的地理位置不仅为员工提供了便捷的工作环境,也极大地便利了客户、供应商及分销合作伙伴的访问与交流。   ABB电气安装产品欧洲区负责人Andrea Castella 表示:“我们将持续在电气化、接地及防雷保护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领域内深耕细作,不断追求卓越。我们的全新工厂在设计理念和技术应用上实现了飞跃,这不仅让我们稳步迈向未来,更引领我们践行资源节约之道,有效减少能源与水资源的消耗,紧密契合ABB业务运营中对于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追求。”   依托在电气领域的深厚历史积淀,ABB电气安装产品匠心独运,打造了一系列先进的解决方案,旨在安全连接并守护为商业繁荣、城市脉动、家庭温馨及交通畅通提供不竭动力的电气系统。如今,ABB电气安装产品(前身为Thomas & Betts)拥有38个优质品牌的产品线,覆盖超过20万种产品,遍布全球各个角落,乃至遥远的太空中。   ABB是电气与自动化领域的技术领导企业,致力于赋能更可持续与高效发展的未来。ABB将工程经验与软件技术集成为解决方案,优化制造、交通、能源及运营。秉承140余年卓越历史,ABB全球约10.5万名员工全力以赴推动创新,加速产业转型。ABB在中国拥有研发、制造、销售和工程服务等全方位的业务活动,约30家本地企业,约1.5万名员工遍布于近130个城市,线上和线下渠道覆盖全国约700个城市。 来源:‍ABB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朱金凤责编:史海疆审核:常海波...
2024年6月火电项目动态,共57个项目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中2个项目核准,8个项目开工,14个项目并网、投运,涉及国家能源集团、中煤集团、华电集团、国家电投等业主单位。 西柏坡电厂、哈尔滨第三发电厂分别核准一台660MW火电机组。其中,西柏坡电厂四期项目业主单位为河北建投,该项目等容量替代西柏坡电厂现有2×330MW热电联产机组,建设1×660MW超超临界燃煤发电热电联产机组;黑龙江华电哈尔滨第三发电厂660MW“上大压小”热电联产机组获核准,转入集团公司投资决策阶段。该项目计划在华电能源哈尔滨第三发电厂厂区内新建1台超超临界、中间再热、湿冷660MW抽凝机组。 6月迎来开工潮,国家能源集团开工5个项目,分别是安庆三期2×1000MW机组工程、国电电力秦皇岛2×350MW等容量替代热电联产项目、六盘山电厂2×1000MW机组工程、国能安吉梅溪2×9H级燃机新建工程、国能博州2×660MW机组工程。 中煤集团2个项目同日开工,分别是中煤伊犁能源2×660MW热电联产项目、鄂州电厂四期2×1000MW扩建项目。 继5月3号机组开工之后,国投钦州三期项目4号机组开工,该项目现有核准煤电及配套工程已迈入全面开工建设阶段。 来源:‍网络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朱金凤责编:史海疆审核:常海波...
ABB为中国海外大厦两个低压配电房配备100余套配电设备及100多个智能化三箱。 数字化支持中国海外大厦建立智能化运维平台,助力其在后海片区内打造零碳先行典范。 使能源消耗及设备运行有据可依,合理有效规划用电及运维管理。   在双碳战略引领下,建筑业作为能源减碳的重要领域,正积极通过应用创新技术驱动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近日,中国海外大厦作为目前国内首座5A级近零能耗写字楼正式启用。中国海外大厦是中国海外发展的驻深新总部,位于后海总部基地片区,占地面积4140平方米,建筑高度100米,总建设规模约6万平方米,功能包括办公、会议及丰富配套。大厦造型从叠石艺术中汲取灵感,整体极具科技感,寓意永恒的无尽之柱,扎根向上,寄望未来【1】。   ABB为中国海外大厦提供了包含智能低压柜、智能化三箱、eEMS studio与ABB Ability EAM 能效与资产健康管理解决方案等多项产品及解决方案,助力中海总部基地建立智能化的运维平台,使其能源消耗及设备运行有据可依,合理有效规划用电及运维管理。   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建筑,近零能耗建筑侧重于通过主动技术措施大幅度提高能源设备与系统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最少的能源消耗提供舒适室内环境【2】。因此,近零能耗建筑对于资产健康管理和智能化的数据监测运营要求甚高。   ABB Ability EAM 能效与资产健康管理解决方案能够为近零能耗建筑的能耗情况和关键负载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预测性维护,及时发现能耗异常数据,提高能源管理精细化水平并支持远程运维管理,不仅能保障配电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还能有效提升传统平台依赖人工巡检的劳动强度和安全风险,节省时间和人力成本。   在中国海外大厦项目中,ABB所提供的终端配电箱通过应用InSite方案,对大厦L2分配电、L3终端配电进行数字化监测,构建主动运维,提高能源管理精细化水平,同时增强能效管理系统的可拓展性,使其能够无缝集成到任何其他生态系统的统一数据模型,扩展EAM监测频谱,让数据更丰富,让节能更精细。   中海地产机电经理表示,“中海总部基地是中海打造首个5A级近零能耗高层写字楼。集团积极响应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全面监测和分析配电系统的能耗情况能助力在后海片区内打造零碳先行典范,ABB在创新新技术应用、信息化和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的实效性,大幅提高了用电保障性能同时降低了运维成本,对能源消耗量降低到接近零的水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万丈高楼平地起,建筑亦将呼吸盎然绿意。秉承创新、绿色、开放的发展理念,未来ABB将全面借助电气化、数字化、智能化的领先方案,借鉴全球绿色转型的经验成果,加速建筑产业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赋能更加美好绿色的生活空间。   参考文献 【1】: 中海地产:正式进驻!中国海外发展乔迁中国海外大厦 【2】: 中建八局:中建八局首个自主投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的“近零能耗建筑”项目通过认证   ABB是电气与自动化领域的技术领导企业,致力于赋能更可持续与高效发展的未来。ABB将工程经验与软件技术集成为解决方案,优化制造、交通、能源及运营。秉承140余年卓越历史,ABB全球约10.5万名员工全力以赴推动创新,加速产业转型。ABB在中国拥有研发、制造、销售和工程服务等全方位的业务活动,约30家本地企业,约1.5万名员工遍布于近130个城市,线上和线下渠道覆盖全国约700个城市。 来源:‍ABB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朱金凤责编:史海疆审核:常海波...
7月3日,由中国能建投资公司投资建设的中国能建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平潭A区海上风电场项目(以下简称“平潭海风项目”),在福建平潭举行EPC总承包签约仪式。投资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茅向前,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王洪刚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浙江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陈伟群,浙江火电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蒋晓明出席并代表EPC总承包单位在签约仪式上作表态发言。 平潭海风项目是中国能建在海上风电市场的重大突破,是投资公司全面贯彻落实《若干意见》、“1466”和“四新”能建战略,抢抓发展机遇、开拓发展空间的关键之举,在投资公司大力践行“1331”战略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 茅向前指出,平潭海风项目作为中国能建、投资公司投资建设的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建设过程中必将充满各种挑战。签约各方要强化“风险可管控、协调有力度、安全有保障、质量能创优、进度按预期”大局意识,将平潭海风项目打造成具有中国能建特色的示范工程,为建设世界一流、高质量发展的“四新”能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王洪刚对下一阶段工程建设的任务作出全面部署,强调要聚焦提质增效,推进项目高效转化,全面优化施工组织,为项目建设实施阶段创造良好的条件,确保项目能够顺利开工,按期投产。 签约仪式后,茅向前、王洪刚赴项目建设关键场地和线路进行现场踏勘,并针对项目施工准备工作开展现场交流。 据了解,平潭A区海上风电场项目位于福建省平潭岛北侧海域,场址中心离岸距离约20km,西侧毗邻平潭大练海上风电场,规划海域面积42km2,规划容量450MW,拟安装若干台16MW及以上风力发电机组,年等效满负荷小时数约为3950小时。新建450MW海上风电场、一座220kV海上升压站、一座陆上集控中心,新建约32.6公里220kV送出线路接入井门变 220千伏线路。本风电场机组拟通过66 kV 海缆接入220 kV 海上升压站,升压后以2回220 kV 线路接入陆上集控中心。 平潭A区海上风电项目是中国能建首个投建营一体化的海上风电项目,已于2023年6月获得核准批复,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发电量18.9亿千瓦时,每年可节省标煤约62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31万吨,将助力福建平潭综合实验区打造智慧清洁能源示范基地。 来源:‍网络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朱金凤责编:史海疆审核:常海波...
数字经济已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话题之一。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快速发展、成效显著,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新动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也有力推动了世界经济包容性增长和可持续发展。 七月初,两场重磅峰会——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GDEC 2024)和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暨人工智能全球治理高级别会议(WAIC 2024)相继在北京和上海举行,政府部门、专家学者、企业家、科技人员等齐聚一堂,共同描绘数字经济美好前景,探索未来世界广阔边界。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以“开启数智新时代,共享数字新未来”为主题,而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则以“以共商促共享,以善治促善智”为主题。两场大会聚焦数字治理、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数字能源等多个热门议题,为世界铺展开一幅智慧、绿色、可持续的未来画卷。数字技术和产业深度融合已成不可逆转的大趋势,在这一浪潮下,作为数字技术基石之一的电力能源行业料将乘“数”而上,迎来利好机遇。   人工智能迭代升级 算力支撑效能提升   随着算力的不断提高,人工智能大模型迭代升级越来越迅速,对产业的支撑作用也越来越显著。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戴尔科技、联想等科技企业带来多款AI终端产品,百度文心、讯飞星火、阿里通义千问、Minimax等大模型新星接连亮相。而在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上,人工智能也是备受瞩目的话题。在人工智能专题论坛上,北京市通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伙伴计划成果首次发布,并发布了81个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场景典型案例,覆盖工业制造、医疗医药、智慧城市、企业服务、效能提升等10类场景。 近年来,AI大模型技术已突破技术奇点,不断重构产业模式,成为全球技术竞争的新焦点和新一轮智能化发展的新机遇。在电力新能源行业,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使用AI技术重构产业生态,推动企业服务跃升,AI技术的深度融合正不断重塑着电力能源行业发展的新动能。 通过新技术实现产业升级突围,已成为当下光伏产业崛起的必然之路。近期,户用光伏头部企业正泰安能开发并推出一款AI智能设计软件,该系统能完成组件立柱一键排布、侧视图一键生成、组串接线图生成及一次电气图生成,还可自动计算Bom清单,设计人员只需进行简单操作,就能实现阳光房的一键出图。 同属正泰旗下的正泰新能则是将AI技术运用到了光伏智造生产端,在其海宁制造基地,正泰新能引进了行业内首家EL瑕疵AI自动检测系统,提升了瑕疵检测效率,实现了效能提升。 而专业开展光伏运维的正泰智维更是将人工智能降本增效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正泰智维打造了多场景人工智能电站运维平台,以海量运维数据为基础,形成行业唯一大型算法库,实现大算力孵化电力运维大模型,为多运维场景提供电力运维智能解决方案,一站式助力电站安全、高效运行。   智慧建筑节能降碳 智能家居交互未来 让家更懂自己,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2024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发布了《智能家居电器联网控制交互应用白皮书》,阐述了当前智能家居发展现状,也为后续智能家居发展树立了风向标。   伴随着各类智能家庭产品的普及,消费者对智能化家庭生活的理解和期许逐步增高,设备互联互通、让产品更智能成为现代家庭追求的新目标。各智慧家庭厂商已提供了一站式、软硬件协同的场景化解决方案,布局全屋智能新赛道。 例如,以泛居家领域产品及服务为核心的正泰居家,把握当前数字发展趋势,推出了获得过国际设计“红点奖“及“IF”奖的Z9智能家居系列产品,包含智能网关、智能开关插座、情景面板等,还配套开发了产品操作APP。整套产品实现了外观和智能的统一,帮助家庭实现红外传感、电量统计、定时开关等,还能做到影视剧中“一键回家”的科幻场景,不断以创新的美学软实力和科技硬核力赋予产品和品牌新的内涵,做数字技术赋能家居电器的探索者和先行者。 此外,大会还举行了主题为“数据驱动智慧运维,建筑节能新利器”的研讨活动,着重探讨了双碳背景下,如何用数字技术为建筑物赋能,使建筑运维系统更加绿色、可持续。 随着双碳目标日益成为全球共识,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身到建筑智慧运维系统的建设中去。据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测算,一栋办公楼宇,近三年平均年耗电量高达465万千瓦时,主要为空调、照明和电气能耗。通过对存量建筑进行数智化改造,成为当前建筑节能领域的一大热点。如正泰就在2023年和温州市政府签约,接下温州市行政中心能源管理改造项目。通过能源管理软件及日常运用管理、节能技术改造等措施,提升市行政中心楼宇能源综合利用水平,同时将建设市行政中心数字化能效管理平台,升级改造智慧安全用电、空调、照明等系统。   工业制造转型升级 万物互联提质增效 数字经济在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论坛上有专家表示,当前要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园区建设,打造区域数字经济发展“新引擎”。根据测算显示,数字技术对工业效率赋能在2017—2022年提升了1.14倍,在钢铁等传统行业,通过数字孪生、人工智能、智能控制等技术综合应用,走出了降本、提质、增效的新路径。国家数据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要加快“5G+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聚焦重点领域,形成创新应用示范标杆,积极建设智能工厂,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 在“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探索如何将数字技术真正应用到生产中,用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来形成自己的新质生产力。据会议介绍,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方面,截至2024年一季度,全国具有一定区域和行业影响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超过340个,标识解析体系全面建成,融合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 作为电力新能源行业龙头企业,正泰深耕智能制造,在多年前就提出以能源物联网和工业物联网为基石,以正泰云为中枢的“一云两网”战略。在“一云两网”战略推动下,近年来正泰陆续在浙江、江苏、上海、湖北等多地投建了智能制造“未来工厂”、智能低碳量测园区、“双百万”绿色智慧工厂、光伏“零碳工厂”等,把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理念融入于源头到末端全过程和产品全生命周期中,通过数字技术创新实现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带动整个产业链转型升级,助力新型工业化发展。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不断深入发展,全球科技创新空前密集活跃。随着GDEC 2024与WAIC 2024的举办,国家将在数字治理、数字经济、智慧能源、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释放多重利好政策,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或将迎来全新机遇。  来源:‍网络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朱金凤责编:史海疆审核:常海波...
园区作为引领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主阵地,以及高耗能和污染物集中排放区域,是实践绿色转型、节能降碳的重要战场。园区低碳转型既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又是精准减排和推动“双碳”目标实现的关键落脚点。面对当今世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形势和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新要求,园区肩负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新使命。如何辩证看待和有效解决能源发展中安全性、经济性、低碳性相互制约的“不可能三角”问题,是园区低碳转型绕不开的重要课题。 我国产业园区的发展现状 我国的园区建设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末,产业园区发展贯穿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始终,见证了中国工业化进程。目前,我国共有各类产业园区15000多个,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30%。未来,园区的整体布局将在规模、数量、类型上继续扩展,更多的人口、产业、资源将向园区聚集。经过4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园区经历了探索、起步、快速发展、稳步发展和转型升级的发展阶段。园区的发展与时俱进,在政策、技术、管理等多方面实现了突破和创新,成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阵地。 一是园区绿色发展的政策环境逐步完善。近年来,为推进园区绿色低碳转型,针对园区绿色低碳发展,国家出台了系列政策,地方也在积极探索跟进。从生态示范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示范园区,到低碳示范园区、绿色园区、近零碳园区等,积累了大量低碳发展经验和做法,涌现出一批绿色发展的新理念、新模式。各项政策既是要求,又是动力,为园区积极制定低碳发展战略和规划、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提供了政策推动力。 二是多管齐下的能源结构保障园区用能的安全可靠。园区的能源安全和可靠性是其稳定运行的基石。园区依赖大电网的稳定供电和内部的分布式发电和储能系统。其中,大电网作为园区主要的能源来源,提供了持续且可靠的电力支持。园区内部的分布式发电系统,能够在大电网供电不足或中断时提供必要的补充;储能系统则能够在电力需求高峰或紧急情况下,释放存储的电能,保证园区关键设施和生产活动的连续运行。多管齐下的能源结构,确保了园区用能的安全可靠,且提升了对电力供应波动的抵御能力。 三是园区智能化水平有所提升。当前,园区在智能建筑、智能设备和自动化控制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园区内的部分新建或改造建筑采用了绿色建筑标准,安装了智能照明、空调和安防系统,提高了能源使用效率;园区中的一些关键设备,如能源监测仪表、传感器等,实现了智能化,能够实时收集和传输数据,帮助管理人员更好地监控能源使用情况;在某些特定区域或工艺流程中,园区也已经实施了自动化控制系统,以优化生产效率和能源消耗。 园区低碳转型中面临的 用能经济性和可靠性问题 由于能源“不可能三角”的存在,园区低碳用能必须付出可靠性或经济代价。园区低碳转型中的“不可能三角”问题关键在于如何实现园区运行经济性和用能可靠性之间的平衡。其中的主要问题存在以下三方面: 一是园区用户存在“偷逃”市场责任的现象。我国电价政策对居民、农业仍然采用交叉补贴制度,并且对工商业征收政府基金附加。关系到民生和社会稳定的居民和农业用电通常被视为需要政府支持的领域,通过交叉补贴,政府能够确保这些用户群体以较低的成本获得电力。工商业用户通常被视为有能力承担更高电价的群体。工商业用户支付较高电价用于补贴居民和农业用户的较低电价。除了交叉补贴,政府还对工商业用户征收额外的基金附加费,用于支持可再生能源发展、电网建设、电力行业改革或其他社会经济发展等项目。由于当前园区用户支付工商业交叉补贴和政府基金附加的要求并未完全落实,客观上造成园区内工商业用户“偷逃”交叉补贴和政府基金,由园区外工商业用户承担了以上费用。未来,随着电价机制和相关政策的进一步完善,这一部分费用也将是制约低碳园区经济效益的因素。 二是强制可靠性规划制约园区的经济效益。电力有两种利用方式,即“有库存”的储能和“无库存”的电网平台,一旦两种利用方式混合比较,则必须在相同可靠性前提下进行比较才有意义。尽管现在多种发电和存储技术均号称度电成本已经达到经济应用程度,但实质上大都忽略了供电可靠性这一关键的前提条件。例如内蒙古某风机制造商计划投产的零碳园区(未建成),如果与电网不相连,要达到和电网供电相同可靠性的要求,需要承担度电11元的成本,如果只考虑应急备用由电网提供,需要度电2元的成本。因此,园区低碳用能一定会付出可靠性或经济代价。 在电力系统当中,无论是电源投资还是电网投资都以最大负荷为先决条件,并非与电量线性相关。只要园区采用并网运行模式,哪怕20年中只有一天的最大负荷需要主网承担,则电网投资和电源投资均不能减少,反映为即使不用主网电,电网的输配电价和电源的容量电价、辅助服务费仍然需要缴纳,如果进行减免,则会造成其他用户隔监管周期代为承担,形成未公平承担输配电价格和系统运营费的“道德问题”,大大降低了园区低碳用能的经济性。前文提到的某公司计划投产的零碳园区联网模式电价高就是这个原因导致的,其根源在于规划阶段,强行按照园区最大负荷规划输配电工程,即使允许园区报装容量,由于极端的保供政策,联络线规划容量仍然要覆盖园区最大负荷,这造成了园区经济性下降。 三是园区数字管理偏弱,智慧服务平台缺失。目前园区的能源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大部分园区还是依赖传统滞后的数据获取和控制方式,缺乏监控和管理智能化技术的广泛应用。而且园区内不同系统和设备之间的数据共享和协同工作能力有限,缺乏一个统一的平台来整合和管理这些分散的系统。数字化管理能力偏弱、智慧服务平台缺失,导致园区能源管理过程中存在信息化系统冗余、不实等现象,以及数据分析和预测能力弱,运行效率低下等问题。由于基础统计体系的不完善,影响了对园区核心数据的深入分析,以及对能源需求波动的快速响应能力,进而难以形成有效的节能减排策略,以及经济效益最大化运行方案,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园区向低碳经济方向的发展。 推进低碳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在“双碳”目标下,为实现园区助推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新使命,需要从完善市场责任体系、优化用能可靠性机制以及培育新质生产力三方面入手,推进园区高质量发展。 完善市场责任体系 锚定园区可持续发展方向 严肃审视园区发展中存在的内部用户“偷逃”交叉补贴和政府基金等现象,完善市场责任体系,保障低碳园区向着合理的、健康的可持续性方向发展。 一是完善电价机制。明晰园区用户应该背负的责任,建议各地明文规定园区用户须按照其实际用电量(包括内部消纳电量)足额承担政策性交叉补贴、政府性基金及附加两部分费用。从政策层面,为消除市场责任的“矛盾点”提供依据。 二是增强园区用户责任意识。组织开展市场责任体系知识教育强化系列活动,让园区用户认识到,身处市场环境中,个体利益与市场发展状况息息相关。只有树牢责任意识,遵守和维护市场规则,助力市场合理化、健康化发展才是实现个体持久效益的最佳路径。园区用户不应只顾眼前利益,也不能以任何名义,逃避社会责任和系统责任。 三是加强监督管理。建立透明的监管机制和高效的反馈系统,及时发现并处罚市场运行中责任未落实、落实不彻底等问题。并建立履责监管机制,根据园区用户责任履行状况实施差异化监管,为确保市场责任的有效落实,提供坚强保障。 综上,从机制、意识和监管三个方面完善电力市场责任体系,消除市场责任“矛盾点”,解除市场责任方面的“道德”问题对园区经济发展的制约,增强园区可持续发展能力。 优化可靠性机制 平衡运行经济性与用能可靠性 不同类型的园区具有不同的供能条件和用能需求特性,而大电网赋予的统一平均可靠性并不适用于园区的多样性需求。因此,建议优化可靠性机制,使用户主体可自由选择适合其可靠性的用能方案,以实现自身运行经济性与用能可靠性之间的平衡。 一是将单一主体的可靠性选择机制,作为可靠性制度的补充。赋予用户选择权,从而使园区能够有更大的自主权,根据实际情况处理能源“不可能三角”问题,为每一个园区寻求用能低碳与经济性和可靠性之间的平衡最优解。 二是按协议为园区提供备用。规划阶段将规划和保供改为协议规划和协议保供,按协议为园区提供备用,避免执行极端的保供政策。 不同功能类型、不同发展阶段的园区,可根据自身的供需状况和用能可靠性需求,有选择地确定可靠性等级和保供方案,实现低碳园区运行经济性与用能可靠性的均衡发展。 培育新质生产力 注入高质量发展新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随着“云大物移智链”等先进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智能化技术正在成为实现园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变量。 一是建设园区能源信息智慧管理平台。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园区内光伏、储能、碳排放等能量流、物质流、信息流进行全流程管理,实现园区智慧、高效运行。通过能源信息智慧管理平台建设,根据实时数据调整能源分配,应对能源需求的高峰和低谷,提高整个园区用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是在有条件的园区投资数字孪生赋能项目。对整个园区楼宇建筑、能源设备、能源供需等进行全要素三维建模,实现1:1还原,实时展现园区的各项设施和系统运行状态,并打破时空界限,通过数据价值挖掘,预测未来的运行趋势,及时发现潜在问题,提前进行干预和优化,增强园区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确保关键设施和关键时期的能源供应可靠性。 加快数智赋能,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数字化、智能化在园区发展中的广泛应用,增强源、荷、储等状态数据实时采集、感知和处理能力,实现园区资源的可观、可测、可调、可控,为园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国园区在快速发展过程中也面临能源资源消耗高、生态环境风险大等复合型挑战。面对当今世界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形势和我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新要求,园区的高耗能和高污染特性日益成为其发展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为实现园区助推区域绿色、经济发展的新使命,建议完善市场责任体系,引领低碳园区可持续性发展;优化可靠性机制,平衡园区运行经济性与用能可靠性;培育新质生产力,加快数智赋能。通过正确的发展方向、可自主选择的可靠性机制以及强劲的发展动力,有效解决园区低碳转型中的经济性和可靠性问题,推进园区的高质量发展。 来源:‍电联新媒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史海疆责编:朱金凤审核:常海波...
随着能源转型的深入推进,我国电力市场即将迎来一场重大变革。近日,国家能源局正式通过审议并宣布了新的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该规则将于2024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时隔19年,电力市场运营规则为何再次更新?新的规则又将给电力市场带来哪些变化?本文将对此进行解读。 一、电力市场运营规则更新的背景 电力市场运营规则的更新,旨在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构建。当前,我国电力行业在不同地区存在规则不统一、地方保护、省间壁垒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为了打破这些壁垒,促进电力市场的公平竞争和资源的优化配置,新的电力市场运营规则应运而生。 二、电力市场运营规则更新的内容 新的电力市场运营规则包含了11章内容,对电力市场的成员、交易类型、方式、计量结算等方面都做出了新的规定。其中,两个重要的变化值得关注: 1.扩大电力市场成员范围 新规则将储能企业、虚拟电厂、负荷聚合商等新型市场主体纳入电力市场成员当中,这意味着这些新型市场主体在电力市场的地位将与发电企业、售电企业和电力用户并列,成为独立的经营主体。这一变化将有利于储能企业、虚拟电厂等新型市场主体更加独立自主地开展业务,推动电力市场的多元化和竞争性。 2.引入容量交易机制 新规则首次提出了容量交易的概念。容量交易是指在未来一段时期内,由发电机组、储能等提供的能可靠支撑的最大负荷的处理能力的交易。这一机制的引入,旨在解决电力用户在用电高峰期对电力的需求问题,同时保障电厂的正常发展。通过容量交易,电厂可以获得一定的补偿,从而鼓励其建设更多的电力设施,提高电力系统的容量充裕度。此外,储能企业也将受益于容量交易机制,因为它们在未来也将承担用电高峰期的供电功能。 三、电力市场运营规则更新的意义 新的电力市场运营规则的出台,对于推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构建、促进电力市场的公平竞争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该规则也为新能源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土壤。通过扩大电力市场成员范围、引入容量交易机制等措施,新规则将有助于推动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型市场主体的发展,进一步促进新能源的消纳和利用。这将有助于加速我国能源转型的步伐,推动绿色、低碳、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 总之,新的电力市场运营规则的出台是我国电力市场改革的重要里程碑。该规则将有助于推动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构建、促进电力市场的公平竞争和资源的优化配置,同时也将为新能源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土壤。我们期待在新的电力市场运营规则的引领下,我国电力市场能够迎来更加繁荣和美好的未来。 来源:‍能源电力公社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史海疆责编:朱金凤审核:常海波...
今年以来,随着绿电交易实现全覆盖,绿电市场化进程明显提速。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促进绿电使用和国际互认”,这是《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出现相关表述,反映出推进“双碳”目标既需要绿色供应提供转型动力,又需要绿色消费发挥牵引作用。 面临形势 从国内政策看,非化石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调控突出了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的导向,将推动地方政府和重点用能企业在节能目标考核体系下主动消费绿色电力。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机制也对承担消纳责任的相关主体提出了考核指标约束,激励责任主体通过消纳可再生能源物理量和购买绿证的方式消费绿色电力。 从国际环境看,以欧盟CBAM、欧盟新电池法、美国CCA等为代表的类似“碳关税”的贸易规则均将电力间接碳排放纳入管控范围。尽管各规则下对于进口产品电力间接碳排放因子的计算方法、可按零排放核算的电力消费类型认定存在一定差异,对于绿证的定位还存在争议,但外向型企业通过购买绿色电力并获得相关认证仍然是提升出口竞争力的重要措施之一。 需求场景 从国内外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相关措施来看,站在消费者角度,促进绿色电力消费的机制设计主要包括约束性机制和激励性机制两大类,其购买绿色电力主要有以下应用。 约束性机制设计方面,一是用于完成政府层面的考核要求。从国际看,以美国为代表的典型国家通过实施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将可再生能源消费指标强制分摊至相关责任主体,以绿证作为履约凭证,未完成考核指标的主体将受到惩罚。从国内看,可再生能源消纳责任权重机制也是类似模式,以完成考核指标为导向要求责任主体消费绿色电力。二是用于完成行业或企业层面的考核管理要求。目前已有不少大型跨国企业要求其分布于全球各地的生产线采购绿色电力,并将绿电消费情况纳入公司内部相关考核中,未达标的企业可能面临产能转移风险或因无法满足下游客户采购标准而在部分交易准入方面受限。 激励性机制设计方面,一是用于扣除能耗或碳排放量核算产生节能降碳效益。在节能降碳考核管理领域,我国已明确将非化石能源消费从各地区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中扣除,将对地方政府和用能主体起到激励作用。在国际贸易领域,部分国家设置了绿色贸易规则,对进口产品生产过程的绿色电力消耗按不同排放因子或按零核算碳排放量,出口企业为提升产品竞争力,将有动力主动消费绿色电力。在绿色评价认证领域,以美国Green-e能源认证计划为代表的低碳认证项目对企业和产品自愿消费可再生能源的情况予以认证,国内也有不少机构涉足碳认证业务,企业为获得相关认证需消费绿色电力。二是用于自身环保声明彰显社会责任。央企、国企、外资企业、大型民企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积极彰显社会责任,发挥带头作用消费绿色电力。 相关建议 实施配额制并以绿证作为配套制度以充分释放绿电绿证需求潜力。《关于2023年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及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预期2024年全国非水发电量不低于1.83万亿千瓦时,将消纳责任全部落实到相关主体,并以绿证作为履约唯一凭证,将大幅提升绿电绿证的需求。 强化保障绿色电力环境权益唯一性的基础制度建设。国际典型的减排认证体系均强调绿色电力环境属性的唯一性,需要具有法律效益的凭证作为环境权益的产权证明。我国目前已明确了绿证是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但部分可再生能源发电可以同时申领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在国际应用中往往被要求提供额外证明材料,以表明绿证对应电量环境价值的唯一性。一方面,有必要通过溯源追踪等技术手段做好绿证来源证明支撑;另一方面,有待逐步完善可再生能源环境价值的兑现机制,绿色电力仅允许申领绿证反映其环境权益,避免重复计算。 加快建立统一的第三方绿电消费评价认证标准。随着我国“双碳”目标的深入推进、国际社会对气候问题的持续关注,出口贸易等领域企业对绿电消费第三方认证的需求愈发迫切,需要具备资质的相关机构为企业绿色属性进行背书。有必要加快建立以绿证为基础的绿电消费统一评价体系,反映用户绿电消费结构、碳减排量、绿色评级等信息并推动建立国家以及国际标准,在能耗双控,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ESG)评价,绿色信贷、市场协同、出口贸易等领域推广应用。 当前,我国正建立以绿证为唯一凭证的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消费环境属性证明体系,而以欧盟为代表的多项绿色贸易规则在绿电消费减排认定方面更强调“付费方”与“使用方”的物理一致,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绿电绿证政策与国际有效衔接。严格意义上,除直供方式以外,无论任何类型的电力消费都无法确保电力供需双方“经济关系”与“物理关系”一致,当环境权益具备产权属性后,通过经济关系确认环境效益归属是更可行且科学的方式。绿电绿证政策设计是一项系统性工程,既要兼顾国际对接需求,更要考虑国内相关市场的衔接。有必要立足国家长远发展需要,通过持续多渠道呼吁、加强国际对话、推动国际标准制定等方式逐步提升我国绿证的国际认可度,以绿证作为我国可再生能源环境属性的唯一凭证进行国际对接。 来源:‍中国电力报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史海疆责编:朱金凤审核:常海波...
近日,电气风电与南方电网科研院、阳光电源等单位合作,利用广东省风电临海试验基地的EW13-252海上样机开展了“风机耗能装置快速调用动模试验”,成功验证了国内首个应用±500千伏海上风电超远距离、海陆一体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的电力工程——阳江三山岛海上风电直流输电工程无直流断路器、无集中耗能装置的技术方案的可行性。 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是目前深远海风电送出工程的重要技术方案,已投运的国内外海风柔直工程均在陆上换流站配置直流耗能装置来实现故障穿越,避免陆上交流电网侧发生故障时,因海上风机功率调节速度过慢导致直流海缆能量堆积、电压升高,造成设备损坏和系统停运。在阳江三山岛海上风电直流输电工程中,南方电网科研院创新性地提出利用风机全功率变流器自带的耗能装置实现盈余功率分散式就地耗散的方案,助力工程降本增效。 为了验证快速调用风机耗能装置的可行性,本次试验通过光纤通讯直接下发耗能投入指令到风机变流器。收到指令后,网侧变流器停止输出有功功率,而机侧变流器控制方式不变,盈余的功率完全耗散在耗能电阻上;持续500ms后,风机耗能装置切出,网侧变流器输出功率快速恢复至正常水平。试验结果表明,网侧变流器可在耗能投入指令下发后380μs内将输出功率降为0,满足时延不超过1ms的要求。 在风机耗能投入的500ms内,仅变流器直流母线电压升高9%,叶片、载荷、轮毂、机舱、塔架、发电机等系统的相关测量量未发生明显变化。 此次,联合攻关团队顺利开展了快速调用风机耗能装置的动模试验,有效验证了海风柔直输电工程无直流断路器、无集中耗能装置的技术方案的可行性,也证明了电气风电海上风机的优异性能和新场景下的良好适应性。 下一步,电气风电将和南方电网科研院紧密合作,深入细化工程方案、优化风机的相关设计、参与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制定,为未来风机实现快速响应电网调频与惯量支撑需求,提升风电接入柔性直流系统能力,推动深远海和陆上大基地风电高质量、规模化发展,积极服务国家战略贡献力量。 来源:‍电气风电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史海疆责编:朱金凤审核:常海波...
经过了全额消纳时代,市场化要给新能源新的解题思路。 经过近四十余年的发展,我国新能源已经从起步阶段步入成熟阶段。同时,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可再生能源参与市场化交易的规模正不断扩大。通过电力市场机制的完善和市场模式的创新,不但可以进一步发挥电力市场在促进新能源的投资、生产、交易和消纳等方面的作用,更能为能源清洁低碳转型提供支撑作用,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促进新能源消纳的机制演变 为了保障和促进新能源的消纳和发展,我国通过全额保障性收购、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绿色电力交易等不同方面建立和实施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机制措施,并起到了积极作用。 (一)保障性并网消纳——产业发展的基本制度 与传统能源发电不同,新能源具有间歇性特征,出力随机波动性强,尤其在产业发展的初期阶段,尚不具备与常规能源电力的经济竞争力。为保障新能源电力并网,2006年起实施的《可再生能源法》规定了可再生能源电力的全额收购和强制入网制度,对促进可再生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随着可再生能源项目规模的不断扩大,并网装机容量迅速增长,但风电、光伏项目的弃风弃光率攀升,全国平均值一度高达18%和11%,产业迎来消纳难题。为此,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先后建立和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清洁能源消纳行动计划(2018—2020年)”等一系列政策机制及配套措施,通过核定重点地区风电、光伏项目的最低保障收购年利用小时数,设定消纳红线和建立新能源消纳预警机制等对保障性消纳作出完善,可再生能源消纳形势得以好转,风电、光伏利用率长期保持在较高水平。 (二)发挥需求侧消费的拉动作用 除发电侧的可再生能源全额保障性收购机制外,用电侧引导可再生能源消费也是促进消纳的重要方面。2019年5月,国家能源主管部门发布《关于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的通知》,按省级行政区域对电力消费规定可再生能源电量比重,通过目标分解并逐步提高消纳责任权重指标,各市场主体公平承担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和消纳责任。这不仅从用电侧拉动了可再生能源消费。也更是成为落实国家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目标和推动可再生能源开发建设及利用的一项重要保障。 此外,按照此机制的设计要求,绿色电力证书可以作为各承担消费责任的市场主体完成考核目标的补充方式。 (三)参与市场交易一直是政策鼓励方向 在保障性收购和消纳机制基础之上,为进一步缓解新能源消纳矛盾,我国部分地区陆续开展了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的探索。特别是2015年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启动,在《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中发[2015]9号)及配套文件,明确优先安排纳入规划的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保障性发电,并鼓励其尝试参与直接交易,为可再生能源参与电力市场交易打开空间。 2016年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其中规定可再生能源项目年发电量分为保障性收购和市场交易部分,保障性收购小时数以外的电量鼓励参与市场化交易消纳。至此,可再生能源全额保障性消纳开始与市场化消纳并行推进。 此外,2017年开始试行的绿色电力证书机制以及2019年启动的绿电交易,均为可再生能源参与市场化交易的重要模式。其中,绿证是可再生能源电量环境属性的唯一证明,也是认定可再生能源电力生产与消费的唯一凭证,而绿电在组织交易、电网调度、价格形成机制等方面具备优先地位。 随着2022年《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的发布,新能源将在2030年全面参与市场交易,标志着可再生能源向市场化消纳转变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 新形势下新能源全额保障性消纳面临的问题 随着“双碳”目标的落实,我国新能源正向更大规模发展,截至2023年底,我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达到了15.2亿千瓦,历史性超过火电装机,成为电力装机主体;2023年新能源发电量约3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3,其中风电、光伏发电占比约15.8%。预计到2060年,我国风电、光伏装机规模将超50亿千瓦,装机占比达到80%以上。 新能源逐步取代传统化石能源成为发电装机主体和发电量增量主体,将产生与日俱增的消纳压力,传统的以保障性收购为主的消纳方式,难以有效协调由于新能源高速、大规模发展所带来的在全额保障性消纳在政策落实、技术可行性以及经济性等方面的各项矛盾,进而制约新能源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一)政策落实困难 不少地区,尤其是可再生能源资源丰富地区,全额保障性收购制度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已存在难以执行的困境。部分地方政府所设定的保障性利用小时数低于国家最低保障收购年利用小时数,且存在收购电价水平低于政策要求的现象,“保量不保价”“保价不保量”问题时有发生。 (二)系统技术及安全性要求 鉴于新能源具有间歇性和随机性,对电网的调度和平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受电网规划和建设周期等因素的影响,当前电网适应性改造和升级与新能源的快速增长存在不匹配。高比例新能源接入电力系统,加剧了电网系统调节的负担,并可能在安全性方面产生影响。 (三)高成本降低经济性 从经济性角度看,新能源发展初期由于占比较低,电力系统可以通过已有调节裕度以较低成本实现电力的全部消纳,但随着新能源比例的提高,在没有足够的调节系统支持下,全额上网将影响到发电项目自身的经济性,甚至制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 新能源参与市场化交易的机遇与挑战 (一)为什么要参与市场化交易 如前所述,随着高比例新能源的发展、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以及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开展,新能源发展的宏观环境和行业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 首先,从我国建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以及实现“双碳”的目标看,新能源均是重要的参与方,需要通过参与市场化来扩大其未来的增长空间,以保障非化石能源占比目标进程的实现。 其次,从市场公平性角度,新能源需要参与到电力市场当中,与其他入市主体共同承担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责任。尤其是随着新能源已具备相当规模,不入市已造成价格信号扭曲。 第三,通过市场化的价格信号,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只有全体电源参与的电力市场,才能形成真实、有效的市场价格,发挥其“信号灯”的作用,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更有效地促进新能源的消纳。 (二)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的现状 据统计,2023年我国新能源市场化交易电量达6845亿千瓦时,占到全部新能源发电的47.3%。由于资源分布和市场化进度不同等原因,各省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西北、东北、华北等新能源资源丰富地区新能源市场化率较高,东部新能源占比低并以分布式为主的地区市场化较低。新能源参与市场的主要形式包括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绿电绿证交易市场。 (三)现有市场化面临的问题 在市场化实施过程中,受现有电力市场机制设置等多方面的影响,新能源参与市场交易仍面临诸多问题,导致了适应性和经济性的降低,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新能源出力特性与现行电力市场机制间存在矛盾。现有市场交易机制主要是针对常规火电机组而制定,可再生能源发电处理的随机性和间歇性特性未能得到充分体现,电力中长期交易机制难以适应新能源预测准确率低的特点。新能源发电实际出力曲线与合同约定的曲线偏差较大,加剧了新能源入市面临的考核风险。 项目投资收益未得到有效保障。作为一次性投资项目,尽管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可以享受电量优先消纳,但由于参与交易的电量和电价受市场影响,导致项目投资收益不确定性大大增加,并且大概率为收益下降或难以保障。同时考虑辅助服务分摊、系统偏差考核等因素,新能源在现有电力市场环境下收益率存在下降风险,难以保障项目投资合理收益,降低了项目投资积极性。 新能源承担系统不平衡责任相关机制不健全。随着高比例新能源接入,从而导致系统由于增加辅助服务、容量支撑需求而产生的系统调节成本显著上升。但现行辅助服务市场交易机制尚不完善、成本疏导不畅,尚不能有效激发常规电源、储能等参与系统调节的积极性,同时也难以充分引导新能源项目提升自身响应系统调节需求的能力。 分布式市场化交易不及预期。一方面,缺乏统一的分布式光伏界定标准,部分分布式光伏项目不能履行“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设计初衷。另一方面,由于系统运行成本、交叉补贴分摊等费用未有各方认可的解决方案,长期以来的“隔墙售电”模式也未能得到大范围的落地。 新能源绿色价值体现有待加强。目前,我国通过绿色电力交易和绿证机制实现新能源绿色属性价值,但与其他政策机制的协同不充分,引导绿色电力消费的激励机制方面也有待加强,如在可再生能源消费责任权重向能源消费主体落实,以及与节能减排领域的系统等方面仍存在差距。 相关建议 一是,建立稳定新能源投资收益的政策机制和市场工具。一方面,实施“新老划断”的方式推动新能源项目参与市场。鼓励新建项目在现行市场条件下参与市场化运营,既有存量项目则维持享有原有政策,保证政策延续性和严肃性的同时,保障市场的稳定性。另一方面,通过差价合约等方式,稳定新能源项目的投资预期,减少由于市场价格大幅波动造成的市场风险。 二是,完善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成本分担机制。按照“谁受益、谁承担”的原则,明确电力系统低碳转型调节成本的疏导机制。激励各类电源和负荷提高灵活调节能力,鼓励新能源主体提升自身运行管理水平。 三是,完善电网基础设施建设。面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需求,加强新能源发展规划与电网规划的协调,着力特高压输送和配电网建设,增强电力系统对新能源,尤其是高比例新能源的接纳和调配能力。 四是,科学优化新能源合理利用率。随着新能源逐渐成为能源系统和电力系统的新增主体,通过对其电力利用率、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成本之间的平衡,合理设定利用率目标是保障新能源发展规模和投资成本的一项重要举措。 五是,进一步发挥新能源绿色价值。在新能源参与电力市场的电能量收益存在下降的情况下,充分发挥其绿色价值可以对其收益起到补充作用。通过进一步落实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以及做好绿电与碳市场协同,将起到重要作用。 来源:‍能源新媒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史海疆责编:朱金凤审核:常海波...
各方协同共商共治共建 打造市场议事协调“合作圈” 7月2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在广州成立。这是全国首个区域级电力市场管理委员会,标志着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向打造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标杆迈出重要一步。 南方电网公司董事、总经理、党组副书记钱朝阳,国家能源局法制和体制改革司副司长梁志鹏出席成立大会并致辞。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唐屹峰,国家能源局南方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郑毅出席大会,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贺晓柏主持大会。 钱朝阳表示,南方电网公司深入贯彻“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着力打造能源体制机制“改革试验田”,初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格局,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作出重要贡献。南方电网公司愿与社会各界一道,紧密协作、立足市场、深化改革,高水平建设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共同树立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建设标杆,促进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共创共享新型能源生态红利。 梁志鹏表示,近年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基本建成丰富完善的电力市场体系。要切实推动管委会规范运作,搭建好议事平台,共同维护市场秩序,促进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健康发展。 会议宣读了管委会第一届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和其他代表名单。新当选的主任委员唐屹峰表示,将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充分发挥管委会作用,成为促进市场健康有序发展、维护市场成员合法权益的坚实力量。随后,管委会成员单位、专家委以及南方五省区能源主管部门代表作交流发言。 国家能源局高度重视管委会组建工作,要求管委会发挥专业优势,加强沟通协同,汇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建设,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提供样板、作出示范。 公司副总工程师,有关部门、直属机构和单位负责人参会。 多类别企业加入 市场建设主体更多元 管委会为市场各方提供平等的议事平台和机制保障 据了解,南方区域市场管委会由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市场管理委员会改组而成,由发电方、输电方、购电方、市场运营机构、第三方等类别代表组成,初期规模38人。作为独立于电力交易机构的自治性议事协调机制,南方区域市场管委会履行建立健全市场成员行为自律职责,为市场各方提供平等的议事平台和机制保障,与运营机构市场监测、监管机构专业监管共同构建电力市场运行“三道防线”。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能源局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体改〔2022〕118号)指出,目前,电力市场仍存在体系不完整、功能不完善、交易规则不统一、跨省跨区交易存在市场壁垒等问题。 “南方区域市场管委会的成立,有助于增加各市场主体对市场建设的话语权。未来市场规则修编,将更直接倾听一线声音,充分考虑市场主体的利益,这有利于形成更可操作、可持续的规则。”中电联电力市场分会副秘书长周正道表示。 在本次南方区域市场管委会组建中,广东华厦电力销售有限公司、潮流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民营企业加入,成员构成更加多元。 广东华厦电力销售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项文清表示:“通过加入南方区域市场管委会,售电公司、用户等市场主体可以直接参与南方区域电力市场的议事协调,更好地在南方区域电力市场建设运营中发挥重要作用。” 同时,为了适应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发展,储能企业也首次成为南方区域市场管委会代表。当前,以风电、光伏为主的新能源已经成为保障南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能源来源,但新能源“看天吃饭”属性明显,具有随机性、波动性、间歇性。有储能企业代表表示,储能发售电企业进入市场,将为新型储能、虚拟电厂等新型主体在市场中的交易机制建言献策,推动新型主体尽快进入市场,更好发挥其在电力系统中的重要调节作用,促进清洁能源消纳。 目前南方区域已达成首批港澳跨境绿色电力证书交易,并与越南、老挝等国开展跨境电力交易,市场联系日益密切。下一步,结合跨境电力协作机制建设,南方区域市场管委会或适时引入跨境电力市场主体代表,进一步推动南方区域与港澳和澜湄地区电力市场协同发展。 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 “南方样板”建设再提速 “南方区域市场管委会作为保障市场可持续发展的议事机构,随着更加丰富多元的主体进入市场,我们将不断完善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体系建设,优化市场机制,促进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优化配置,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的建设需要。”广州电力交易中心市场管理部主任张巧玲表示。 近年来,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以打造“南方样板”为目标,加速推进市场建设,并已开展按周全域结算试运行。“南方样板”既是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重要实践,也是推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的积极探索。 01 目前,南方区域电力市场注册主体已达到18万家,同比增长19.1%,其中发电企业1169家、售电公司709家、电力用户17.89万家。 02 中长期省内市场化电量由2016年的1519亿千瓦时增长到2023年的6213.7亿千瓦时,2024年5月已达到2666.1亿千瓦时,年均增速22.3%,市场开放程度走在全国前列。 03 南方区域首创黔电送粤、云电送粤分电到厂机制,将省间送电计划落实到具体电厂,在供应紧张时有效激励和约束发电履约,引导电力供给和需求更高水平良性互动。 西电东送计划性送电在实现东西部共赢、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近年来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不断推进,新能源装机和电量“双升”,东西部省区产业格局变化,各市场主体不断对资源优化配置提出新诉求,推进市场建设、建立协商机制的重要性也随之凸显。 “随着能源转型不断提速,电力体制改革步入深水区。稳步有序推进多层次电力市场建设,需要持续‘升级’市场机制设计,以更好发挥其在资源优化配置中的重要作用,引导电力行业科学发展。各省区政府、各市场主体都盼望能够在市场建设中统一共识、同向发力、共商共建,既求最大公约数,也求最优解。”南方区域电力市场专家委委员、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夏清表示。 下一步,南方区域市场管委会将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和工作、议事规则,逐步实现实体化运作,保障南方区域电力市场行稳致远,推动构建清洁低碳、安全充裕、经济高效、供需协同、灵活智能的新型电力系统,为我国能源电力事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来源:‍南网50Hz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史海疆责编:朱金凤审核:常海波...
6月25-26日,2024年新型配电系统技术大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正泰出席大会并发表“石墨烯创新技术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应用实践”的主题演讲,深刻剖析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背景下,正泰石墨烯产业的创新应用,吸引了众多行业伙伴前来咨询和探讨,寻求更多共同发展机会。 本次大会由中国能源研究会联合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 (新型电力系统)、中关村智能电力产业技术联盟共同主办,大会以“共引配电技术智慧化,共促配电标准国际化”为主题,来自国家电网有限司、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电力 (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及各省、地 (市)电力公司、电力科研机构、高等院校以及国内外从事配电设备研发和制造企业等单位的800余位代表共聚于此,聚焦配技术的创新与发展,探讨智慧化、绿色化、低碳化的配电技术解决方案,交流新型配电系统数智化建设最新成果,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推动配电网实现高质量发展。  高效电力传输:石墨烯“超导铜”引领节能新纪元  随着全球能源结构的转型和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目标的推进,电力传输系统的效率和环保性成为关键。传统输电材料在导电性能、能耗以及环境影响方面存在局限,高导电率材料的应用对减少输电损耗、提升电网整体性能至关重要。 正泰抢先布局石墨烯产业,研发的"超导铜"材料以108%IACS的导电率(对标银的导电率)超越传统导体材料,根据国家电网测算标准:导电率提高1%IACS(国际退火铜标准),每公里输电线路,每年可节能1000~2500度电。若采用108%IACS“超导铜”,按全国10KV、220KV及以上线路总长630万公里计算,每年可节约500亿~1260亿度电,相当于一个三峡大坝的年发电量。为推动电力系统的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实质性的解决方案。目前,正泰的石墨烯铜复合材料获得工信部高质量发展专项支持,项目总投资1.06亿元,将持续为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更高效、绿色的发展动力。  电网产品革新:石墨烯创新技术提升产品耐用性  在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过程中,电网产品的耐用性和稳定性是保障电力系统可靠运行的基石。面对传统电网产品在耐磨、防腐和导电性能方面的挑战,正泰以领先的石墨烯技术,为电网产品带来了革命性的创新升级。 正泰研发团队深入研究石墨烯材料高质量制备技术、复合技术及复合材料宏量制备与加工工艺,开发出具有创新性的石墨烯触点、线材、带材、膜材以及石墨烯表面处理工艺,相关材料和工艺已批量应用于低压、中高压产品中。在与国网智能电网研究院有限公司合作的“基于石墨烯银的高压隔离开关电触头项目”荣获中国腐蚀防护学会大奖,相关应用产品的机械寿命提升至2.8万次,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在国网、中石化项目中,石墨烯重防腐涂料已挂网试用,同时在正泰内部推广使用。这些创新成果将为电力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新能源动力突破:石墨烯电池驱动低空经济  立足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聚焦能源电力领域,深化与低空经济的战略融合,电力低空经济不仅是新型电力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为电力行业与低空产业链未来发展打开了全新而富有活力的蓝海市场。 依托自研的超高导电石墨烯铜基复合材料,正泰创新打造出高镍-硅碳、高镍-锂和锂硫体系电芯及模组产品,以及适用于光伏和风力电站、电网巡检维护场景的“幽影”无人机,不仅满足了长续航和极端环境的巡检需求,还在工业无人机市场中实现了最长120分钟的续航时间。正泰石墨烯电池能量密度高达330wh/kg,锂金属电池能量密度高达497wh/kg,具备宽温程、快速充放电、长寿命等优点,同时与Airbus和西北工业大学合作,不断推进无人机电池技术的新突破。  本次大会是全行业共同探讨新型电力系统未来布局的盛会,为正泰开启了新的启迪与征程。“一代材料一代装备”,正泰将紧握时代机遇,持续加大石墨烯新材料的技术投入与产业应用拓展,夯实正泰新材料团队的产研能力,以“产、学、研、用”平台为依托,进一步建立并完善石墨烯产业生态,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产业链,为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贡献力量。 来源:‍正泰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史海疆责编:朱金凤审核:常海波...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迎峰度夏期间,最高负荷同比增长超过1亿千瓦。为全力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作,各发电企业提前谋划,全力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近期,我国部分地区持续出现大范围高温天气,用电负荷持续攀升。国家能源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迎峰度夏期间,预计全国用电负荷将快速增长,最高负荷同比增长超过1亿千瓦。 “夏季我国降温用电负荷占比在三成左右,部分地区超过四成。夏季气温成为影响用电增长的主要因素。”中电联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气候正常情况下,预计今年上半年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速略高于8%。 迎峰度夏是能源电力保供的重点,也是能源保供的关键时刻。为全力做好迎峰度夏电力保供工作,各发电企业提前谋划,全力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 煤炭保供有条不紊 当前,我国煤电发电量占比保持在六成左右,仍是迎峰度夏的主力电源,做好发电用煤保供至关重要。 华能上安电厂燃料部运用自主开发的数字煤系统,让带有信息流的“数字煤”成为现实。进入煤场的每一吨煤,都有明确的“身份信息”,煤炭燃料从接卸、存贮至掺配的数据完全可视。 “在‘数字煤’系统中,不同热值、不同煤源、不同煤价的煤炭通过数字化算法呈现出不同颜色和不同体积。”华能上安电厂燃料部运行主管李春雷表示,“值班员根据电网负荷和集控值班室的指令,找到最适合的燃料进行多煤种掺配实现‘点菜式’上煤。尤其在顶峰压谷需要快速响应的时段,这个系统能够帮助我们快速精准上煤。” 在煤场数字化平台系统加持下,华能上安电厂可实现1小时内进行精准煤种置换,在满足机组顶峰压谷的同时大大降低燃料成本。截至6月26日,该电厂煤场利用率100%,始终维持高库存;煤电机组处于优良状态,可调容量100%。 中国大唐也总结运用了近年迎峰度夏储煤工作实践经验,根据大负荷“先南后北”鲜明特点,明确分区域库存控制节点目标,实施“分区轮动”错峰采购,加强与相关方的协调,实施厂内外电煤联储联备,提前完成迎峰度夏储煤1700万吨目标。 华润电力锦州公司全力攻坚反季节储煤重点工作,全方位提升反季节储煤时期电煤接卸的可靠性、效率性,实现平均卸车时间3.8小时/列,比铁路规定的标准卸车时间(6小时)减少1.2小时,总库存动态存煤高达32万吨,全部实现燃煤接卸“零延误”。 机组设备稳定可靠运行 全力以赴做好迎峰度夏增产保供工作,全面提升机组运行设备的可靠性,确保机组关键时刻的顶峰能力是必要一环。 “现在处于迎峰度夏的关键时刻,为实现‘开得起、顶得上’,一方面,我们通过现场巡检,设备寿命管理评估,技术监督,设备运行参数等监视运行状态,及时发现设备问题立即处理,同时结合设备运行周期及特点梳理定期工作,进行设备定期检修;另一方面,确保备用设备可用,如果出现设备故障时可以切换到备用设备。针对极端天气频发,成立极端天气应急抢险突击队,随时准备快速应对突发情况。”华能上安电厂检修部主任李钊说。 此前,中国大唐已完成201台机组检修,处理190余项重大缺陷;完成213台机组大负荷试验,制定下发防止夏季高温设备异常重点要求,组织系统企业对各类设备的冷却系统进行全面排查;聚焦近年来机组突出问题,开展设备治理专项攻坚7项,聚焦问题较多区域实施专项调度机制。 “迎峰度夏开启后,随着用电负荷升高,我们二期、三期机组火力全开,6月19日机组最大负荷达到33315兆瓦时。”华能北京热电厂燃机热机专工王海浩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说。 王海浩表示,随着机组参与调峰,启停需求加大,为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还增加了巡检频次,特别是对油系统、燃气系统等重点区域的巡视巡查,确保两小时一巡检、一签字,对各配电室、励磁间温湿度的检查已做到每4小时一记录。同时,针对防洪防汛开展专项演习,加强值班员的应变能力,规范处理措施,从人防、物防、技防多领域做好迎峰度夏工作。 为做到突发事件发生时可以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进行抢修和处置,华润电力沈阳公司加强运行监控,实时掌握设备运行参数和电网负荷情况,针对可能出现的极端天气、设备故障等制定详细应急预案,并且组建应急抢险队伍,开展应急演练。 绿电项目助力保供 “截至目前,全国发电装机保持较快增长,统调电厂存煤1.98亿吨,水电来水蓄水形势好于去年同期,为今年迎峰度夏电力保供提供了良好基础。”此前,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超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为全力做好迎峰度夏工作,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提前谋划安排各项保供工作。国家发改委将加强燃料供应协调保障,重点抓好煤炭稳产稳供,保障重点地区发电用煤用气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煤电支撑电力供应的同时,“水风光”等清洁绿电也成为保供的重要助力。中电联有关负责人预计,2024年全国新增发电装机将再次突破3亿千瓦,并网风电和太阳能发电合计装机容量将在今年二季度至三季度首次超过煤电装机。 据了解,三峡集团长江干流六座梯级电站结合水库消落计划安排发电,近来日均发电量超7.2亿千瓦时,梯级水库预期将按时完成汛前消落任务。之后,将强化水雨情预测预报,加强与水利、电网等调度机构沟通汇报,在保障防洪安全前提下,充分利用金下梯级水库防洪库容整体运用、汛期梯级水库防洪库容释放等策略优化梯级水库运行,提高梯级电站顶峰发电能力。 在世界最大绿色清洁可再生能源基地——雅砻江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基地,国投集团雅砻江公司已进行动态优化检修安排,确保迎峰度夏期间电力设备安全稳定运行。同时,发挥“一条江”联合调度优势,抓住5月以来偏丰来水,以雅砻江梯级联合运行蓄能为川渝、华东、华中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电力保障。 中核华兴承建的东营军马场50万千瓦光储一体化项目,于5月30日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这是鲁北盐碱滩涂地风光储输一体化基地“十四五”开发计划中首个备案、首个开工建设、首个全容量并网发电的项目,可直接助力当地能源保供。据了解,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发电量8.15亿千瓦时,可减排二氧化碳约45.48万吨,节约标煤24.57万吨,并为当地约100万户家庭解决1年的用电需求。 来源:‍中国能源报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史海疆责编:朱金凤审核:常海波...
2024年是低空经济元年。这一年,低空经济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代表。 从政策热词到产业落地,当电力系统遇见低空经济,如何以颠覆性的低空智能构建能源电力新质生产力,助力行业跨越式发展? 着力开发电力低空经济的广阔蓝海 低空经济是以低空飞行活动促进产业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它以低空空域为依托,以通用航空产业为主导,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的各类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融合5G、物联网、人工智能、低轨卫星等先进技术,辐射带动相关领域协同发展,释放强大动能。 聚焦能源电力领域,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兼国网能源院院长欧阳昌裕表示,电力低空经济同样是一片待开发的蓝海市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立足新型电力系统构建,深化与低空经济的战略融合,从智库角度把握,至少有四个问题值得研究。 “一是低空经济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战略定位与功能价值。要立足新型电力系统的构建,结合‘十五五’电力规划,对电力行业、电网环节、电网公司的低空技术及其产业战略方向、融合规划布局、产业链培育发展进行研究。二是电力低空经济融合发展需要解决哪些难题。要立足于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电网,集众力、合众智,研究提出战略级、规划级以及当前需要解决的重大难题,组织开展系统研究、集团攻关。三是如何加快培育发展国家电网公司的低空产业链。发展电力低空经济,对国家电网等中央企业来说,不仅要把企业自身的低空产业发展起来,还有义务和责任发挥产业链链长作用,带动国内各行业相关的社会资本、企业,共同发展电力低空产业链。四是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现实急需解决的经济、技术、政策问题,使低空技术在电力系统、电网环节中更好地得到应用,深度融入电力事业、电网事业。”欧阳昌裕说。 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杜贵和介绍,融合航空技术与电力应用两大关键要素,国网空间技术公司历经十余年的创新发展已做出系列实践。一是担当央企使命,勇做电力低空经济发展的排头兵,利用直升机、中大型无人机等尖端低空装备开展重大活动保电支撑服务;二是抢抓历史机遇,善做电力低空经济发展的先锋队,加快空域数智化建设,与各行各业共同创造低空经济发展新格局;三是坚定发展信心,争做电力低空经济发展的领跑者,推动产学研用各方的紧密合作与协同创新,促进电力低空产业持续繁荣。 国网能源研究院副总经理袁兆祥同样认为,电力低空经济的发展存在历史性机遇。低空航空器的规模化应用,为电力行业巡检、应急等作业提供解决新方案;低空飞行业的迅速发展,为电力平台对外数字化服务提供新可能;低空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为电力基础设施共享提供新方向。 “未来,电力低空经济的发力领域将主要集中在三个维度。”袁兆祥指出,在应用方面,无人机、直升机等低空航空器在电力电网行业应用将逐渐成熟,存在进一步拓展空间;在服务方面,随着电动航空器快充、超充、高能量密度特性更为显著,电力电网行业将实现供电服务、辅助导航、杆塔共用、信息共享等多维度支撑;在引领方面,电力行业应急、巡检等诸多场景具有示范性、先导性特征,可基于这一领域率先开展研究,引领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能源电力与低空经济协同发展 2023年,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已达5000亿元。根据中国民航局副局长韩钧预测,到2030年,这一市场规模将增长至2万亿元,形成真正的万亿级别。 产业规模快速扩张之下,低空经济的迅猛发展为电力行业带来了蓬勃机遇,但与此同时,低空飞行活动的急剧增加,以及相关规范的缺失,也让电力电网的服务能力、安全保供面临新的挑战。 从技术层面看,国网电力空间技术有限公司总工程师杜伟提出,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赋能电网发展,低空技术能全方位感知电网设备三维空间信息、本体健康状态、运行环境数据,开展空地协同施工检修任务,融合空间数据实现电网状态动态感知与仿真,或许能成为推动能源电力与低空经济协同发展的关键驱动力。 据了解,低空技术是指以真高1000米(含)以下的低空空域为依托,以各种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搭载各类传感(作业)系统,对目标及其空间环境开展实时/准实时的多源信息外部感知、相关外部作业,并融合通信、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进行空间数据处理、融合、智能化应用的技术。 杜伟分析,借助低空技术完善电网建设,一是能实现快速巡检和故障识别,通过低空航空器搭载外挂吊舱设备精准定位潜在故障,在最短时间内覆盖电网线路,相比人工巡检更高效、准确;二是降低运维成本与风险,在运用低空技术降低人员高空作业风险的同时,提高巡检频率,降低大规模故障概率,压缩人力成本,并通过打造数字孪生电网支撑电网仿真分析;三是启动快速应急响应与灾后评估,实现数据快速回传,辅助开展物资吊运、带电检修等业务,加快应急救援、支撑应急指挥,加快供电恢复。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电力智能机器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AMaze)主任吴华则表示,“能源电力与低空经济在当前新质生产力构建的过程中互为支撑,但若想真正实现二者协同,产业发展还应精耕细作。” 他指出,首先,需要构建低空经济良性生态和各国际行业团体标准化体系,让低空经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更好地参与协同,形成与电网的健康互动。其次,应建立低空飞行事故应急响应与协调机制,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和协作流程,提高应对低空飞行事故的能力和效率,确保所有服务低空基础设施的设备能看得见、管得住。最后,应充分发挥具身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积极建设低空之眼、低空之臂、低空之脑的具身能力以实现飞得稳、想得透、干得好,全面赋能发输变配环节,聚焦其中规划、建设、运维、运营等关键问题,为新型能源电力系统全面服务双碳目标保驾护航。 来源:‍中国能源新闻网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史海疆责编:朱金凤审核:常海波...
电动汽车补能焦虑的惆云怅雾笼罩之下,动力电池快充技术迭代飞速。时间来到2024年,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欣旺达等为代表的中国电池厂商,已经率先在全球打响快充6C竞速赛,纷纷发布或即将发布6C超快充动力电池新品。 从市场配套来看,截至目前,小米SU7、极氪001 FR、极氪007、问界M9、智界S7、理想MEGA、小鹏X9、星途星纪元ES、昊铂HT等众多车型已经搭载4C或5C快充电池。而随着6C电池的问世,以及800V高压平台的愈加成熟,6C快充车型上市也指日可待。 重大技术升级 “我们已经打造麒麟5C电池,在量产车中实现了全球第一的充电速度,因此关于超充产品打造这一块,我们有比较丰富的经验。我相信后面类似的超充电池产品的开发时间会大幅度缩短。”宁德时代国内乘用车事业部CTO高焕如是表示。 麒麟5C电池目前已经搭载在理想MEGA等车型上,为宁德时代的“麒麟一代”产品。近期据媒体报道,宁德时代计划在下半年推出麒麟电池的二代产品,充电倍率达到6C的动力电池。对此,宁德时代表示,公司的6C充电倍率的动力电池是在规划中,发布时间待定。 从技术角度来讲,电池快充涉及复杂的材料体系和工艺。行业专家表示,为了实现6C快充必须要在电芯层面能够扛得住,必须要在材料体系进行创新,在压实、面密度、内阻等方面做好平衡,还需要在系统层面做好有效防护。 据业内推测,宁德时代“麒麟二代”电池或将采用快充石墨、适用于快充的电解液和隔膜等先进材料,同时还将基础的磷酸铁锂材料和三元材料进行“混搭”使用,以均衡电池性能。据报道,理想、极氪等车企已经与宁德时代就第二代麒麟电池进行了技术交流。 有意思的是,宁德时代“老对手”比亚迪二代刀片电池也或将在今年下半年推出,比亚迪的6C 电池也在研发中。据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透露,比亚迪目前正在研发第二代刀片电池系统,将在2024年8月发布。据了解,新一代刀片电池的能量密度将达到190Wh/kg,纯电车型的续航将突破1000km。 与两大巨头计划发布的产品不同,亿纬锂能6C电池已经正式亮相。6月中旬,亿纬锂能在其首届锂电池大会上发布了全新大圆柱Omnicell全能电池,具备6C快速充电能力,在常温25摄氏度时可实现充电5分钟续航300公里;而在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条件下,充电10%到80%也只需25分钟。 在今年的北京车展上,欣旺达发布了第三代闪充电池3.0——LFP欣星驰电池、NCM欣星耀电池,也是6C快充。“峰值充电6C,平均充电4.5C,这样带来一个极致的体验,10分钟可以把电量充到80%。”欣旺达负责人表示,若是一辆续航1000公里的电动汽车,10分钟就可以充至800公里的续航。 “快充动力电池将是继高镍之后又一次重大技术升级,超级快充模式下,从电池材料到电芯体系设计以及充电模式等,都会影响到电池的性能保持。”业内机构指出,磷酸铁锂+三元锂混合材料体系或将成为超快充领域新的解决方案。 800V高压平台加速普及 不仅是电池体系本身,6C等高充电倍率的动力电池,对汽车充电平台和充电桩网路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上,由于快充电池技术迭代迅猛,400V平台已经不能满足实际需求。为匹配4C及以上的快充电池,800V高压快充技术正在汽车端得到快速应用和普及。 当然,所谓的800V是一个比较宽泛的概念。业内人士指出,“并不是指整车的高压电气系统全时段都能达到800V,而是一个平均值,整车的电压范围在550V—950V范围内,都可以称为800V高压平台。”而目前大多数新能源汽车采用的400V平台,整车电气系统电压范围在230V~450V之间。 “2024年20万元级别的纯电车,800V高压快充应该是一个主流配置。”欣旺达动力电池系统产品线总经理邓杰表示,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小米SU7,其MAX版本就是800V、15分钟的超充。相较于400V,800V架构在电芯容量不变的情况下,充电功率可以实现翻倍。 截至目前,包括比亚迪、极氪、小米、广汽埃安、东风岚图、小鹏、理想、蔚来、零跑、哪吒、阿维塔、长城、赛力斯、上汽智己、北汽极狐等国内多个汽车品牌,均已推出800V高压快充平台及相关车型。此外,奔驰、宝马、奥迪、保时捷、现代、本田、通用、沃尔沃等海外车企也都在加快布局800V高压快充车型。 未来高压快充新能源车型销量将迎来井喷。华安证券报告显示,2026年800V以上高压平台车型销量预计达580万辆,渗透率50%。2025年支持高压快充的动力电池需求量将达350GWh,占国内电动汽车动力电池装车量的59%。据民生证券预测,800V高压快充行业在2030年的市场规模将达878亿元。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6C等超快充技术的发展也面临一些挑战。业内人士指出,除了需要车辆、电池、充电桩和电网都要满足相应技术要求,技术成熟度和可靠性是发展的关键。此外,超级快充站建设和运营成本较高,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资源。 来源:‍电池中国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史海疆责编:朱金凤审核:常海波  ...
眼下,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新区前石门村已十分炎热。烈日下,几十名工人揩着汗水,加紧安装光伏板和支架。今年初,内蒙古华电新能源分公司在此开建36万千瓦光伏和风力发电项目,年底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增强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的绿电供给。 内蒙古是8个国家算力枢纽节点之一,拥有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这一国家数据中心集群,在我国“东数西算”工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内蒙古将东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入当地过程中,坚持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目前已投入运营的数据中心绿电使用比例超80%,节能降耗工作有力提升了“东数西算”工程的“含绿量”。 内蒙古电力供应充足,2023年总发电量、新能源总装机、新能源发电量均居全国前列。得天独厚的优势为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注入了强劲的绿色动能。 “光伏和风力发电项目年底运营后,将会为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数云科、并行科技等四家数据中心提供绿电直供服务。”内蒙古华电新能源分公司总经理杨雪峰说,“届时,每年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63.5万吨。” 内蒙古自治区政务服务与数据管理局局长吴苏海介绍,在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内蒙古适度超前做好新能源场址预留和电网规划建设,支持集群内数据中心电力用户享受战略新兴产业用电政策,鼓励新能源发电企业与智算中心签订多年度电力交易合同,采取绿电直供和构网型储能等有力措施,促进现代能源与先进算力的融合发展。 走进内蒙古中科超算科技有限公司建设的京蒙智算中心机房,一排排黑色机柜整齐排列,一台台服务器不时闪烁灯光。公司总经理白洋说:“全年平均7摄氏度的优良气候,每度电0.32元的优惠电价,以及公司当前80%的绿电比例,让该项目与北京的数据中心项目比,用电成本约减少三分之二。” “绿色风”吹遍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大数据产业全产业链。在产业链中游,数据中心的运维也秉持了绿色高效理念。今年上半年,中国移动智算中心(呼和浩特)在和林格尔新区投产使用,它是全球运营商最大单体智算中心。“园区内95%以上设备采用新型空调末端系统,能够实现机柜级就近制冷,缩短了空调送风距离,显著降低了能耗。”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内蒙古有限公司云计算数据中心总经理张仰海说。 在产业链下游,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正在着力打造大规模共享算力,还投入运营了内蒙古数据交易中心,对算力资源充分地进行优化配置。白洋拿公司的“东方超算云”项目举例说,项目引入合作企业100余家,为国内外高校和科研单位的3600多个课题提供超算服务。他说:“通过搭建共享算力平台,减少了小规模重复建设、高投入低利用率问题,显著提高了数据中心使用效率,实现了节能降耗与绿色低碳。” 截至目前,和林格尔数据中心集群内服务器装机能力已超过370万台,算力总规模达到4.8万P,其中智能算力4.1万P,位居全国前列。呼和浩特市委副书记、市长贺海东说:“呼和浩特市将全力打造一流的发展环境,配套一流的支持政策,提供一流的服务保障,高质量推动国家‘东数西算’工程取得更大进展。” 来源:‍新华网 『文章及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编辑:史海疆责编:朱金凤审核:常海波...
ABB2030与2050科学净零排放目标已获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核准 ABB致力于赋能低碳社会,设定了符合SBTi净零标准的科学净零排放目标 通过SBTi的认证,表明ABB的碳减排目标符合最新的气候科学标准,并与《巴黎协定》的要求相一致 ABB对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核准其减排目标表示赞赏。ABB致力于赋能低碳社会,并为此向SBTi提交了新的2030年和2050年范围一、二和三的碳减排目标。ABB基于科学标准的减排目标获得SBTi的认可,进一步表明ABB的减排策略符合《巴黎协定》的要求。 SBTi核准了ABB的以下目标: 短期目标(到2030年): 以2019年为基准,将ABB在范围一和范围二的二氧化碳当量排放减少80% 以2022年为基准,将ABB在范围三的排放量减少25% 长期目标(到2050年): 以2019年为基准,将ABB在范围一和范围二的二氧化碳当量排放减少100% 以2022年为基准,将ABB在范围三的排放量减少90% 到2050年,实现全价值链温室气体净零排放 ABB集团可持续发展事务负责人Anke Hampel表示:“作为电气与自动化领域的技术领导企业,ABB是推动能源转型的核心力量之一。我们致力于实现ABB的减排目标,即到2030年和2050年,将ABB的范围一和范围二排放量较2019年的基准分别减少80%和100%;目前,我们已成功减少76%的碳排放。针对新设定的范围三目标,我们将继续支持客户扩大可再生能源规模、提高能效、提升电气化水平以及减少排放,与此同时,积极加强与上下游合作伙伴在脱碳领域的协同合作。ABB的新目标获得SBTi的认可,这表明了我们的目标和方法均符合最新的气候科学标准。”   了解更多关于公司战略与可持续发展相关信息,请浏览或下载ABB 2023年综合报告和可持续发展报告:go.abb/reports 科学碳目标倡议(SBTi)净零标准是企业基于气候科学设定净零目标的国际框架,为公司制定科学的净零排放目标提供了指导与工具。   ABB是电气与自动化领域的技术领导企业,致力于赋能更可持续与高效发展的未来。ABB将工程经验与软件技术集成为解决方案,优化制造、交通、能源及运营。秉承140余年卓越历史,ABB全球超过10.5万名员工全力以赴推动创新,加速产业转型。   来源:‍ABB编辑:彭东浩责编:史海疆审核:常海波...
在第二十八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上,130个国家承诺:到2030年,将能源效率的年增长率提高一倍。对于很多国家来说,这个要求已经很高了。但我们能否实现到2030年将能源效率的年增长率提高两倍呢? 2024年5月21日,《金融时报》发表了一篇专栏文章:“节能增效是实现净零排放最快、最经济的方式”(Energy efficiency is the fastest, cheapest way to achieve net zero)。“节能增效行动”(EEM)表示,只要《工业节能增效案例》(点击此处了解更多)中的10项关键举措有4项得到全面落实,就有可能实现到2030年将能源效率的年增长率提高两倍,并获得净经济收益。 “节能增效行动”建议在工业领域采取以下4项举措: 1.实现设备互联,或将工业设备接入物联网。这有助于提高运行效率,减少电力和燃气消耗,降低维护成本,缩短停机时间。 2.安装高效电机:如果将正在运行的3亿余台电机升级为能效等级更高的电机,全球用电量可以减少高达10%。 3.增加使用变频器:变频器可以根据所需负荷调整耗电量和排放量。 4.妥善维护热交换器:工业热交换器用于建筑采暖、空调、制冷以及数据中心冷却。若热交换器维护不善,可能造成高达2.5%的全球碳排放,大致相当于整个航空业的碳排放水平。 到2030年,仅采取以上4项举措即有可能将年碳排放量减少25.3亿吨。综合起来,其效果相当于将近些年的能源效率年增长率提高2倍。 “节能增效行动”分析表明,按2023年的价格计算,从现在到2030年,采取以上4项举措的总经济效益可达4.1万亿美元。即使按照6%的行业标准折现率来算,也相当于1.23万亿美元的现值。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只需在此期间投入相当于全球固定资本形成总额或生产者投资的1.6%即可。 需要强调的是,“节能增效行动”分析只考虑了相关举措在2030年以前可产生的工业效益,实际上,很多举措能够在未来20年甚至更长时间内持续提高运行效率。当然,如果工业领域能够采取更多举措,实际效益还会更大。 这将带来颠覆性的改变。工业领域实现并超越约定目标的路径从未如此清晰。此外,抓住机遇的人将会获得投资回报。这是一个多方共赢的解决方案,但是需要立即采取行动。   最后,我很高兴看到,以上意见还得到了以下方面的支持: 能效经济联盟(AEEE)总裁兼执行董事 Satish Kumar 美国能源工程师协会执行董事Bill Kent, C.E.M. 美国节能联盟总裁Paula Glover 中国电工技术学会电气节能专业委员会名誉理事长王占奎 Mission Efficiency “人人享有可持续能源”组织能源效率部门负责人Brian Dean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阅读英文新闻稿。     来源:‍ABB编辑:彭东浩责编:史海疆审核:常海波...